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马克思主义的鄂州学者
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者
李崇富,1943年生于杨叶镇平石村,教授、博导、中国社科院马列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70年至1971年在武汉军区部队锻炼,1972年至1978年在黄石市文化局工作,1978年至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研究生院任教,1983年至1988年在上海市委党校工作,1988年底调清华大学社科系工作,1997年调中国社科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工作至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知名学者,出版独著、合著、翻译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人生感悟
读书求知, 唯勤奋而已。
多学、多思, 才会使我们成为强者。
A 勤奋求学露头角
在北京见到李崇富教授的时候,他幽默的话语,睿智的眼神,清癯的脸庞,一下子吸引了我们。这更激起了我们探寻李教授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出生贫苦家庭的李崇富听老人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崇富渴望有朝一日读书破万卷,熟知天下事,无论是随大人在江里驾船,还是与小伙伴在山上砍柴,脑海中始终萦绕着一个念头:读书!
195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高小毕业,被保送到鄂城县13中。一年后他随校合并到燕矶中学。1961年初中毕业考上鄂城一中。家庭的贫困几乎迫使他中止学业。这时候,李崇富人生历程中遇上了一个难忘的恩师——燕矶中学校长李家铨老师。李家铨老师无私地就资助李崇富上了高中。谈到这里,李教授满怀感激,说:“如果不是李老师,我肯定就辍学回乡了,以后的人生际遇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李崇富教授去年回鄂州,虽经多方打听,也未与李家铨老师联系上,心中一直抱撼。
1964年,李崇富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专业,湖北考生中有近800名考生志愿填报人大哲学系,但人民大学当年在湖北仅有一名招生指标,李崇富靠实力摘下了人民大学在湖北的这顶桂冠。正是他的勤奋努力,这个农民的儿子在人民大学哲学系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肖前、李秀林等老一辈哲学家的赏识。可惜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中断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当其他一些人忙于文革“造反”和“串连”时,他则躲在宿舍钻研《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由此,奠定了他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岁月匆匆,当李崇富大学毕业后工作一段时间再次踏进校门已是1978年了,这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全国第一次研究生招考。他凭借上大学时的基础和工作后不间断的积累,成为当年黄石市唯一被录取的一名研究生。李崇富成为哲学家赵凤歧、夏甄陶两先生的入室弟子。两位恩师以其道德文章令他终生感念。他记得赵先生的教导:“读书做学问,认准一个方向后要坚持不懈地追寻。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切莫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他记得夏先生的教诲:“科学上的每一个发现、发明,都是向真理的逐步靠近,而不是终结真理。学习无止境,追求真理也无止境。陶侃惜寸阴,不要虚度时光。”
时至今日,李崇富教授仍然惜时如金,丝毫不敢懈怠,无论行政和管理事务多忙,他每天都要坚持读书写作三四个小时以上,连门卫对他家的灯光到转钟两三点才熄也习以为常。有人向他请教读书的诀窍,李崇富说:“读书求知,唯勤奋而已。”可谓切身体会。
B 经世致用不唯书
说起学者,人们总往往与学究联系在一起,好像学者都是不谙世事、不闻窗外风雨的老学究。也许现实生活中真有其人,但李崇富教授不是这种人。
李崇富教授认为,读书做学问,特别是搞社会科学的,一定要贴近现实,服务社会。社会科学工作者如果都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就难免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弄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出来。譬如哲学,尽管是思辨性的东西,但它源自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绝不是仅供哲学家们自我消遣的玩艺,像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玩起“解构”和“消解”哲学的花样,那其实已走向了哲学的反面,不足为道。
李崇富教授说,作为中国学者,读书更应该经世致用。儒家历来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知识分子自己首先“武装”起来,然后再行治平之道。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在今天看来,也仍然闪现着真理的光辉。
李教授风趣地说:“‘学富五车’并不难,古人的书是刻在竹简上的,一本书重几十斤,一车也只能装一二十本书,五车也不过几十、百把本书。孔夫子搬家就是搬的竹简书,而不是现在的印刷书。”他又接着说:“当然,学富五车只是个比方,不过它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读书要有一定的量的积累。就一个专业来说,如果你能将本学科有代表性的百十种著作读懂、读透,也一定会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正是从经世致用的目的出发,李崇富教授所作的研究无一不受到社会的关注。他的论文《多元化与自由化》和《反映范畴与信息的本质》等,澄清了人们思想观念中的糊涂认识;他参与写作或主编的《认识发生论》、《思维世界导论》和《现代哲学思维的智慧》等,开启了人们科学思维的大门。正是因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李崇富教授的著作得到学界的好评。他作为主撰者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专著《较量——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沉思》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宣传过程中,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阐发过程中,在党建理论阐发和创新过程中,都凝聚着李崇富教授的汗水和贡献。
C 独具卓识不媚俗
李崇富教授在学术研究上不媚俗、不唯上,坚持冷静观察、独立思考和锐意创新。
在访谈中,李崇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对卢卡奇、萨特和哈贝马斯等人的评价,都让我们感受到李教授的真知灼见。兴味所至,我们又向李教授请教对斯大林其人的看法。李教授说:“斯大林首次构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全世界迅速传播。斯大林的过错不能回避,但功绩也不能抹煞。实事求是地看待每一个历史人物,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李教授的一番言论,让我们敬佩不已:这是一个严肃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遐思使人致远,勤学促人奋进。李崇富教授说,鄂州,是一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辉煌的过去,久远的传说,只能为家乡的更加繁荣昌盛提供一种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而不能代替我们后人的实践、劳动、思考和创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可以创造出人间的一切奇迹。马克思说,思想理论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拿破仑也曾说过,刀枪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最终总是被思想所打败。多学、多思,才会使我们成为强者。
思想的力量感召人——这是我们结束采访李崇富教授时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