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上的人造卫星,拍摄了一张“照片”,专家看后为何失去笑容?

《三体》以气势宏大的故事架构瑰丽新奇的科学想象浓郁朴素的人文反思,写成了一部带有崇高意蕴的太空史诗,征服了广大读者。

有关外太空的了解,人们始终都是在不断地探寻中。在太阳系中,存在着八大行星,它们分别为水、金、地、火、木、土、天(天王星)、海(海王星)。

其中,由于金星和火星距离相对地球较近,故人类对诸如金星和火星了解得比较多。至于诸如土星等这样的行星,则因为相距太过遥远的缘故而知之甚少。不过了解的少,不代表我们不想对它做进一步的了解,人们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去探知。

于是,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人类便通过给土星送人造卫星的方式来实现对土星的近距离观测。后来,在科学家的操作下,该人造卫星拍摄了一张镜头对准地球的“照片”。只是待照片传回地球后,科学家们却集体失去笑容。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一、人类对土星进行远程观测的情况。

早在几百年前的时候,人类就已经开始注意到土星的存在了。那时地球上一个名叫伽利略的人发现并观察了它,而且还以为它是一颗带有两个耳朵的奇怪行星。后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到了1659年的时候,惠更斯终于搞明白,原来土星所拥有的那两个耳朵其实是围绕在它周围的一个扁平圆环。

接着,人们对土星的了解越来越多。但即便如此,却仍无法实现近距离对它进行观测。而无法做到这一点,那明显就无法掌握更多有关土星的信息。

二、人类向土星发射人造卫星的过程。

以前科技水平再怎么提升,也并未能实现近距离观测土星的梦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终于具备了实现这一梦想的能力。于是,在1997年10月份的时候,人们终于对土星发射出了一艘被命名为“卡西尼号星际探索器”的飞船。

当然了,这艘飞船之所以能顺利进入太空,并非只依靠了某一个国家的科技能力,而是依靠了十几个国家通力合作的科技能力。而且想让飞船顺利飞向土星,也并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要知道若单纯使用燃料的话,可能七十吨的燃料都不够用。

无疑在这种时候,科学家们就得想办法达到既节省燃料,又能让飞船顺利飞向土星这一目的。好在很快,经过来自几十个国家科学家的通力合作,便想出了借用行星的引力这个办法。具体来讲,就是借助沿途行星的引力,来让飞船在飞掠而过的时候获得足够的加速力量。

如此一来,即便不用那么多燃料,也照样能确保飞船可以顺利飞到指定轨道上去。据说到了2004年5月18日那一天的时候,该飞船总算是在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后被弄进了预定轨道。至此,它才算是终于成为了土星的一颗人造卫星。

三、科学家操作人造卫星拍摄地球的照片。

既然土星上都有人造卫星了,那就表明我们人类可以近距离去观测土星这颗行星了。当然了,除了用于观测土星之外,科学家还特别希望这艘飞船能在最合适的位置拍摄到来自地球方向的照片。毕竟在科学家看来,这样拍摄下来的地球肯定美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于是很快,这艘飞船就在科学家的操作下,顺利完成了这一拍摄任务。接着,照片又被顺利地传回到了地球上。之后只待科学家对照片进行查看,这件事就算是可以告一段落了。

四、照片传回地球后,令科学家倍感失望。

按理来说,科学家在看到照片后,很应该感到无比振奋才对。然而实际上,情况却并非如此。要知道,科学家在看到飞船发回来的照片后,竟然集体失去了笑容,呆立了半天。接着他们纷纷发出极为失望的叹息声,就好像照片上的内容被不小心曝光了一样。

而实际上,照片上的内容颇为清晰。他们之所以在看到照片后感到失望,只是因为在那张照片中,被他们视若“很大”的地球,竟然犹如一粒尘埃一般渺小。

结语:

其实,不光科学家们看到那张照片时会感到失望,就算普通人看到那张照片时也会如此。毕竟再怎么说,地球在我们人类看来都是极为庞大的存在。然而,它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粒很小的尘埃。

试想,谁会在得知这一事实后不感到失望呢?好在科学家们依然没放弃对浩瀚的太空进一步的探索,只是在此后对太空探索时,我们不再敢像曾经那么“狂妄自大”了,做任何事情都小心谨慎,以防引起文明程度远超我们的外星生物的注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