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荐书20210308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第二性》: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创作的社会学著作。作者以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全书分两卷,第一卷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并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揭示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还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第二卷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进行正面考察,对其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作出判断和评价,揭示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唯一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此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还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1908年生于巴黎,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格-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1955年9月,她和萨特曾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来到中国访问了两个月,两年后发表了《长征》一书。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与萨特的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从他们相爱的1929年起,一直到萨特1980年逝世,他们一起共度了51个春秋,尽管他们一直没有履行法律上的结婚手续,甚至一直保留着各自的住房。1931年,波伏娃和萨特分赴两地任教期间,一个名叫奥尔嘉的女子走进了他们俩的生活,这个三角关系虽然只存在了很短暂的时间,但却留给波伏娃足够的题材来完成她的处女作《不速之客》。1980年萨特逝世,为了纪念萨特,西蒙娜娜在第二年出版了她最后一部著作《永别的仪式》,记述了在萨特生命的最后十年两人相依为命的和谐生活。
关键词:社会学 法国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