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和定都是美好的品质
静和定都是美好的品质
——张怡微新作《旧日的静定》
王新鑫
读完《旧日的静定》,正好是中秋节的早上,有一点凉意,有一点桂香,最后一篇是《何处得秋霜》,和节气莫名地吻合,浮躁了一整个夏天的蝉鸣终于静定了,天高起来,蓝起来,我把这本划了无数道线的新书放上书架。
张怡微是我舍得花钱买书的青年作家。因为每次读完她的东西,我觉得四百公里以外的那一端有一个相似的我,替我说着心中的话。看她因为写论文叫外卖大吃麦当劳;看她因为已经另外成家的爸爸单独做了一顿好吃的菜而内心雀跃;看她为了给学生讲课逐字逐句地写好讲稿;看她短裤短袖尴尬地出现在书展现场;看她和洗头房小妹认真地聊天;看一个个她,看一个个我。我经常觉得我热爱文本细读的功夫,是不自觉地功能性代入,而代入地分外有感觉的时候一定是我在照镜子,镜子里的人给我点着灯。看怡微的书,就是这样的。
我不是怡微的所谓粉丝,不是看新概念和萌芽长大的那一代,我占据了80年代的头,她占据了80年代的尾,5年的年龄差,按照现在的网络距离,已经是沟壑阻隔。然而,我却常常惺惺相惜。
最初是在《收获》遇见她的,然后不知道从哪些途径断续看了一些散文,只觉得敏感细腻的表达,对于情感状态的捕捉是我喜欢的那种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不一定快乐,但是一定尖锐,我说的尖锐是那种可以飞快地捕捉到事物的本真状态的尖锐,是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时候总能把自己沉没于底冷眼旁观的尖锐,而不是针锋相对的尖锐。这尖锐能够帮助作者细致地表达感觉,描摹各种温度。这不是为人的锐利和激进。
还有一些时候,这些静定的文字,表达出来的第一观感,往往是丧的,是不讨喜的,自动带着秋天银杏叶的旋转低落,每一个字都带着距离感,即使末尾偶或有耶、哦、噢,那也是加了冰的,不是一下子能拥入怀中的。文字是柔软的,因为脆绝不是她的风格,然而带着韧劲,并不弱。正是这种节制的空间、克制的时间,打动了我,让我生出结识的愿望。
2017年5月,我的导师竺洪波教授要牵头召开一个《西游记》高层论坛,我是实际的联络人。有一天,信箱里跳出一封陌生的邮件,竟然是怡微的,希望能够来参会,彼时她刚刚出版了《情关西游》。我赶紧把这个消息告知导师,就这样我们相识了。
开会那天,上海下大雨,我们在会议上交谈得并不多,只见她不停地微微躬腰,回应大家的称赞。会议结束的时候我替她叫了出租车,送她到楼外面,留下蓝色风衣银色背包的背影,在雨中,我们都稍显单薄。
关于张怡微
1987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入围上海文学艺术奖之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作品荣获2010年时报文学奖散文组评审奖、2011年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2013年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组首奖、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组评审奖、台北文学奖散文首奖。2014年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大奖。
著有长篇小说《细民盛宴》《你所不知道的夜晚》《梦醒》。中短篇集《樱桃青衣》《哀眠》《旧时迷宫》《时光,请等一等》《青春禁忌游戏》《试验》《因为梦见你离开》,以及散文集《云物如故乡》《都是遗风在醉人》《怅然年华》《我自己的陌生人》,随笔《情关西游》等。(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本文作者王新鑫
王新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生,就职于淮阴师范学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