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长长的清明节
李增昀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也是祭祀祖先、给先人扫墓的日子。今天,我回了一次故乡,所见之物都是长长的。
小路很长
清明节向来堵车严重,为了错开塞车高峰期,清晨我5:40起床,洗刷完毕,看看沉睡中的妻,想想在京城求学的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驾车一头扎入茫茫黑夜中,向着故乡奔去。车上播放着费翔的《故乡的云》:“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的路是那么漫长……”我以为这歌词也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回到故乡,天已大亮,老哥他们起床不久,还在准备着扫墓所需的器物。我站在狭窄曲折的田间小路上,看着它通向远处的山峦。乡间小路弯弯曲曲,像顽皮的孩子在捉弄人一样,不时露出一点点踪影,不时又隐没了,顽强地延伸着,远接天边。我呼吸着暗香浮动的清新空气,观赏那芳香碧绿的花草树木,聆听百鸟的婉转吟唱,不禁感慨万千:我是故乡的一个客人,远离城市的喧嚣,摆脱世俗的樊笼,天地悠悠,过客匆匆。老娘曾说过:“人是客,土地是主人”之类的话。我的祖辈也曾站在这个地方,看草绿,听鸟鸣。但是他们想的可能是作物的收成,忧郁眼前的处境,希望将来衣食所安的日子。八甲李的祖先从江西迁入湖南,传到我已是20代了,祖祖辈辈在这小路上行走,在这繁衍生息。多少往事随风飘散,小路曲折漫长,正如人生之路。蓦地,我无端想起“歧路亡羊”的故事,莫名悲伤。“走吧,老晚!”我正在发愣,老哥扛着锄头,老弟揣着竹筛,两个侄孙跟在后面,向我走来。
茅草很长
一路行来,都是道狭草木长,晨露沾我衣。临近祖山,才知道茅草疯长是何意!经冬的茅草变黄了,一茎茎的茅草,连成一片又一片的金黄,在风中起伏,狂澜,野性,豪壮!白根茅草的茎个头不高,却也不矮,人若藏身于茅草丛中,他人是很难发现的。有种冬茅草(我们乡下人都这么叫,不知它的学名是什么),茎很粗,个很高,夜很长,叶边有锯齿,手指滑过,往往是皮破血流。据说茅草叶子划破了鲁班的手指,“哎呀!,这茅草为什么这么锋利?”细心的他,发现茅草的锯齿很锋利,于是发明了锯子。我面对这茅草,除了发牢骚,无可奈何也 !经过几个小时的劳作,祖山的坟墓大多显现出来。正如鲁迅先生在《药》里所说,“两面都已埋得层层叠叠,宛如阔人家祝寿的馒头。”站在祖先的坟前,明白了自己从何处出来,向何处去?我们来到尘世间,开枝散叶,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恋。一捧黄土,满地茅草,这就是祖先的归宿。一个人就是一部历史,即使他再平庸,也曾做过几件轰轰烈烈的事;一个人在社会上再卑微,可能在家庭家族中也曾显赫过!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沉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是神游万仞;是传承先辈,是教育后人。清明更像是一种精神!
小河很长
由于割草、烧纸等一番劳作,我已“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返回时途经家乡那条小河,小河据说发源于七旦岭脚下,最终流入桐江,是我们那里的母亲河。小河清澈极了,一眼就能望见河底五颜六色的圆润光滑的鹅卵石,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忽大忽小的水波,应和着岸边的虫鸣;大小的鱼儿,在水底细长的水草间窜来窜去。我在岸边青石板上洗着脸和手,望着这青草萋萋,绿水悠悠,陈年往事又浮现在眼前……高中毕业,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本成绩优异的我,高考落榜,一忱黄粱变成一地鸡毛。想复读,家徒四壁,母亲年老体弱,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甚微,复读费用何处来?想放弃读书,我这小身板,如何熬得住这农家的烈日暴雨!想生存都难,更别说娶妻生子?因此特别苦闷彷徨。白天拼命劳作,挥汗如雨,没空闲胡思乱想。但到了晚上,我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记得那是夏季的夜晚,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我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溪的石板边,把满是泥泞的脚丫伸入溪水中。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看着江水中的那轮月,吟诵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不觉中,已是夜深人静。传来母亲悠长的呼唤声:“老晚,回来算哩,明天早上还要挖土!”后来,母亲咬紧牙关,把我送进复读学校,奋战一年,我终于跳出了农门!
车流很长
扫完墓,已是上午10点整,我猜测出城的路已堵得水泄不通,回城的路可能是畅通无阻。于是谢绝哥嫂他们的好意挽留,又踏上归程。从毛家栗山到玻璃厂这6千米长的路程,摆满各类车辆。每辆车移动的距离用厘米来计算,龟速犹胜它们。连一向乱停乱摆、见缝插针的两轮摩托车也循规蹈矩啦。摩托车司机不是不想加塞,是因为这县道是两车道。一来一往的车辆把道路占满了,他们加塞的话,对面来车时,除了爬坎,只有跳坑,别无选择。那样的话,摩托车可能是水陆两用坦克,只怕他们还不具备这个功能。所以司机们只有苦瓜着脸,紧握车把手,脚尖着地,伸长脖子望着远方。我想,时势造英雄,这样严重的拥堵现象,也造成了司机们的规范交通意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车在堵途中,不得不熄火。在平阳地段,碰到我第一届学生,他在我左边。正悠闲地坐在驾驶室中,捋着头发,一脸淡然。我问他:“小郑,你开车等了多久啦?”“一个半小时了,估计还要两个小时才能到家,平时50分钟的车程,现在三个小时还不能到家。哎,这么多的车呀!”“笛——”后面的司机催促了,我前面的车子已走了好远,留下一段长长的空白路,怪不得后面的司机火急火燎。我加一脚油,一溜烟地往前冲去!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节日地过,走过儿童节,迎来青年节,庆祝光棍节,最后父亲节,折腾几十年。得个纪念碑,年年清明节,长留相思在人间。
(本文作者系邵东城区三中语文教师,邵东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