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不减家长的责任!父母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双减”政策自实施以来,家长的提问源源不绝。
→少了补课渠道,孩子要怎么巩固学科知识?
→周末不能补课,该怎么给孩子合理安排?
→作业少了,孩子回家后干什么?
……
有一点,很多家长都没弄明白:
再好的学校和老师,再多的补课与培训,都替代不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前几天,教育部发文:《“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双减”,不意味着放养孩子
首先,家长要读懂“双减”的意义。
中央实行“双减”,是因为:
大范围过度培训将影响考试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阻碍教育实质公平,挤压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容和价值取向,与“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相背离。
“双减”,从长远来看就是让教育回归正轨。作为家长,理应支持。
1.“双减”,不减父母的责任
“双减”,减的是家长的负担,不减的是家长的责任。
家长应该比任何时候都明白,教育孩子不能光靠学校老师,也不能全推给补习机构。
你在家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决定了孩子在学校之外,会成为怎样的人。
耐心陪伴是责任,严格管教是责任,树立理想是责任……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
2.“双减”,不减教育的质量
“双减”,不是在教育上偷工减料,而是做对孩子有益的教育。
长期过度补习,不仅让孩子养成依赖无法自主学习,也让家长形成依赖懒得教育孩子。
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就要让孩子在学校学得好,在家也学得好。
让家长做好孩子校外的终身老师,让家里的书房成为孩子最好的培训班。
3.“双减”,不减孩子的成长
“双减”,减去的是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加的是孩子的成长空间。
教育要培养的,不是“死读书”的孩子,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在课余时间,好好锻炼身体,阅读书籍,参与科技创新,提升艺术修养,给孩子更全面的教育。
这一份更全面、更健康的教育,需要家长担当起更重要的责任,发挥好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双减”,需要父母更有担当
其次,家长要在“双减”中转变角色。
家长不只是孩子的监护人,更是孩子永远的“第一责任人”,填补孩子在校外的教育“空白”!
1.做好孩子的习惯养成者
好习惯是学习的“根”,有好习惯作基础,孩子的学习会越来越好。
好习惯一般养成于课外,养成于家庭,养成于家长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低年级正是抓习惯的黄金时期,家长要从小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做好孩子的阅读陪伴者
少了作业、没了补课的课余时间,应该用阅读来填补。
阅读是一门需要从小学习的学问,没有阅读的家庭,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陪孩子阅读,梳理内容,分享心得,这是一种教育。
等孩子长大之后,自然爱上了读书,从阅读中收获了无穷的知识和心灵的滋养。
3.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者
教育有两个主阵地,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家庭。
一个家庭就等于一所学校,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都是家庭教育欠下的账。
家长是时候回归家庭,用心陪伴,耐心教导,不断帮助孩子,努力成就孩子。
4.做好孩子的品格锻造者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善良、勤俭、坚强、包容、礼貌、诚实、负责任等等优良品质,让孩子成长为“顶天立地”的人。
不要低估父母在培养孩子品格上所充当的角色,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榜样,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品格。
5.做好孩子的理想引领者
教育孩子不能只看眼下的成绩,要把眼光放长远,尽早开始为孩子规划未来。
他对什么感兴趣?他有哪些方面的优势?他要往哪个方向发展?他拥有怎样的理想?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有理想和追求。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拥有理想。
作为家长,你若博大,孩子就不会苟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双减”,家庭教育及时“补位”
最后,家长要把“双减”的意义落实到行动上。
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避免“5+2=0”的现象出现。
(注:5+2=0是指——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周末2天的家庭教育没跟上,孩子就会被打回原型,得到的教育成效就是0了。所以,家庭教育十分关键!)
“双减”之后,孩子的空闲时间多了,家庭教育就要及时补位。
督促学习:督促孩子自觉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好的孩子可以给自己“加码”,成绩一般的孩子做好查漏补缺。
共同反思:和孩子一起整理一周的学习任务,及时发现不足和缺漏,培养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家长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进步。
亲子阅读:家长努力创设适合阅读的家庭氛围,让阅读成为家庭的习惯,坚持每天进行亲子阅读,周末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
家务劳动:给孩子分配简单的家务,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真正体验生活,收获成长。
文艺活动:利用双休日,和孩子一起听音乐、看电影、逛画展、看话剧等等,丰富孩子多彩的课余生活,陶冶其艺术情操。
体育锻炼:家长要给孩子增加体育活动,鼓励孩子坚持锻炼,增强体质的同时,为将来的中高考体育考试做准备。
控制手机: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手机游戏,不过度追剧看动画片,保护视力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校合作:加强和学校的联系,经常跟老师“互通情报”,掌握孩子的实际情况,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
总之,“双减”并非一减了之,家长更要做好“特殊加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