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高效课堂学习状态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课堂活力,营造尊重、民主、和谐、温馨的课堂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空里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打造出高效率课堂。而要发挥好这段时间的效率,就需要学生必须迅速地进入到自主学习状态,就需要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大家都知道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学生既要阅读文本资料,又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指导题,这对低年级学生或自学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艰难的挑战。那么,怎样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呢?
一、课前布置适度的预习
究竟要不要预习呢?其实预习也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方式。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学生的精彩表现在于自学,而课前预习是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手段。学生课前没有进行准备,比如在新授课时,面对艰涩的词语、生疏的单词或者单调乏味的文本内容,学生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在课堂上就会毫无头绪,这样就会无法提起对学习的兴趣。而布置学生课前适度的预习,教师可以根据年级、学科学习内容、学生实际等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预习指导,注意预习任务布置不能多、过重,教师就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但是教师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预习不要被标准答案圈着走。这样的话,预习就会传递给学生两个信息:学习没有什么近路可走,只得老老实实去读书;对某种事物或者问题等等的认识要有自己的想法、观点,要会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
二、激情导入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好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回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归位”。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如衷情导入、才情导入、趣情导入,利用生活情景、科普知识、趣味故事、谜语游戏等方式导入新课,调动、激发学生的认知情趣,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师通过温情脉脉的语言、诗情画意的画面或悠扬舒缓的音乐等方式来极大地激发学生心底里最柔软情感,让学生能够贴近文本的感情基调,融进教学情景,以最恰当的精神状态获取新的知识。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创造学习情绪氛围,促进师生感情的沟通,而且能化解学生对教学的抵抗情绪,使学生从心底里流淌出对新知识的渴望、对文本的亲近之情。这样,课堂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了,激发起了他们思维的火花,会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校际第一共同体的英语复赛活动中,一位老师的导入设计也充满了激情,在视频的带动下,学生自发的边唱边舞,投入到预设的问题中,很充满活力的流入到学习的下一环节里。
三、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高效课堂的高效之一,体现在教师确立切实可行的、明确的、简明扼要的学习目标。目标越明确、越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就越能够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喜悦,人生从此充满了活力、激情和有意义。学习目标的设定可以分层,这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目的是要同时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目标的设定也可以精细分解,这是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们有时通过将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中去,这就实现了学习目标更具体、更可测的要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都得到满足,促进了学生有差异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学生预设一定的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地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在导入后提出本堂课合适的自学目标与学习任务。学生再一次感悟文本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一些形式展开调查活动,如巡视、质疑、询问、讨论等,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和生成了什么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最后进行整理和归类,辨析是旧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新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性问题,一般来说,最终都是对带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在下一环节中进行探究交流。学生的这种自主体验,能极大的提升他们的情趣。
四、适度引导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维、立体的教学空间,要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当学生明确了教师预设的自学目标与相关方法和要求后,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引桥,驶上自学的高速车道。在自由的天地间,使学生学会飞翔,让阳光播撒在课堂里,让课堂飞扬着生命的活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蹲下来,让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进行换位,同时创设一个能让学生既激情洋溢的场所,又是一个有着无穷新的奥秘的天地,吸引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渴望学习,渴望拥有知识。
课堂上教师的工作重心是倾听,对学生来讲同样是如此,只有更好地倾听,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聆听学生的交流,洞察学生想法的由来,因为学生一般都用先前的学习经验去面对问题,进行着知识的重组,这实际上是学生自主质疑、自主尝试、自主领悟的一个思维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切不可因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预设”就遭到粗暴的呵斥,这样就破坏了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需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不能把新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要通过生生、师生合理交往,有效互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尝试解决。新旧知识的转化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这种建构只能依靠自己,不可能由其他人所代替。在这种过程中,教师只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根据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形式,调动多种感官真正参与和探究新知。在学生完成“内化”成为自己的新知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方法、规律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师还要努力做到尊重学生,不去指挥、控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而是顺承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要乐观的去看,要积极地去听,处地设身地感同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时刻掌握、调控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的不同思路和想法,调整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既要重视优秀学生的表达,又不能忽视学困生的参与,只有通过他们的参与发言,才能了解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模糊不清或者模棱两可的问题。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思路和想法,进行相互比较找出差异,揭示出矛盾,从而使学生在明辨是非中掌握知识。
学还须有疑。质疑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越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会指点迷津,教会质疑的方法。此时教师的态度就是提倡、引导、鼓励。如果长此下去,学生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就好展现“学中问,问中学”这种美好现象。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尽量的对学生鼓励,以促进学生有效的完成自学内容,并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而对一些“走弯路”、“走错”或者“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激励话,如错误是镜子也是路标,竞争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是要超越自己。就好像在水面中泛出丝丝涟漪,并给他们“指南针”,嘱咐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要注意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其次是教师要把小组的力量释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思想站立。
当学生很迅速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后,课堂就会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超乎老师的能力,出乎意料的智慧,要有去发现学生智慧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会令人向往,才会充满灵性,每天才有新风景的课堂。如何在课堂中展现学生的精彩,需要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追究教学艺术的新境界。在享受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和收获学生充满喜悦、充满活力、充满成长味道的人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