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一方集团李琛:大健康赛道开启黄金期,以敬畏心拥抱产业发展机遇

哪怕是十年,亦或是五十年后,重新来回顾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历程,2020年无疑都是一个重要的坐标参考系。

这是在于,年初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让人们对生命安全、公共卫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于是,从国家政策到民生,都对中国大健康产业有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尤其表现在互联网医疗、创新药、“地产+医疗”、AI辅助诊断等领域。

赛道风起,众多的大健康明星创业项目聚焦在镁光灯下。以一级市场为例,动脉橙数据库的数据显示,今年Q3季度我国大健康产业融资总额为441亿人民币,创历年Q3融资额新高,预计全年融资总额远超2019年。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

火热的市场背后,是我国大健康产业这些年积蓄势能、不断创新求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特别是在不断奔涌的创新浪潮中,以“科研创新+资本”双轮驱动的企业借势跑马圈地,迎来快速发展。而对于还没有规模化,也没有创新成果的企业,则挑战大于机遇。顺此趋势,一个以“科技创新、学科交差融合、资本助力”为驱动因素的大健康产业新时代悄然而至。

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清华大学医学院于2018年携手打造了“健康中国-产业领袖”高级培训项目,将五道口金融学院深厚的金融专业积累和卓著的资源配置能力与医学院高精尖的学术科研资源相结合,拟为健康产业领域乃至全社会培养多领域、跨学科、国际化的创新型产业人才,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贡献一份力量。

面对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健康中国”首期班的师生们加入了这场抗疫之战,将他们在这个项目中学习和交流的内容运用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在这个过程中,首期班同学们决定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分享给所有关心中国健康事业的人们,于是诞生了《健康中国: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以下简称《健康中国》)一书。

本书由“健康中国”首期班同学李琛主笔,30多位来自行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的企业家同学深度参与。从医药研发、器械流通、基因检测、医疗服务等30个细分领域阐述了国内健康产业实践、创新的蓬勃发展状况,并收集了翔实的业界数据和真实的实战案例。

(一方集团:李琛)

在《健康中国》正式出版之际,动脉网与李琛在深冬进行了一场深入交谈。作为资深的大健康从业者,李琛目前任职于一方集团,其对整个产业有着细致的观察与深刻的洞见。从“健康中国”到《健康中国》,李琛躬身入局,把她的热爱与期许都融入进了所做的事业与这本书中。

以下为对话原文,经动脉网编辑、整理:

《健康中国》的成书与获得

《健康中国》的成书,是一次经验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更是对大健康产业的一次梳理、回顾与期待。

动脉网:首先,祝贺《健康中国》这本书顺利出版。我们拜读后,书中的很多观点新颖且富有前瞻性,可否简单讲讲写作此书的缘由是什么?

李琛:谢谢。本书于我,是在“健康中国-产业领袖”项目学习的记录,也是与首期班同学请教交流的实录。写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个人的初衷,去年经历了怀孕、难产大出血,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又幸运地转危为安,触动我思考如何为医疗行业略尽绵薄之力,聊表敬畏之心。

第二是“健康中国”首期班聚集了大健康产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的企业家同学们,大家想把在产业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学习成果分享给所有关心中国健康事业的人们。

第三是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坚定了要为整个大健康产业出一份力。因此疫情期间,“健康中国”首期班在班委的组织下快速成立了一只公益基金——“白衣战士守护基金”,专项用于开展对医务人员的救助工作。本书的作者版税也会全部捐入。

动脉网:《健康中国》长达20万字,也是不小的工作量。在成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得到了哪些帮助?

李琛:主要的困难在于如何把大健康产业的洞见写的更深更透。因此,书里引用了大量的行业报告的数据。这个过程中,包括蛋壳研究院、前瞻产业研究院、中金公司等在内的机构做了前期大量的调研梳理。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做支撑,这个书可能就很难呈现,所以我很感谢在背后默默付出大量调研,以及整理输出行业报告的朋友们。

动脉网:与其他纯理论和观点的书籍相比,本书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数据支撑。写作此书的方法论是什么?

李琛:从进入健康产业,我一直是以敬畏的态度来学习和探索。本书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帮助,输出了他们的一线观察与思考。另外,《健康中国》主要是从产业与企业的角度切入,因此十分注重案例与数据,适合大健康产业的从业者和关注者们阅读。

动脉网:书中围绕医疗服务、医药技术、产业链、应用融合科技四个大的方面层层展开,对医健行业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可以看见,我国医健行业已经取得了众多技术上、模式上的突破。在您看来,我国医健行业在创新能力上目前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哪些技术或产品处于国际前列?可否简单举几个例子。

李琛:我国大健康产业在这几十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细分领域已走在国际前列。这背后与我国的人口基数、市场环境等国情有很大关系。

比如医疗信息化方面,由于我国HIS信息化建设较早,目前该系统在各大医院的覆盖率也是较高的。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对2019年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患者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完成度已经达到91.2%。另外,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成度也分别达到了75.69%和72.45%。

又比如在互联网医院方面,今年我国整个互联网医院服务市场需求将达到2550亿元,未来3年市场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3.9%。巨大的需求推动下,我国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也在迎来高速成长期。这带来的好处就是通过远程医疗可以有效平衡优质医疗资源。接下来,通过应用5G网络技术,发展应急救援、智能导诊、AI辅助诊断等,将全面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效率和民众就医体验。

创新器械方面也有许多重大进展。比如手术机器人,书中也介绍了普华资本、真格基金等投资的北京柏惠维康。这家企业研发生产的“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已经在2018年正式通过NMPA的三类医疗器械审查,成为国内首款正式获批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产品,也是该领域全球第二款在原产地获批的产品。“睿米”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完成精度小于1mm的微创手术,这是非常厉害的。在应用落地方面,“睿米”机器人也已经进入北京的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协和医院等近30家医院。

所以在创新方面,我国大健康产业还是取得了非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创始人是企业的舵手,要引领航向,也要信念坚定,方能带领团队乘风破浪。

动脉网:本书的案例采访了大量行业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创始人,您对他们也有了深入了解。想问下,在推动医健行业持续创新上,您对那些刚刚启程的企业创始人有怎样的建议?

李琛:观察这些优秀的创始人身上,基本都具备两点特质:目标明确和信念坚定。所以我的建议有两点。

第一就是要明确自己所选择的目标方向。在选择的细分领域里,除了大的政策市场环境外,要明确企业产品背后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考虑团队优势与赛道的匹配性,以及未来的成长性等等。

第二个是创始人要有特别坚定的信念。这点在“健康中国”首期班同学们身上都有发现。特别是对于做创新药或者创新技术类的企业,如果创始人的信念不坚定,这个事是不可能成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困难与挫折,而创始人信念坚定,则会带动整个团队持续往前奔跑。

“健康中国”的实践与探索

做产业的同行者与陪伴者。

动脉网:您在一方集团工作多年,目前也在负责一方健康谷项目,对地产与大健康产业都有切身体会。对于“健康中国”的实现,您认为地产能做些什么?

李琛:地产方是物理空间的提供商,也是运营商。特别是对于产业园这类的物理空间,最核心的就是要给入驻的企业提供好一系列的服务,让他们减少后顾之忧,能在产业园扎根,并与园区一起成长。

具体来说,一方健康谷要做的,就是以平台优势,持续聚集大健康产业里面的优质创新企业,通过为他们持续深度的赋能,让他们能更好的发展。目前来说,园区以康复医疗、生殖护理、高端颐养为产业特色,以生物研发、总部办公为产业组团来布局医疗健康全产业链。当然,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漷县文化健康小城镇的首发项目,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协同区域健康产业发展的先行试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在意的是,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我们能为入驻企业提供什么?通过思考这些因素,将想法落地并执行好。

比如说政策服务方面,我们会帮着企业一起去研究他在这落地能申请什么政策,对于科研团队落地申请什么科研补贴和人才扶持等,并提供辅导企业组织材料、协助申请流程的全程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一方健康谷位于中关村通州园内,入驻企业不仅可以享受中关村“1+4”政策支持,同时优质企业还可申请“前奖励+后补贴+企业服务”三大类支持的“通八条”(《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优惠政策。

动脉网:一方健康谷在园区打造上与其他健康地产有什么不同?

李琛:我觉得一方健康谷跟其他产业园区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运营平台非常有特色。

其实对于园区来说,并不是简单地让企业来租用园区的办公空间。在这背后,企业入驻进来,对团队组建、融资需求、新产品报批、与园区内的资源整合、与区域大型三甲医院的联动等等都是有需求的。这些方方面面,我们都会为入驻企业提供资源的协助支撑,并产生协同。

当然,我们也特别坚持一个理念,就是要跟企业一起抱团发展。我们希望一方集团能够在产业园区这块深耕,而不是仅仅做一个园区,同时入驻企业有要去外地拓展、办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等需求时,我们也能一起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动脉网:一方健康谷目前进展怎样?

李琛:在11月底,一方健康谷招商运营中心已经正式启动,预计明年竣工开园。目前已有迪格尼奥、禾滨康复、朗天科技、铠耀基因、四美国际等数十家企业意向入驻。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动脉网:“地产+大健康”模式此前颇受资本与社会关注,但近年虽然也有一些优质的项目,但整体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在您看来,地产方跨界医疗容易面临什么困境?

李琛:地产行业与医疗行业有很大不同,这是行业属性所决定的。因此,不能用做地产的方式与思路去做医疗。

作为地产方,我们为企业提供空间和服务,但实际上最核心的医疗研发产、医疗产品和医疗服务,这些还是需要在医疗行业深耕了几十年的人来做。为什么?因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因此,地产现在主流的模式是什么?第一,投资。通过入股的方式,从资金,以及地产方的其他资源作为支持,帮助企业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药械研发、医疗服务的提供部分,都是医疗行业这些专业的人在做。

第二,是合作共赢,解决彼此的需求。地产方提供的是空间,但空间缺内容。对于企业来说,在发展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诸如租房成本高、融资成本高、与政府的沟通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地产方能帮助他们去解决。比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空间,地产方就帮助企业定制什么样的空间,这样就节省了经历,并且成本也会控制得非常好。因此地产方与企业一起合作,优势互补,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

第三,地产方能够专心地去做运营做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支持。因为,只有入驻企业发展好了,园区自然也就会发展得很好。

所以我觉得核心就是,外行入到医疗行业时,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之后,做很多事与决策,以及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会更顺利、更高效。

动脉网:未来,房企在社区医疗以及大健康领域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李琛:举个例子,医院的建设其实是有独立的建筑设计标准的。而在医院这个建筑空间里,实际是医院团队来做管理运营,他们最明白医院里最需要哪些场景、需要哪些服务空间。

因此,真正想做产业空间的人,就得去研究和学习,以及跟医院运营方、跟企业一起去探讨,他们认为最理想、最高效的产业空间是怎样的。这本质上就是融合。而不是说地产方闷头就盖一房子交给企业,未来这个行业会越来越融合,但是这需要大家更多的投入和战略格局。

动脉网:相当于陪伴者与同行者的角色。

李琛:对。企业在从零到一的路途中,我们希望能够陪伴他们,给到产业资源上的帮助,让他们不断茁壮成长。这是一件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我们的大健康产业也将愈发蓬勃。

动脉网:您刚刚提到在陪伴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您们也会去学习一些医疗行业内的知识。可以举些例子吗?

李琛:比如我很感恩能有机会来参加清华大学的“健康中国-产业领袖”项目,就是一次深入了解大健康产业的好机会。除了课程优质外,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与这些来自大健康产业的头部企业、上市公司的企业家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他们也是有问必答。

另外,在一方集团内部,提倡打造学习型团队,所以我们在例会中常设分享环节。同事们会把在一线的最新发现,看到的行业优质报告,了解到的企业诉求以及行业趋势,都会进行分享。不断成长和学习,是我们在产业深耕必须要具备的习惯。

站在当下对未来的眺望

动脉网:在健康中国的重要战略期里,除了深耕大健康产业里的企业,还有投资机构,以及每一个个人,等等,您认为大家需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李琛:从整个大健康生态来说,每一个人、每一个公司、每一个社会单元都是参与方。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注意好身体健康,适当锻炼。投资机构的话,要赋能优秀的创新型企业,与他们一起成长。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大家要有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后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离健康中国的目标越来越近,每个人都会成为受益方。

动脉网:您对“健康中国”的希冀和感受是怎样的?

李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2016年印发并实施以来,对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助力,将健康中国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地位是极具前瞻性的。

最后,用本书前言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吧。“凭担当守护白衣战士医者仁心,以责任投身祖国医疗健康事业,用行动支持健康中国宏伟蓝图,实乃吾辈之愿。”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拥抱每一种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