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与境界
修行——
缘起、性空。
性本自空,缘生性起,缘灭性空。
妄念幻象。
美食唤醒食欲,美女唤醒性欲,钱财唤醒贪欲,攀比唤醒嫉妒,威高唤醒傲慢,追捧唤醒虚荣,违背意愿唤醒愤怒,唯懒惰是人天性。
欲望唤醒人的行动,行动产生缘起。
外界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称为缘。缘起唤醒意念,意念、联想称为妄念。缘起唤醒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与缘交互,就会得到两种反馈,要么顺意,要么背意。
顺意时开心,背意时痛苦,此为感受。缘生,起心动念间,心性就波动起伏,无味杂陈,辗转难眠,浮躁异常。唯性空能度一切苦,唯顺从天性懒惰,绝缘而灭缘,心方能宁静,不起心动念。
这个世界的交互所产生的条件就两个:
我们自己的心念与外界的心念交互。我心——本。他心——缘。
所以我们觉悟“我心”,能控制“我心”,我们就能觉查“他心”。
守空,我念起,他念来,我们就可以很容易觉察到,从而给出他想要的感受,或者不想要的感受。守空,他念无法伤己,空所以能容,能化。
境界——
穷也乐,富也乐,得也乐,失也乐,心不存富贵,不存得失,化缘来而守本心,安能得苦?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照见因果。
见相非相——即是“化缘来”,瞅什么都是空,都能看到本源,这就叫见相非相,化缘而无缘,就能回归本源“性本自空”,度一切苦。
守本源“空”,洞见世间缘起缘灭,称为照见因果。照见因果,一通百通,万法归一,慧眼既出。
入世修行,检验境界。守得住宁静,不被缘所拉扯,在纷扰繁杂的世界里,他行他的,我行我的,缘来如何,缘灭如何,我心仍然如境,不住念,不生幻,来了就在,去了就没,这就叫得大自在了。
出世——出离尘世,心无所住,性无所起,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入世——看美食是空,看美女是空,看财物是空,不住嫉妒,不住傲慢,不住愤怒,照见五蕴皆空,就能达到观自在菩萨的境界。
觉,本自性空。观,缘起性空,即可获得大自在。
易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自然规律,本源无极,就是佛家的无量。表达不一样,境界一样。
八八六十四卦——社会规律。我心和他心的交互,产生的无数种现象,被分化为六十四卦。变化理论上可以无穷,无穷的演化过于细致。复杂细致,就只能用数理来计算和诠释。
奇门遁甲的是一部兵书,三奇六仪,代表内部管理结构。甲遁,和易经“见群龙无首”,和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道理一样。
易经的象,实际上就是所有“理”的本源,无论怎么分化,万变不离其宗。变化,只是随着时代需要,以不同的形态呈现而已。
孙子兵法实际上就是奇门遁甲的又一种简化版本。这里的简化,意思就是能够让后世更加理解和看得懂。
鲁班书,运用了一切存在的象数之理,完美融合,以物的方式呈现,所以复杂异常。没有天赋的人,一生都捉摸不出一点皮毛。鳏寡孤独残,意思就是太复杂了,劝人别学,不然可能会耗费一生精力,媳妇儿都取不到,太过于博大精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还不一定研究透彻,搞不好可能把自己搞成神经病,入魔太深,耗损神经。
任何一门学科,实际上都是一种“理”而已,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神秘和玄幻,只是古人们当时的时代环境,需要以这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神话只是一种结合时代环境运用的一种手段。禁忌是因为这些书的认知看破大道致理,太有智慧了,古代的帝王们担心自己的地位,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让老百姓学,怕学会了以后,自己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迷信就是以讹传讹,添油加醋,迎合市场需要而已。愚人永远只是智者的工具,关键就是看如何调动工具来使用,方式与手段没有限制,管用,有效就行。
可以想象,古代有一个智者,在那儿装神弄鬼,神乎其神的表演,为了树立权威,提高自己的权力与地位,带领族人奋发创造的场景。
信仰也许对于悟到“空”这个境界,能够照见因果的人来说,可能就不需要了。
善易者不卜,能够看见命运,能看见世间之路,这还需要占卜计算吗?
一切福泽,皆在方寸,求富贵得富贵,求平安得平安。但是真正悟到那个境界,一切已经不需要了,也不重要了,本自具足,缘起性空。
老子曰:“唯之与呵,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咳;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余,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自悟的东西,水平有限,将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