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早6点半”杯第三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尹晓晖作品

再婚,你想好了吗?

尹晓晖(辽宁)

心若止水,才会在静谧的一隅,让思想与情感一齐站到理性的天平上。听起来有些滑稽,可这个时候称出的才是真实,没有任何附加的干扰。与其在围城外徘徊,还不如坐在咖啡厅里,用闪着银光的羹匙轻轻搅动杯里褐色的香浓,羹匙与杯子间发出悦耳的清脆梳理着浑浊的过往,呢喃中的自醒温馨而有条理,幻化出的未来春梦与周围散着音符的醉人空气一道弥漫着,释放着。当起身的时候,除了褐色的香浓,似乎又多了一份如释重负的抚慰。

再婚,有那么容易么。无论你走出围城多久,都不会轻易再迈出这一步。哪怕不觉中一刹那的回首,都会唤起那份已久的伤痛和钉在心上的恐惧。不知道这种隐痛还会持续多久。

尽管被希望的驱使牵着勉强往前走,眼前总是飘着一层淡淡的迷雾,那是半透明的,如同镜头找不到焦点。很多再次跌倒在这条路上的发出同一声呐喊:再婚与初婚天壤之别。纯净与浪漫早已被利益与城府取代了,无论彼此潜意识里怎样努力用温婉去粉饰,还是瞒不住内心流淌出的带着伤痛的真实。

窗外的四季景色动感迷人。室内的陈设却像一盘棋子冷冷地嵌在那里,挪动哪一颗都会满盘掀动。未来的沉重,并非个人所愿就能面向窗外的四季花开,趟过了婚姻的河流,才知道怀揣的那份责任在日子的颠簸里仿佛一叶永远靠不了岸的扁舟。未来呢,脑子里少不了还有更多的萦绕。

萦绕1:经济上的考虑是永远绕不开的前提

因为它太现实。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因为婚姻死亡最终多半成了财产纷争,新《婚姻法》不得已制定新规——婚前财产公证。经济条件的平衡自然成为再婚的先决考虑。单身女族多为低收入群体,再婚前,会把男方的经济状况视为前置条件。弱势心理驱使吧,也预示了很多再婚基础的脆弱。男方的经济条件一旦失去,婚姻就会受到动摇。获取欲望的不断攀升也自然省去了含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有些人对再婚缺乏持久的考虑,一种新形事实婚姻的“搭伙”现象也就成了一种流行的绕开责任和义务的常态。女方常会不自觉从男方那里尽量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且胃口会越来越大。男方往往也会很配合,在经济上双方有各自的平衡。这种缺乏法律和道德约束的结合自然成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一大隐患。

伴随金钱至上畸形价值观念对婚姻观念的冲击,男方的自信大多也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没有经济上的支撑,其他条件再优越也会被公认为短板。不过,也有少数男方会在意女方的经济状况,或者自身经济条件有限,或者属于心智上的小男人。不过,把女人兜里的钱当回事的男人,毕竟会被女人所轻视。因为人类社会毕竟还是以父系为主导,无论社会还是家庭,男人都应该起支撑作用。至于家庭经济地位的“反串”毕竟是个别现象。

正是由于经济问题形成的前置性障碍,也就给有些再婚的短期行为从根本上锁定了命运。

萦绕2:彼此信任的建立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

国人的功利心反映在婚姻上是最可怕的,这也是东西方文化观念反映在家庭生活中相去甚远的一大标志。所以,文化自信从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意义上讲,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成为实现。这种功利心不仅有长期农业文化背景的辐射,以及社会保障体系脆弱在家庭生活中的体现,更有社会诚信体系日趋恶化的不良影响。

彼此信任是巩固婚姻的基石。再婚中彼此信任需要的时间之所以漫长,还有很多具体原因:比如:以经济条件为前提结合的不利影响;盘踞在心里对再婚复杂目的性的影响;受离婚打击对再婚存在本能担忧的影响等等。双方会在较长时间里彼此揣摩,甚至貌合神离,时常会让自己疲惫不堪。

建立信任最好的方法就是双方都能放下,放下所有的功利心,明确自己未来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自己不是为了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在对方眼里便是最安全的。不过,具备这种心理素质和境界的较少。多数人做不到,也就意味着再婚会更累。

萦绕3:义务观念的确立往往会捆绑很多附加条件

如果不能在自己心里建立起自觉的义务观念,再婚质量依然脆弱。这种义务观念是一种自然流淌,既无法欺骗对方,也无法欺骗自己。当对方需要温暖的时候,当你需要做出利益权衡的时候,这种义务观念有没有,有多少,会毫不遮掩地流露出来。人们通常喜欢说的爱情,或者本人习惯表述的所谓爱情其实是在很短时间里就被亲情物化了,它的意义并不是自己能从对方那里获得多少,而是自己能给予对方多少,先用良知称一下自己的价值。如果有了这样的共识,彼此才是幸福的。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价值理念需要努力的。

再婚中自我义务观念的建立,往往会捆绑很多附加条件。这些附加条件常常是出自内心里狭隘的利益权衡的结果,衡量自己利益的得失,衡量自己主观欲望的满足,衡量自己未来利益的实现。有了这些复杂关系的捆绑,自然会影响自我义务观念的建立。

再婚中自我义务观念的建立不是教育的结果,是人性净化的结果。还是相信信仰的力量吧,无论佛家的善行天下,还是道家的天人合一,都要归为人和。婚姻的要义是情感的寄托,是心灵的融合,凡俗间一切杂陈尽可以在无我的境界之中得到净化,修得越清净,婚姻越宁静。

萦绕4:身边的相邻关系变得格外微妙

再婚前需要协调的关系有很多。父母再婚要充分考虑双方子女的意见,而子女再婚则很少征求父母同意。再婚后双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很微妙,与初婚不同,能保持礼仪上的友善已经难能可贵。这种姻亲关系给人的感觉有点像八杆子打不着情况下的错打误撞,所以彼此都保持着相当谨慎的距离。特别是子女,更加敏感关注再婚父母未来遗产的流向。为什么初婚与再婚之间的姻亲关系会有如此鲜明的差别,除了对再婚不稳定性认识的心理障碍,似乎找不出其他合理的解释。很多情况下,再次进入围城无疑于走进冷漠。所以,再婚往往就成了两个人的“抱团取暖”。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再婚面临的情形如此多样,需要勇气,也需要信念。之前如果能把它们想清楚,想明白,才不至重蹈覆辙,才能给自己的未来真正营造一份幸福。

2020年11月10日

【作者简介】尹晓晖,笔名净缘,现居辽宁抚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多于散文及诗歌写作,报告文学作品收录于《卫士战歌》、《理念之光》;散文作品收录于《抚顺散文家》和《辽海散文大系 抚顺卷》,期刊与媒体多有散文作品发表;著有文集《给心灵一个支点》。 抚顺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长于思考变革中的社会制度与多元化意识形态下不同群体的社会心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