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挂上猛禽—吉林鹰屯拍摄纪实
冰挂上猛禽—吉林鹰屯拍摄纪实
00:00
04:32
十二月二日我们一行十人开着三台车,从沈阳出发,去往素有“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美景的吉林市,这里有一座古老的村落叫鹰屯,神秘又神奇。
从吉林市区向北45公里,踏过皑皑白雪,欣赏路旁那百年一遇的冰挂,车行1个多小时后,来到了长白山下松花江边这个叫'打渔楼'(努尔哈赤命名)的村子。是一座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散落各处的文化碎片,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的聚合,发展,放大,熠熠生辉。
它曾是金代文明的发祥地, 这里也是中国真正的鹰猎文化发生地。 顺治十四年(1658)清廷在乌拉地区设立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这里便成为清朝'狩猎八旗'兵丁世居的基地。自此,为清廷驯养猎鹰并进贡就成为打渔楼村满族男子光耀门楣的使命。
渔楼村历史悠久,据史料所载:渔楼村始建于明代后期,后金和清初时是朝廷的渔猎之地,并建有冬季存放渔网的渔楼,因此将该地称为打渔楼村。清初时,清廷贡品基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设立后,因该地东依松花江,西傍大黑山,适宜渔猎,故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署下的狩猎八旗中的镶红旗和镶蓝旗移居此地,从此渔楼村便成为满族的世居地,现在在此居住的满族关、赵、杨、奚、付、曾、刘等家族,即是他们的直系后裔。他们也将清代的渔猎习俗薪火相传延续至今,尤其是捕鹰、驯鹰、放鹰习俗更为突出,形成了厚重的鹰猎文化。在鼎盛时期,全村从事驯鹰、养鹰户达到全村的70%以上,现在全村仍有养鹰户50多户,因此该村也被省有关部门命名为'鹰屯'。近些年来,鹰屯引起学者和媒体等多方面广泛关注,并拍摄成多部影视片,推向国内外,并在国外几次获奖,也使渔楼村闻名遐迩。
鹰,是北方民族心中的神鸟,驯化猎鹰,是满族人古老的传统技艺,其渊源可追溯至满族的先民女真人。女真人狩猎,以鹰犬为伴,他们把猎鹰叫做'海东青',意为'从大海之东飞来的青色之鹰',驯鹰的传统在这里流传了近千年。
以下是部分影友的作品,请欣赏,按照拍摄顺序展示,作品部分先后。
从吉林市区向北45公里,踏过皑皑白雪,欣赏路旁那百年一遇的冰挂,车行1个多小时后,来到了长白山下松花江边这个叫'打渔楼'(努尔哈赤命名)的村子。是一座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散落各处的文化碎片,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的聚合,发展,放大,熠熠生辉。
它曾是金代文明的发祥地, 这里也是中国真正的鹰猎文化发生地。 顺治十四年(1658)清廷在乌拉地区设立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这里便成为清朝'狩猎八旗'兵丁世居的基地。自此,为清廷驯养猎鹰并进贡就成为打渔楼村满族男子光耀门楣的使命。
渔楼村历史悠久,据史料所载:渔楼村始建于明代后期,后金和清初时是朝廷的渔猎之地,并建有冬季存放渔网的渔楼,因此将该地称为打渔楼村。清初时,清廷贡品基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设立后,因该地东依松花江,西傍大黑山,适宜渔猎,故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署下的狩猎八旗中的镶红旗和镶蓝旗移居此地,从此渔楼村便成为满族的世居地,现在在此居住的满族关、赵、杨、奚、付、曾、刘等家族,即是他们的直系后裔。他们也将清代的渔猎习俗薪火相传延续至今,尤其是捕鹰、驯鹰、放鹰习俗更为突出,形成了厚重的鹰猎文化。在鼎盛时期,全村从事驯鹰、养鹰户达到全村的70%以上,现在全村仍有养鹰户50多户,因此该村也被省有关部门命名为'鹰屯'。近些年来,鹰屯引起学者和媒体等多方面广泛关注,并拍摄成多部影视片,推向国内外,并在国外几次获奖,也使渔楼村闻名遐迩。
鹰,是北方民族心中的神鸟,驯化猎鹰,是满族人古老的传统技艺,其渊源可追溯至满族的先民女真人。女真人狩猎,以鹰犬为伴,他们把猎鹰叫做'海东青',意为'从大海之东飞来的青色之鹰',驯鹰的传统在这里流传了近千年。
以下是部分影友的作品,请欣赏,按照拍摄顺序展示,作品部分先后。
@华奇 作品
@常常给力
@常春 作品
@士勇作品
@晓月行作品
@张世彦作品
@若晗作品
一 、苍鹰
苍鹰(拉丁学名:Accipiter gentilis)是中小型猛禽。体长可达60厘米,翼展约1.3米。头顶、枕和头侧黑褐色,枕部有白羽尖,眉纹白杂黑纹;背部棕黑色;胸以下密布灰褐和白相间横纹;尾灰褐,有4条宽阔黑色横斑,尾方形。飞行时,双翅宽阔,翅下白色,但密布黑褐色横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食肉性,主要以森林鼠类、野兔、雉类、榛鸡、鸠鸽类和其他小型鸟类为食。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等森林地带,也见于山施平原和丘陵地带的疏林和小块林内。视觉敏锐,善于飞翔。白天活动。性甚机警,亦善隐藏。通常单独活动,叫声尖锐洪亮。苍鹰由于其卓越的生存能力和拼搏精神,一直为人们所喜欢。
苍鹰(拉丁学名:Accipiter gentilis)是中小型猛禽。体长可达60厘米,翼展约1.3米。头顶、枕和头侧黑褐色,枕部有白羽尖,眉纹白杂黑纹;背部棕黑色;胸以下密布灰褐和白相间横纹;尾灰褐,有4条宽阔黑色横斑,尾方形。飞行时,双翅宽阔,翅下白色,但密布黑褐色横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食肉性,主要以森林鼠类、野兔、雉类、榛鸡、鸠鸽类和其他小型鸟类为食。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等森林地带,也见于山施平原和丘陵地带的疏林和小块林内。视觉敏锐,善于飞翔。白天活动。性甚机警,亦善隐藏。通常单独活动,叫声尖锐洪亮。苍鹰由于其卓越的生存能力和拼搏精神,一直为人们所喜欢。
@晓月行▼
@华奇▼
@常春▼
@士勇
@常常给力▼
@若晗▼
二、长耳鸮
长耳鸮(学名:Asio otus),耳羽簇长,位于头顶两侧,竖直如耳。面盘显著,棕黄色,皱翎完整,白色而缀有黑褐色。上体棕黄色,而密杂以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颏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腹以下羽干纹两侧具树枝状的横枝。跗蹠和趾密被棕黄色羽,眼橙红色。以小鼠、鸟、鱼、蛙和昆虫为食。对于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大力保护。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型鸟类,体长33-40cm。面盘显著,中部白色杂有黑褐色,面盘两侧为棕黄色而羽干白色,羽枝松散,前额为白色与褐色相杂状。眼内侧和上下缘具黑斑。皱领白色而羽端缀黑褐色,耳羽发达,长约50mm,位于头顶两侧,显著突出于头上,状如两耳、黑褐色,羽基两侧棕色,内翈边缘有一棕白色斑。
长耳鸮(学名:Asio otus),耳羽簇长,位于头顶两侧,竖直如耳。面盘显著,棕黄色,皱翎完整,白色而缀有黑褐色。上体棕黄色,而密杂以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颏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腹以下羽干纹两侧具树枝状的横枝。跗蹠和趾密被棕黄色羽,眼橙红色。以小鼠、鸟、鱼、蛙和昆虫为食。对于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大力保护。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型鸟类,体长33-40cm。面盘显著,中部白色杂有黑褐色,面盘两侧为棕黄色而羽干白色,羽枝松散,前额为白色与褐色相杂状。眼内侧和上下缘具黑斑。皱领白色而羽端缀黑褐色,耳羽发达,长约50mm,位于头顶两侧,显著突出于头上,状如两耳、黑褐色,羽基两侧棕色,内翈边缘有一棕白色斑。
@常常给力
@张世彦▼
@晓月行▼
@士勇▼
@常春▼
@华奇▼
@若晗▼
三、草原雕
草原雕 体形比金雕、白肩雕略小,也是大型猛禽,是一种全深褐色雕类。体长70~80厘米,翼展160~200厘米,体重2400~3800克。容貌凶狠,尾型平。由于年龄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色变化较大,从淡灰褐色、褐色、棕褐色、土褐色到暗褐色都有,它在滑翔时不象金雕那样将两翅上展成“V”字形,而是两翅平伸,略微向上抬起。头显得较小而突出,两翼较长。飞行时两翼平直,滑翔时两翼略弯曲。雌雄相似,雌鸟体形较大。主要栖息于树木繁茂的开阔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带的荒原草地。从海平面至海拔3,000米的高度均有踪影。但避开沙漠和茂密的林地。以黄鼠、跳鼠、沙土鼠、野兔、旱獭、沙蜥、草蜥、蛇和鸟类等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和腐肉。分布于欧洲东部,非洲,亚洲中部,印度,缅甸,越南等地。
草原雕 体形比金雕、白肩雕略小,也是大型猛禽,是一种全深褐色雕类。体长70~80厘米,翼展160~200厘米,体重2400~3800克。容貌凶狠,尾型平。由于年龄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色变化较大,从淡灰褐色、褐色、棕褐色、土褐色到暗褐色都有,它在滑翔时不象金雕那样将两翅上展成“V”字形,而是两翅平伸,略微向上抬起。头显得较小而突出,两翼较长。飞行时两翼平直,滑翔时两翼略弯曲。雌雄相似,雌鸟体形较大。主要栖息于树木繁茂的开阔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带的荒原草地。从海平面至海拔3,000米的高度均有踪影。但避开沙漠和茂密的林地。以黄鼠、跳鼠、沙土鼠、野兔、旱獭、沙蜥、草蜥、蛇和鸟类等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和腐肉。分布于欧洲东部,非洲,亚洲中部,印度,缅甸,越南等地。
@士勇▼
@常春▼
@张世彦▼
@晓月行▼
@若晗▼
@华奇▼
@常常给力
四、长尾鴞
长尾鸮(学名:Surnia ulula)体长35-40厘米,体重247-375克,是一种中等大小及夜间活动的猫头鹰,是猛鸮属下的唯一物种。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尾脂腺裸出。无副羽,间或留存。耳孔周缘具耳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长尾鸮是中型鸟类,具鹰样的尾,脸部图案深褐色与白色纵横。额羽蓬松具细小斑点,两眼间白色,旁具深褐色上、下胸偏白,具褐色细密横纹。上体棕褐色,具大的近白色点斑。两翼及尾多横斑。飞行时似体大而头厚重的雀鹰。 没有耳簇羽,耳羽为白色,先端黑色,后面形成一个新月形的黑斑围着白色脸,面盘也不明显。跗跖和趾上均被有白色的绒羽,尾羽较长,体形与隼类相似,上体为棕褐色,有白色的斑纹,下体为白色,具有褐色的横斑。整个看上去羽色较为醒目,与其他夜行性鸮类在体形和羽色均不相同,这是因为它所生存的北极地区,整个夏天几乎都是连续不断的白昼的缘故。
长尾鸮(学名:Surnia ulula)体长35-40厘米,体重247-375克,是一种中等大小及夜间活动的猫头鹰,是猛鸮属下的唯一物种。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尾脂腺裸出。无副羽,间或留存。耳孔周缘具耳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长尾鸮是中型鸟类,具鹰样的尾,脸部图案深褐色与白色纵横。额羽蓬松具细小斑点,两眼间白色,旁具深褐色上、下胸偏白,具褐色细密横纹。上体棕褐色,具大的近白色点斑。两翼及尾多横斑。飞行时似体大而头厚重的雀鹰。 没有耳簇羽,耳羽为白色,先端黑色,后面形成一个新月形的黑斑围着白色脸,面盘也不明显。跗跖和趾上均被有白色的绒羽,尾羽较长,体形与隼类相似,上体为棕褐色,有白色的斑纹,下体为白色,具有褐色的横斑。整个看上去羽色较为醒目,与其他夜行性鸮类在体形和羽色均不相同,这是因为它所生存的北极地区,整个夏天几乎都是连续不断的白昼的缘故。
@张世彦▼
@若晗▼
@常常给力
@士勇▼
@华奇▼
五、金雕
金雕(学名:Aquila chrysaetos)属于鹰科,是北半球上一种广为人知的猛禽。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观和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特别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筑巢于山壁凸出处。栖息于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带,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亚寒带、寒带地区。
金雕属大型猛禽。全长76--102厘米,翼展达2.3米,体重2--6.5千克。头顶黑褐色,后头至后颈羽毛尖长,呈柳叶状,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暗褐色,肩部较淡,背肩部微缀紫色光泽;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暗灰褐色横斑或斑纹,和一宽阔的黑褐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赤褐色,羽端较淡,为淡赤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翈基部灰白色,缀杂乱的黑褐色横斑或斑纹;次级飞羽暗褐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纹,耳羽黑褐色。下体颏、喉和前颈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为黑褐色,羽轴纹较淡,覆腿羽、尾下覆羽和翅下覆羽及腋羽均为暗褐色,覆腿羽具赤色纵纹。
金雕(学名:Aquila chrysaetos)属于鹰科,是北半球上一种广为人知的猛禽。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观和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特别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筑巢于山壁凸出处。栖息于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带,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亚寒带、寒带地区。
金雕属大型猛禽。全长76--102厘米,翼展达2.3米,体重2--6.5千克。头顶黑褐色,后头至后颈羽毛尖长,呈柳叶状,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暗褐色,肩部较淡,背肩部微缀紫色光泽;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暗灰褐色横斑或斑纹,和一宽阔的黑褐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赤褐色,羽端较淡,为淡赤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翈基部灰白色,缀杂乱的黑褐色横斑或斑纹;次级飞羽暗褐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纹,耳羽黑褐色。下体颏、喉和前颈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为黑褐色,羽轴纹较淡,覆腿羽、尾下覆羽和翅下覆羽及腋羽均为暗褐色,覆腿羽具赤色纵纹。
@常春▼
@张世彦▼
@若晗▼
@常常给力
@士勇▼
@华奇▼
冬日的松花江畔是一幅简笔画,袅袅婷婷的烟树,云雾缭绕的山涧,冻雨更使得这里一夜入冬,百年一遇的冰挂,晶莹剔透,银妆素裹的大地,构成了一个洁白宁静的仙境。望着巧夺天工、精美造化、赏心悦目的一束束、一条条,束束相连,条条衔接的冰挂时,竟也勾起了我对儿时玩雪、戏冰挂的回忆。在萧条的万物外表挂满冰凌的美景,白雪苍茫的冰国之魅,极致震撼的冰雪画卷,都令人流连其间,身心陶醉。冬天,也可以因寒冷而美丽……
欢迎围观 谢谢收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