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愚书论】从执简到伏案,魏晋南北朝时书写姿势的重大变化
魏晋戎服
自东汉末年起,中国陷入了长达四百年的分裂动荡之中,因其间战乱频仍,源于少数民族的裤褶以其便于军事作战逐渐流行起来,我们今天所说的“裤子”即应为“裤褶”读音之俗化,三国曹丕为太子时就曾穿裤褶去打猎,而从流传下来的竹林七贤的画像砖中可见,许多人穿的便是这种裤褶。
裤褶与缚裤
裤褶下身为宽大的肥管裤(有紧急之事时则以缚裤收束),正合于魏晋时期旷达不拘的名士风流,因其实用方便,加上贵族阶层和名人的示范效应,裤褶逐渐在社会上流行起来,无论文官武将还是男女都有穿裤褶者,并最终成为一种可以参加朝会的正式服装。
竹林七贤画像砖
这种服饰上的变化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坐姿,因为中国古代虽然很早就有了裤子,但或为开档,或穿作内衣,故坐姿以传统的正襟危坐最合礼仪,也即两腿并拢,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后脚跟上。而可外穿的裤子使人们日常的生活行动变的更为方便,坐姿也变的更为随意和自由,从竹林七贤的画像砖和北齐的《校书图》中便可以看到抱膝而坐,盘腿坐,垂足坐等各种坐姿。
《校书图》局部
《校书图》局部
坐姿的改变与纸张的普及使得书写姿势由执简而书逐渐演变为伏案而书。书案很早就是一种用于阅读的文具,因为古代简牍沉重,秦始皇批阅奏章至“以衡石量书”,故竹简大都放在书案上阅读,亦可拿毛笔在上面批改,但快速书写时则不如执简而书方便。在《校书图》中仍可以看到人们一手执笔,一手拿纸书写,便是执简而书这种习俗的延续和流传。
古代书案
在造纸术不够发达时,纸张可能粗糙厚硬,执写或有可能,但纸张变薄软之后,只有放在书案上才能顺利书写。故当时书写时的主要坐姿可分为两种,一种仍是传统的正襟危坐,主要出现在正式场合,但实际上这种坐姿时间久了会非常疲劳,又因为当时座椅还未流行起来,书案普遍较低,所以在一般场合应以盘腿而坐,伏案而书最为合理。
大愚书法作品
大愚书法作品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