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思维(三):什么是橄榄球思维?

说明:橄榄球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橄榄球思维模型是多年前在某个顿悟中得出的的一个思维模型。这个思维模型非常形象,可以将抽象的思路可视化,形象化。橄榄球思维模型可以不仅用于设计临床思路,也可以用于医学培训。

橄榄球思维模式背后的逻辑是:1,万事皆有可能;2,虽然万事皆有可能,但最大的可能的只有一个。

橄榄球的外形是从一个点开始,然后向前发散,成为一个圆,再继续向前回收成一个点。橄榄球的前半和后半分别代表了辐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因为万事皆有可能,所以我们首先进行辐散思维。又因为尽管万事皆有可能,但最大的可能只有一个,所以在辐散思维之后,我们还要有一个聚合思维,筛选出那个最大的可能进入下一个橄榄球思维阶段。通过数个橄榄球思维,最终找到那个最后的因素。

没有橄榄球前半的辐散思维,我们就会陷入直线思维模式。直线思维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有一次在高铁上偶遇一群刚刚旅游回来的大叔大妈,他们兴高彩烈地高声谈论,仿佛还坐在自己的旅游大巴上。这当中其中一个大妈说:“哎,偶喉咙有滴疼“(我喉咙有点痛)。此话刚出,立马有大妈不假思索地回话:“肯定系上着火,饮滴菊花茶啦!”(肯定是上火了,喝点菊花茶吧)。类似的对话大家肯定听得不少。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对话可能不会有太大的不良后果,但要是一个医生不经思考和查验,对一个主诉腹痛的患者不假思索地说“你肯定是得了阑尾炎!”,我们就得额头冒汗了。

如果没有橄榄球后半的聚合,我们只是发散,那思维的光芒,不过如同探照灯射出的锥形光线,就是再强,也将最终消散于夜空中。如果在现实之中我们这么做,不过是一通高谈阔论,看似头头似道,但是不仅没有结论,甚至连思考和行动的方向都没有,我们的听众听完一定会一头雾水。

所以,当我们将思路发散后,就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流行病学、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内镜检查、功能学检查、分子和基因层面的检查、甚至手术探查、MDT讨论、诊断性治疗),对各待选项进行评价和筛选,最终选出一个最大可能的选项,并将其他各选项按可能性大小进行排序。

在以后的博文中,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介绍橄榄球思维的具体含义和应用。

供讨论的其他内容(因为才学所限,个人观点仅供大家讨论,并寻求指点):

在教书中还有一些其他诊断思路,即不是线性思维,又不是发散思维,也不是聚合思维,不知该叫它什么才合适,但相信它需要由更科学的思维方法来替代。这些描述至今还让我困扰。

比如,从百度搜“类风湿的诊断标准”可以查到如下内容: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有下述7项中的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同时肿胀或有积液。这些关节包括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和趾关节。

3、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中至少有1个关节肿胀或有积液。

4、在二项所列举的关节中,同时出现对称性肿胀或积液的关节。

5、皮下类风湿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不超过百分之五)

7、手和腕的后前位X线照片显示有骨侵蚀或有明确的骨质疏松。

通过思维试验,可以相信,如果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单一疾病,它一定有个确定性的改变。如果患者有这个确定性的改变,即使上面7条没有一条存在,它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反之,如果患者没有这个确定性的改变,即使上面7条都存在,它也不是类风湿关节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