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诗仙】/ 苦艾
趣说诗仙
苦艾
一. 李白式的浪漫,无奈现实的消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甚至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豪气干云,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五岁开始读书,十几岁就小有名气,还专门拜师学习剑术,为之后成为一流高手奠定了基础。当时大唐国力强盛,处于“开元盛世”时代,建功立业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好男儿志在四方,李白二十出头离开家乡,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然而,直至他闭眼的那一刻,几乎一生都未得到重用,这究竟是为何呢?有人认为,是由于李白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所以就没机会做官,不排除有这方面的因素,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当时朝廷选拔人才的方式,并不只是依靠科举,以李白的才华和名气,即使不考试也可以通过“干谒”被破格任用,毕竟他的家世也不一般。
根据《新唐书》记载,李白身上流淌着皇室血脉,其先祖李暠是西凉政权的开创者,而唐高祖李渊也尊李暠为先祖,从这个层面来看,李白与李唐王朝的关系不一般,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殷实的家境,让李白不用为生计而发愁,有充足的钱财和时间游览名山大川,心胸变得愈加开阔,浪漫主义情怀逐渐形成,否则难以写出众多豪迈的诗歌。
天宝三年,四十四岁的李白离开京城长安,此时他的心情极为复杂,失落中带着一点喜悦,喜悦中还掺杂了一丝伤感,因为他丢掉了在翰林院的工作,成为无业游民。点燃手中的香烟,看着落在地上的烟灰,李白仿佛悟透了人生,将酒壶中的烈酒一饮而尽,吟诵着两年前写下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站在外面看官场的时候充满了羡慕,一心一意想进官场,可是等他真的进去了,他又发现官场里丑态百出,自己与官场是格格不入的。随着对官场的深入了解,李白对高层权力集团充满了反感,他觉得这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他在《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五)》中说: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李白自认为自己有郭隗等人的才能,可是为什么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呢?燕昭王为了得到人才可以筑造黄金台,高薪养士,而今天那些达官贵人宁愿拿着重金去娱乐,也不愿意去亲近人才。那些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贫困潦倒,在社会的最底层拼命挣扎。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这是多么荒谬的现实啊!李白又在《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中说:“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朝廷的重要职位应该是有德者居之,可现在倒好,君子在野,小人在朝,本应招来凤凰的梧桐树上住满了燕雀,而鸳鸾则只能停落在长满刺的灌木丛上。像这种无情的嘲讽,李白在《鸣皋歌送岑征君》中也有:“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又称“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李白在这几句话中反复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来揭露那些因为会哄皇帝高兴而获得高位者的丑态。
李白这么做,并非是一味地内心孤高,而是有着强烈的反权贵意识,这一点应该是从老师赵蕤那里继承来的。看到那些权贵“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不可一世的样子,李白越发对他们讨厌至极,干脆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或许就是为了使自己“得开心颜”,他才刻意向权贵们发出了轻蔑的语言,比如《玉壶吟》中说“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第二句就是对权贵的嘲弄,“谑浪”就是戏谑的意思。任华在《寄李白》中说“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真把李白敢于维护尊严、勇于反抗的精神给表现出来了。
随着李白对社会认识的深刻,李白又把嘲笑变成了批判,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中说: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诗中的李北海就是曾经被他训斥的李邕,因为做过北海太守,所以称李北海。李邕虽然那次对李白表现得有些矜持,但这个人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李白所说的“英风豪气”指的就是这些方面,但也是因为如此李邕屡次被贬谪。他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狱,后来竟然被酷吏活活打死。裴尚书是裴敦复,玄宗时的刑部尚书,此人乐善好施,但在天宝六载(747)与李邕同被宰相李林甫所杀。李白借这两个人替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裴敦复也曾经陷害过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裴宽,而且是受李林甫指使的。李白在这里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不仅如此,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皇帝本人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比如《登高丘而望远》中说“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从这首诗的“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句来看,这明显是借秦皇汉武在批判唐玄宗,“骊山”指的是秦始皇的陵墓,“茂陵”指的是汉武帝的陵墓。既然从上到下都这么糟糕,又加上在朝中受到排挤,“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李白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了,再说了,“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这不正好离开吗?但玄宗对李白还是美其名曰“赐金放还”。
李白离开京城的时候,表现得很率性,穿着锦服骑头驴就走了,相当于穿着华贵的衣服骑着自行车,就他这装束和交通工具,回头率很高。结果在经过华阴县政府大门的时候,因为没有下驴被县吏带进了县衙,县官也不认识他,就开审了。
县官问:“你是谁啊!从县衙门前过敢不下驴?”李白写了一段话递了上去,没有写姓名,县官一看写的是:“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这几句话很给力,这也是李白这一辈子最得意的几件事。县官这下明白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翰林,赶紧放行。
李白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李白尽管表现得很潇洒,但他的笑声中经常会表现出无奈。比如这次进宫,他是渴望能够建功立业的,但最后依旧一事无成。不管怎么说,没有实现“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宏愿,自己曾经设想的完美人生又要成为缺憾。再想想自己青春不再,越发惆怅,不禁忧从中来,他在《将进酒》开篇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黄河水奔腾汹涌归入大海,再也回不到源头了,看看镜子里吧,早上还是满头青丝,到了傍晚竟然成了满头白发。这两句是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惊心概括,其实古代用水比喻时间是很常见的,比如孔子的感叹“逝者如斯夫”,比如汉乐府诗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都是用水比喻时间,也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第二句干脆把时间浓缩到了一天,为什么头发会一夜之间变白呢?无非一个愁字。李白不是没有愁,他的愁绪经常会在诗中被表现出来。李白在《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中说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另外,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开头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生命的消逝,功业的难成,成了李白最大的忧愁。好在李白没有被愁绪俘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在《梁园吟》一诗中说“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哪里有时间发愁啊?还是喝着美酒赏美景吧。
又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让我想起了“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回月当头”两句话,过好当下是很重要的。但这又总让人觉得,李白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或许就是李白出入百家又不受任何一家思想束缚的结果吧。
李白爱酒是出了名的,他在《哭宣城善酿纪叟》中说“与何人”夜台无晓日,沽酒。因为爱酒,李白被称为“饮中八仙”之一,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称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可见,李白借酒更好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天真浪漫。还说他在《将进酒》中的表现,他劝着和自己一块儿饮酒的岑夫子、丹丘生,不要放下杯子,开怀痛饮,因为无论是高官厚禄还是古代的圣贤,都不如把握好眼前的这一刻。最后,作者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下子把谜底揭开了,李白为什么如此爱酒呢?那是因为他的愁太深了,他是要借酒浇愁。
二. 西域走来的李白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
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他为何如此独特与纯粹?
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的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氏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
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旷达的脚步。
唐诗中向往异域的气息是强烈的。诗人们纷纷奔赴边疆,写下许多境界雄放的诗篇,那些边塞诗实在是唐诗中的金子。在书房中低声吟哦的诗人,一踏上西北大漠,就放开了喉咙。但所有人都没法与李白相比,因为与他们的方向相反,李白来自西域,他本是西域人。“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李白《前有一樽酒行》)胡人第一次以这么自然深情的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读着这样的诗句,仿佛感到诗人就是一个胡人。
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斥着李白所有诗文。
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远比皓首穷经的硕儒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 (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指南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以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锵锵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卷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空前绝后的大手笔啊。
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了起来。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作者简介:苦艾,原名詹金才,福建安溪人,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辞赋家协会、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家。诗歌习作多次获过海内外诗歌征文一(特)等奖,入选过《中国世纪采风文丛·当代作家文萃》《中国新世纪诗人诗选》《中国诗萃》《中国诗歌选萃》《中国新星诗人诗选》《同一片蓝天》《1949-1999泉州文学作品选》《当代诗文精品荟萃》《华人爱情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集》《清隐显化》等大型诗文集,部分诗作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部分诗作曾在巴黎、纽约等海外地区交流展示。
●
【辞采追李杜,武力比吕布 ——辛弃疾速写】/ 苦艾
【 文苑两周岁特刊】满庭芳 · 贺泾渭文苑平台开播二周年 】/ 苦艾
【沁园春 · 多卿盛夏雨霁 】 / 苦艾
【沁园春·长江(二章)】/ 苦艾
【饮下这盏月色】/ 苦艾
【茶乡烟雨行 】/ 苦艾
【那一场雨】/ 苦艾
【文苑三周岁特刊】沁园春·贺泾渭文苑原创平台创办三周年 / 苦艾
【溯梦的小船】/ 苦艾
【 痴念,石化为一尊塑像(外一首)】 / 苦艾
主一位编 :张主彦
副 主 编:沉 穗
编一位委 :王宏民 万 毅
编委一位 :郭 旭 韩 晓
编委一位 :巨 石 薛光炜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亓宏刚 蒲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