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身世溯源

顾名思义,武昌鱼是因武昌而得名。

令不少人困惑的是,历史上有三个武昌,一个是古武昌(今鄂州),一个是今武昌(现武汉三镇的武昌),一个是民国是设置的武昌县(现改为武汉江夏区)。

鄂州古称鄂。西周末年,楚王熊渠“伐庸、杨越至鄂”,封中子红为鄂王。熊渠卒后,熊红继位,乃都于鄂。熊红传六世至熊咢,仍都于鄂。鄂州于是先后作为楚国的王都、国都、别都和封邑。

楚建都于鄂,楚人是冲着鄂地丰饶的铜铁资源而来的。鄂地多矿,楚人长于冶炼。在青铜时代,矿冶就是生产力的象征,铜铁资源也就成了楚人梦寐以求的财富。此时的鄂地管辖范围大约有今黄石、武汉、咸宁、鄂州等地,基本上包括了今天的鄂东南地区。由于有楚人建都开发的基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地设县,称鄂县。也正是由于有楚都开发的基础,所以孙权于公元221年来这里建都,并改鄂县为武昌。武昌二字的含义,是要以武力而达昌盛的意思。这就是武昌之名的最初由来。

孙权建都武昌(今鄂州)首先做了一件大事,就是《三国志》中记载的“移民千家”来鄂。为了加快建设东吴都城的步伐,孙权举江东之人力物力集中于武昌。孙权是江东吴郡人(今浙江)。东汉末年,先后占领了江浙赣一带的五郡之地(即: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成为东吴立国的基础。他们离乡背井,扶老携幼,千里迢迢聚集武昌,使武昌的采矿、冶炼、造船、筑城、制铜镜、烧瓷器、农业等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奠定了“天下三分”的物质和正治基础。同时,也为而后的武昌鱼的由来埋下了伏笔。

孙权在武昌吴大帝城修筑了金碧辉煌的武昌宫、避暑宫、安乐宫等宫殿。但孙权自夺回了借给刘备的荆州后,考虑到东吴西界无虞,便于公无229年将都城迁回了建业(今南京),同时将武昌宫的材料拆下运往建业,装修建业的宫殿,太子孙登留守武昌。武昌于是就成了东吴的西都、陪都。太元二年四月,孙权卒,大臣诸葛恪挟天子当政,派人又重修武昌宫,准备迁都武昌。后因事变,诸葛恪被杀,迁都未果。甘露元年(即公元265年)二月,末帝孙皓又装修武昌宫,率文武百官再次迁都武昌。由于东吴大臣多系江浙人仕,数次迁都,造成东吴上下一片“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的怨艾之声。于是,民间便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童谣流传。面对大众不稳的情绪,左丞相陆凯上疏皇帝,引“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童谣劝阻孙皓迁都武昌。武昌鱼名由此而来,这也是关于武昌鱼的最早文字记载。

谈到这里,人们不免要问:古武昌曾是“环流荡碧,万顷涟漪”。即使是在今天,鄂州仍湖泊甚广,鱼类繁多。武昌鱼究竟是特指的一种鱼?还是泛指武昌境内所有的鱼呢?

细想一下,如果武昌鱼是古人泛指武昌的鱼,那么历代的文人墨客当不会屡屡对武昌鱼赞美不绝,念念不忘,甚至延绵千数年。再则,古武昌境内鱼类繁多,据《鄂州市志》记载,邑地鱼类有21科,106种。到处都有的武昌鱼,就无所谓武昌鱼。当时,东吴的下江人仕是宁愿喝水,也不愿吃鱼。如果这种鱼是特指的一种鱼,就说明当时这种鱼已经有名。舍鱼而求水,只不过是人们不愿造都的一句气话。

前些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武昌鱼》一书。该书大致提出了两个观点:其一,无法考证三国典故中的武昌鱼指的是哪一种鱼。其二,易伯鲁教授于1965年第一次把团头鲂(鳊鱼中的一种)命名为武昌鱼。

依笔者之见,武昌鱼在古人命名时,已是特指武昌的一种鱼,即鳊鱼。我们今天对有关史料稍加分析,就不难明白。

南宋武昌县令薛季宜曾在《鄂城篇》中写道:

死生建业信徒语,
   石盆古渡犹多鱼。

前一句说的是三国时“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典故,作者这里引出了武昌鱼。后一句,指出了该鱼的出产地点---石盆古渡。前文已交待,鄂州产鱼范围大,种类多。如果确定了鱼的具体产地,便容易确定鱼的名称,石盆古渡,据史载:“武昌石盆渡有石臼遗存”。据考,石臼在鄂州西山(亦称樊山)的石门山下,退谷之东。与石臼毗邻的就是古武昌著名古迹---钓鱼台。这一带,均属于梁子湖水经九十里长港与江水汇合处---樊口。石盆渡临山,即西山。由于西山临樊水一侧的钟乳石受水浪冲击磕撞,形成“杯樽状”的石臼。又由于北来的江水遇石受阻,又形成一处大的洄流和小的洄流,俗称大洄、小洄。大洄在钓鱼台上流的樊口入江处,小洄即在钓鱼台下(载于《舆地纪胜》)。由于鳊鱼有洄水嬉游和群聚深水及在岩石缝隙中越冬的习性,故在梁子湖长大的鳊鱼,随秋后外泄的湖水经樊口入江,在河漕深处越冬。此地的洄流和石臼处的深潭就成为鳊鱼越冬的理想场所,这里便以出鳊鱼而著名。唐代诗人元结有大小洄诗:

《小洄中漫歌》

从石横大江,

人言是钓台。

水石相冲激,

此中有小洄。

……

《大洄中漫歌》

樊水欲东流,

大江又北来。

樊山当其南,

此中有大洄。

洄中鱼好游,

洄中多钓舟。

……

这里,大小洄中多钓舟,那么钓舟钓的什么鱼呢?

饶学刚在《东坡鄂东行踪考》中记:“东坡一行到樊口,喜食了樊口鱼,赞其味美,东坡作《鳊鱼》,首次对武昌鱼进行了考究……”

苏东坡考究武昌鱼,并写下了二首诗:

第一首    《安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山连竹觉笋香。

        遇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不酒囊。

第二首    《鳊鱼》

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

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

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

吾今又悲子,辍筋涕纵横。

(0)

相关推荐

  • 咵一咵武汉的武昌鱼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湖北金牌导游   李  宁 专业接待入境华语团,政府商务接待团,武汉评选四星级导游,深受游客喜爱. 今天我们来咵一咵武汉的武昌鱼,都说武昌鱼代表着武汉的菜肴,这鄂菜的"三 ...

  • 鄂州,新的中部最佳投资城市

    鄂州 驰名中外"武昌鱼"的原产地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 素有"百湖之市"."鱼米之乡"等称号 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武 ...

  • 我们当地对这种鱼有很多叫法,最知名的要属“武昌鱼”

    鳊鱼,我们当地对这种鱼有很多叫法,最知名的要属"武昌鱼",一般人很难区分这种鱼有几个类别,看上去大致相同,其实有差别,主要体现在体形上(如三角鲂)和个体大小上,食性大致相同,我就不 ...

  • [鄂州文坛]艾三明的随笔《​破译“武昌鱼之谜”始末》

    破译"武昌鱼之谜"始末  武昌鱼,它因武昌而得名,尤其是经过伟人毛泽东一首"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武昌鱼名气大增,蜚声中外,家喻户晓.但因武昌而得名的 ...

  • 这座长江江心的“钉子户”,屹立700年不倒!

    大家都知道湖北简称"鄂",可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省会武汉市的东面,22分钟高铁车程之外有一座城市叫做鄂州,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红到鄂州为鄂王,修筑鄂王城,湖北省的简称&q ...

  • 佛陀的身世究竟怎样,他为什么会走上创教之路|文史宴

    文/遍照金刚 佛祖究竟是一种什么存在?是人还是神?关于这一点,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认知.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来阐述佛祖的身世和成道的过程,希望做到祛魅. 佛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神吗?还是予取予求的造物主? ...

  • 揭秘:“玫茵堂主人”的惊天收藏和神秘身世

    两兄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购买中国艺术品,兄弟商定,他们的收藏不能互相重复,于是按照年代将各自的兴趣进行了划分:哥哥吉尔伯特专注于新石器时代到宋代之间的陶器.瓷器:斯蒂芬则将精力倾注于元明清三代的瓷 ...

  • 日本侵华溯源:中日交往两千年,至今仍用汉字,为何侵犯老师

    日本侵华五十年的前因后果1:日本在炮舰威逼之下开国 作者:桅杆 [前言]在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史上,绝大多数时候日本尊中国为师长,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用汉字.兴儒学.着唐装.但自明治维新以后,日 ...

  • 纪姓溯源

    纪. [ 姓氏故事 ] 纪氏姓源有三:(一)出自姜姓.<元和姓纂>卷六载:"纪,姜姓,炎帝之后,封纪,为齐所灭,以国为姓.汉有纪信:弟成,子通封襄平侯".<姓觿& ...

  • 贺炳炎家世溯源

     松滋史记  一 1913年2月5日(农历1912年腊月三十日),在湖北省西南武陵山余脉一个山沟的(松滋市刘家场镇河田坪村)一间小茅屋里传来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这个小生命的降临,给其主人贺学文这个靠帮 ...

  • 溯源洄游,被奉为神灵的太平洋鲑鱼的一生和生态影响

    本篇公众号文章是对FSMILE食育系列讲座2021年第2期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帰山雅秀的「食とサケと温暖化」的简述.帰山雅秀教授是著名的鱼类生态学专家,出版了多部关于鲑鱼生态以及地球温室化效应对生态环境 ...

  • 武昌鱼的画法

    武昌鱼,也称鲂鱼,北方称鳊鱼,有时在鱼塘垂钓,偶有该种鱼上钩.在画中表现武昌鱼应注意其几个特点:一是形体大致为菱形:二是头部小,口亦小:三是鱼鳞比较明显,所以画武昌鱼应着重表现鱼鳞(见图三).武昌鱼也 ...

  • 区块链商品溯源系统研发,防伪平台搭建解决方案

    区块链溯源本质是用新型利用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跟踪记录有形商品或无形信息的流通链,登记区块链上的质量信息.物流信息.质检信息等不可篡改的商品特征数据,解决了信息孤岛.信息自由流通.信息透明度不足等问 ...

  • 刘渡舟:“经方”溯源

    解释"经方"的说法很多,见仁见智,难于统一.有的人认为"经方"者乃经验之方也,也有的人认方"经方"乃是<伤寒论>方子的尊称.我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