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粮食应急保障铺到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保在平时,更要保在急时,就是有紧急情况的时候,有备才能无患,否则就会手足无措,应对失序。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
2020年武汉新型肺炎疫情让中国人过了一个别样的新年。
口罩短缺!防护服短缺!湖北、江西、海南等部分地方甚至发生了市民抢购蔬菜、米、面等物资的现象。
一场防控物资保供战正在各地悄然打响。
我在上一篇推文《大河南的作业让全国惊叹!你家的口粮能扛多久?》中曾指出,这场对全中国人来说的灾难,唯一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发生在年底,这个时节家家差不多都会屯上能吃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口粮,农村大多会超过一个月,我们的调研也验证了这一点。用一个朋友的一句话:只要不停水停电,都能把膘养起来。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中央储备和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体系,粮权分属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储备粮主要用于区域市场保应急、稳粮价、保供应,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中央储备粮主要用于全国范围守底线、应大灾、稳预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昨天的文章《揭秘神秘的中央储备粮 只有三种情况方可动用》中指出:
(一)全国或者部分地区粮食明显供不应求或者市场价格异常波动; (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 (三)国务院认为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的其他情形。
目前中央储备粮管理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储备技术和能力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战略物资保障能力。战略储备的收储轮换仍由中储粮全权监管,确保“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中储粮直属库点主要布局在各大粮食主产省份和重要交通线沿线和重要物流节点。依托这样一张网,可以高效服务国家调控需要,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响应、全网协同。
储备粮的灵活吞吐,保证了国内粮价不大涨、不大跌,可以说中国成为世界粮食市场的“安全岛”。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保在平时,更要保在急时,有备才能无患。除了中央储备粮,我国还有一套完善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
(1)发生洪水、地震以及其他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
(2)发生重大传染性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公众恐慌,造成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
(3)其他引发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情况。
我国充足的原粮储备是粮食应急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应对粮食安全急需时的“压舱石”。从中央和地方政府粮食储备的结构来看,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我国粮食储备实现了应有的功能,能够满足市场供应和应急需要。
除了原粮储备,我国在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还建立了能够满足10天至15天消费需要的成品粮应急储备。一旦有情况,成品粮在10-15天是能够保障供应的。成品粮储备制度是总结经验形成的,可以随时投放市场,保障口粮供应的需要。
——做到“手中有粮”。除了有充足的原粮储备和成品粮应急储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还规划布局了包括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应急配送中心、应急储运企业等粮食应急保障网络体系,可以有效应对地震、雨雪冰冻、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目前,全国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5704家,日加工能力138万吨;应急供应网点48831家,日供应能力182万吨;应急配送中心3081个,总仓储能力5387万吨;应急储运企业3492个,日运输能力达到113万吨。
——做到“变时有数”。通过加强粮食监测预警,能随时掌握粮食市场动态,及时发现需要应急处置的问题。目前,全国现已建成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直报点1817个,地方市场信息监测点9523个,基本覆盖了重点地区、重要品种,能够密切跟踪粮食供求变化和价格动态,做到未动先知、未涨先知。
——做到“急时有序”。除了国家层面的粮食应急预案,全国31个省(区、市)都制定了省级粮食应急预案,587个市(地)、2440个县也建立了区域性粮食应急预案。各地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不断增强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管储千日、用储一时”,我国的粮食安全真正做到了有备无患。
此时此刻,你是不是真正该放下了心,祖国母亲为了我们的饭碗安全可是操碎了心。你正在应该做的就是把心放进肚子里,等着开关那一天再操心如何瘦下来吧!
另:由于资料搜集和知识储备问题,本文可能有应尽不完善之处,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