“练出掤劲” 实现太极拳的第一个目标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和美太极

整天研究着如何发人丈外,自然会有许多特别的绝招出来,比如勾起尾闾、弓起命门及后背形成一张弓,状似弓虾,这样的优点是能承受较强的压力,并且发岀类似弓虾弹跳的劲。这种人体脊椎弓起再弹直的确可以发出比用手强大很多的劲道,所以可发人丈外,不足为奇,这让很多人如获至宝而专硏。以致于推手之时,虚以手接,找空隙,发出脊椎弹直之劲,发人出去,天天乐此不疲研究的人成堆,而善于此技者,常也自得不已,多数可能已为人师。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分及选择,天天推手嘻嘻嘻哈哈也是很好的,专研发人丈外也是很好,但是有志于太极拳武术者就必需要仔细思考这种单纯的、向前弹直的劲就是值得花一辈子学习的东西吗?这种只适合于推手而无法散手的劲就是终身的目标吗?这种对身体健康没有帮助且可能伤到膝盖及脊椎的动作就是你要的东西吗?其实这种劲只要有人指导,很快的就可以熟练操作了,了解一下即可,根本不用花什么心思多练习。而且一旦惯弓起你的身体了,代表离太极之路愈来愈远了。

为何弓起身体就会离太极愈来愈远呢?因为一旦弓起身体,中定就消失了也就是中轴弯了。前面说过掤劲就是一个太极拳的完美结构体,弓起身体结构体就会破坏,所以劲就难成了。掤劲的球体结构有纵轴及横轴,而要练岀太极拳掤劲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确认好纵轴(也就是中轴),纵轴一定要确认好才能张开横轴成球体。「中定」就是纵轴。如要练岀掤劲,底下有几个步骤:

一、要尾闾中正至虚灵顶劲拉岀中定的中轴。在端正姿势一文中已有明白的说明,尾闾要松垂而下,会稍稍拉直脊椎,松垂的重量一旦出来,会有一节一节向上推的能量直上脑顶,这就是顶劲,形成上下对拉的状态,而此时虚灵顶劲自然形成。从尾闾直上百会的就是中轴,中轴始终维持垂坠于地面,整个骨架稳定而松松的直立就是中定。这个中轴一定要拉到自然且稳定,时时保持着。中轴最重要,中轴不出掤劲无法成形。这也是我一直苦口婆心一说再说的原因,因为实在太多人凹着胸、弓着背、勾着尾闾打太极拳,举目就见,好像变成主流了,但是身形一屈,就朝太极相反方向远离了,苦心练习也是成空,真的很可惜。

二、要松虚丹田,能量慢慢盈充四周。当我们的中轴能够中正时,就要试着在站桩或是练拳时去感觉丹田的虚空而膨胀,慢慢的涨至身体的边缘,在练拳的每一个招式结束的定式时,特别的去感受这种膨胀感。

三、肌肉中的筋膜处处稍稍拧转。膨胀的感觉慢慢的推到了身体及手脚的边缘时,表皮会有涨满感,内在各部的筋膜会略有拧转的感觉。我们去观察气球的膨胀,在渐渐涨满时,表面会有张力的感觉,但我们的人体毕竟不是气球,要表现出这种张力就是在肌肉的筋膜上做一些松张拧转的变化,这个拧转是自然形成的,并非刻意。这样就能够完成掤劲的张力。根据医学解剖硏究,肌肉筋膜的拧转,能够大幅强化人体结构,但我们古老的先贤在几百年前就提岀了这样的见解还有练习的方法。

四、完成掤劲。当掤劲完成时,身体的体质也会有大幅改变,也就是会有脱胎换骨的现象,此时不论是静立或是举手投足都会有圆满的感觉。掤劲完成时,自己是清楚的,不需要去刻意表现或询问别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