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好的母亲不是无限好,而是刚刚好”|童话为什么钟爱描述恶毒母亲?

我们来谈一谈童话故事中的恶毒母亲。

我们说,后妈的名声都是被童话渲染出去的,比如,《灰姑娘》的故事中,灰姑娘经常受到继母与两位姐姐的欺负,被逼着做粗重的工作,她们几番阻挠灰姑娘和王子相见。

《白雪公主》的故事中,继母因嫉妒白雪公主比自己美丽,就让仆人杀掉白雪公主。

《糖果屋》的故事中,因为家庭贫穷,继母怂恿父亲把兄妹二人丢到森林里,任他们自生自灭。

……

《灰姑娘》《白雪公主》《糖果屋》的故事图|图源:网络

这些经典童话故事使得后妈的恶毒形象深入人心。现在“后妈”成为了原型的代言人,从原型的意义上来讲,后妈就是负向的母亲。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后妈是不好的;但是,后妈真的有那么坏吗?

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讲,不见得后妈一定不好、亲妈就对孩子更好。可是在原型层面,我们把不好的方面都投射给了负向的母亲。这个负向的母亲,在童话里会以巫婆、噩梦、妖怪等消极的形象呈现,是阴暗的、诱惑的、恶毒的,不可逃避的。

《白雪公主》中的邪恶王后|图源:网络

正向的母亲是有爱的、奉献的、滋养的,同时具有女性的权威,有着超越理性的人性美。

可是在童话中,好母亲稍纵即逝,它无形中把现实中消极女性的东西都放在了后妈的角色上。

现实中,很多孩子对母亲的愤怒无法安置,有些人到了成年之后也无法处理这部分内容。比如,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原生家庭创伤”。我一再讲到:原生家庭不是让我们自己为自己找借口,而是让我们更好地觉察自己生活中负面的东西。

图源:网络

有些人在没有觉察到这一点的时候,可能会说:“哎呀,我对我女儿很迁就,因为我有一个可憎的老妈。我小的时候,我妈总是跟我讲,你必须要这样,你必须要那样,所以我现在对我女儿无限好……”

可是当你对孩子无限好的时候,他会很痛苦,因为你对他的这种无限好,使得他对你的不满和愤怒要自己忍受,没有办法发泄出来。于是,在我的工作室里,有的孩子会说,谁谁谁有个后妈,你看他后妈多好,他后妈不理他,他就会把他的后妈打死,埋到沙子里去了(注:沙盘游戏中的场景)。

那么,负向母亲从何而来呢?与记载下来的神话不同,童话主要由女性口口相传流传下来,所以,讲童话的女性把女性好的部分放在了她自己这里;而把不好的东西无意识地放到童话中的后妈那里去了。

这是为什么呢?

儿童最初的自我成长是从双重依赖出发的,一个是对环境的依赖,一个是对情感的依赖。这双重依赖都由母亲提供,他的精神发展就是从这样的依赖中成长出来的。

如果用温尼科特的话来说,就是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孩子没有办法了解“我是否被妈妈照顾得很好”,因为他并不知道好母亲是什么样的,不好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但是他可以体验到,被照顾得好的时候,他是开心的;被照顾得不好的时候,他是紧张的。

大概在一岁八个月以后,孩子才能有整体知觉。他通过情感体验,知道自己有的时候是紧张的,有的时候是开心的。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他会同时经历女性的两个维度。

正如温尼科特所说,足够好的母亲不是好得不能再好,而是刚刚好。

童话把好母亲与孩子分离开来:“好母亲”的死亡,“坏母亲”与儿童的关系被表达出来。童话的这种特质会使得儿童的自我发展起来并走向整合……

(本文整理自高岚老师的音频小课:『透视心灵的童话丨心理分析与童话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