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三泉汇聚成名池
★旅游地点:苏州天池·花山之天池及天池泉群
中国至少有十几个地方叫天池,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四大天池”,分别是新疆天山天池、吉林长白山天池、青海孟达天池、浙江天目山天池,前两个更是广为人知。苏州的天池就比较寂寂无名了,不过天池山这座山就是因池而名,倒也让人对这座池塘多少有了些期待。
其实真到了面前就会大失所望,池塘不大,池水不美,甚至算不得十分清澈。整个池塘看上去实在是平平无奇,总觉得它有点辜负了“天池”这个美丽的名字。要知道,新疆的天池,曾经让多少人为之惊艳啊!倒是有一些诸如“天池”“水底烟云”之类的题刻,多少为它增了一些人文色彩。
天池的水由钵盂泉等众泉汇集而成,根据古籍记载“山半有池,横亘数十丈。池中金波泛盈、澄清可掬。”
不知道现在的天池是不是大幅缩水,至少我们眼前的这片池塘远远达不到几十丈的规模。至于说水质,虽然不是太浑浊,但是离“澄清”似乎也比较遥远。
旁边有个“佛手”,被称为天池佛手,与花山上的佛手遥相呼应。佛手长8.7米、宽3.8米,佛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掌心向外,舒五指向下普洒甘露。
神奇的是,在2008年江南大雪灾中,整座山都被雪封住了,佛手却纤尘不染。可惜我们没有见到这样的奇迹,不知道是不是佛菩萨的法力。前几年我们来花山的时候,这里还没有介绍,所以这个景点被我们忽略了。
天池秘洞由花岗石村垒砌而成,主通道呈A字型,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了。不过洞内氧气稀薄,秘洞洞口铁将军把门,只留下一个遗迹供游客瞻仰。
透过洞口往里看,洞壁很狭窄,估计只有容一人通过。地面石块凌乱,应该是没有开发的。据称里面曾经发现过精美的石刻砖雕,但是我们把脑袋伸得再长,也看不到洞里的究竟。不过想来这些砖雕应该已经运出来,不知道陈列在哪座博物馆。
在天池山脚下,还有石马、翁仲、碑亭遗址,石人石马都挺高大,看着颇有气势。不过石人的头部早年破损,现在我们看到的模样是后人重新修葺过的。墓道遗存石马一对,石马头部有所损坏,但仍旧仰首垂尾,骏健洗练。
文官俑一对,石俑手执笏板,头戴高冠,身穿宽袖官袍,石俑的头部为现代修补的。这些俑是毛埕墓护墓所用。原来应该还有石龟和石坊的,只是在文革中被毁了。
毛埕名声不显,却是实打实的朝廷三品大员,要知道,省级行政长官的知府大人也才正四品。他是明朝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曾经参与讨伐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而深受朝廷信任。他在八十二岁的时候辞世,在古代算是不多见的长寿了。
他去世的时候,皇帝还对他进行了谕祭,可见他生前在朝廷中的影响力还是挺大的。为了抵抗倭寇,他的两个儿子毛锡朋、毛锡瑕于嘉靖年间捐资建造了苏州城外的敌楼五十余座。
毛埕的墓占地1100平方米,坐东面西,封土存高 1.5米,底径2米,周围砌筑青石围墙,墓的主体建成了房子的形状,毛珵墓是苏州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古墓,1986年3月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吴县并入苏州后改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走到里面发现有一个井圈,被木栅栏紧紧地围着,井被一个木质的盖子盖住了,居然还是盖在井圈的内围,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构造。
原来这里是天池古泉群,我也恍然了,天池的水不就是来自这些泉吗?不过按理说泉水应该很清澈才对,天池的水也不能说很混浊,但还是跟预期有一点点差距。
寒枯泉,中国三大名泉之一,据说长年不息,旧时寺僧就在取此泉炊饮。我对于中国三大名泉颇有存疑,天下第一泉比较公认的是济南趵突泉,乾隆帝曾亲题“第一泉”。第二泉位于无锡惠山寺,有著名的《二泉映月》,这是陆羽亲题的,也没有异议。天下第三泉,有说是虎跑泉的,也有说是龙井泉的,反正都在杭州,这也没有什么好争的。所以三大名泉,我在记忆里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寒枯泉的名字,不知道这里的“中国三大名泉”又是指哪三泉,应该和陆羽的品评不是一个系统的吧。
地雷泉算是天池泉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泉了,因为“流声如捣”而得名。据说每逢雨季,泉内流量充沛,声势就比较浩大。
泉池形如半月,水池全石为底,池东立壁二丈余,宽五丈余。壁面有题刻摩崖:“地雷泉水,供佛给僧,清心明道,广种善根”。
钵盂泉离得比较远,也不在主游道上,我们绕了很久才找到它。因为石潭形如和尚的钵盂而得名,深不过尺许,广不过二尺,有吾济道人的摩崖石刻“钵盂泉”三字。四周的石壁岩缝里泉水注入盂中,据说此泉清醇甘甜,有清心明目的功效,被当地人奉为圣泉。
江南秋染胭脂色,天降轻霜万艳凋。
白马涧边常瑟瑟,莲花峰顶独萧萧。
——七绝
自驾游:苏州天池·花山之天池、毛埕墓、泉群
11月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