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医学的几个问题与思考 看了雪球上球友们对金域医学的分析,发现大家对这家公司存在一定分歧。我看完后...
看了雪球上球友们对金域医学的分析,发现大家对这家公司存在一定分歧。我看完后招股说明书后,感觉也并不像大多数研报吹得那么优秀,我就提几个问题吧,记录一下,以备以后跟踪需要。
1. 为何市场渗透率一直都处在5%左右,以后还会不会加大渗透率,比如中国有可能达到像欧美国家那样30%以上的渗透率吗?我认为在大环境医保控费以及DRGs下,第三方独立医学检测室(ICL)应该会享受到一波政策红利,但是最终会如何,还需要打个问号。我目前住在欧洲,这边的ICL发展的确实比较好,原因是大量私人诊所的刚性需要,而这一点和中国的国情不一致,所以渗透率会不会达到欧美国家那么高,需要打个大问号。
2.为何IPO后金域医学账上的现金一直都比较多,但是却仍然借着大量利率在5-6%的长期借款?这一点我怎么也想不通,利息收入也并没有比利息费用来的更多呀。
3.ICL行业其实是个苦逼的生意,毛利率在40%左右,但是净利率居然连10%都不到,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了好多,说白了公司的护城河其实就是规模以及成本,从这一点看,这个行业赚的还真是辛苦钱。换句话说,只要能活得下去,谁的生产成本低,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检测服务之间的差异性不是特别强,无法有价格上的溢价,这一点从逐年下降的毛利率可以看出来,虽然和地方医院检测定价下降有很大关系,但是本质上来看,只要某一家公司出价比金域医学低,医院很乐意能和出价更低的检测室合作,只要有资质且检测质量说的过去就行。这也是为什么金域医学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那么高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我估计用来和医院之间的关系维护上,在招股说明书的最后部分还看到了公司业务员贿赂的违规事件,窥一斑见全豹。
但同时,话说回来,也是因为初始投资成本大,回款周期长,后期规模效应显著,这也是这个行业的门槛所在,有利有弊,小公司进来以后多半很容易就死掉,也就出现了目前双寡头的局面,但是日后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双寡头之间会不会打价格战,就不得而知了。
4.目前增量阶段,第三方医学检测明显是一个产能驱动的行业,公司的营业收入与产能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看到自从18年以来,公司似乎就不再继续建更多的实验室了?这是为何?以及37个实验室里有好多建成时间超过5年了,为何还未盈利?
5.公司处于一个尴尬的产业链环节中,上游是医疗器械设备商,像巨头罗氏同时是金域和迪安最大的供应商,下游是医院。上游话语权不足,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下游话语权也不足,体现在应收账款回款期很长。如此一来,第三方检测就像是一个平台或者是一个中介,只能以量取胜,定价权完全不在自己手上,很苦逼。
6.不知道医学检测的难度大不大,培养一个第三方医学检测人员大概需要多久?也需要像培养一个医生那么久吗?懂行的医学朋友可否说一下,医学检测这块的技术难度大不大,是否可以比喻为只需要懂得如何使用设备即可,其实技术难度不是很大?如果难度不大的话,这就更加尴尬了。。。这不就变成了只要会用杀毒软件检测病毒就可以了嘛。或许我想的太单纯。毕竟是真不懂这个行业。
7.目前公司股价确实比较高,我认为用自由现金流折现的模型适合用于ICL行业,非周期+资本投入也比较容易预测。假设未来5年营业收入30%增长,未来6-10年营收20%增长,以及资本支出每年2800万,永续增长3%,CPAM算出来折现率7.2%,最后得出股价为82元钱左右,而如果未来10年营收均为30%增长,那么股价计算得到135元左右,仅供参考,盈亏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