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享受过最甜蜜的爱情,也经历过最痛楚的别离,她是词人,是赌徒,也是酒鬼!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17岁那年元宵
东京汴梁大相国寺,花灯锦簇
花季少女的李清照
与20岁的太学生赵明诚不期而遇
一个英俊潇洒的翩翩男子从她走过身旁
即使是小有名气的词坛才女
看到英俊潇洒的高富帅时
也照样脸颊一红,心怦然心动
萌生情愫的她无法安奈住自己的心情
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这首《浣溪沙》
一对金童玉女就这样一见钟情
只是她不能预料的是
正是这次美丽的邂逅
才让她此生品味到最甜美的爱情
也尝尽了最痛楚的别离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阴历二月初五,山东齐州
公元1084年3月13日,山东济南
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啼鸣
在城章丘明水街道的李家宅院内响起
一位温柔贤淑的女子王氏
在鬼门关外走一遭后
诞下一位千金小姐
她并不知道自己生下的女儿
将成为千古第一女词人
她更不知道自己的女儿
也将历经人世间的所有艰辛和磨难
这位女娃就是李清照
她的父亲李恪非是齐州郓州县教授
相当于现在的山东东平县教育局局长
与廖正一、李禧、董荣一起并称“苏门后四学士”
她的母亲是标准的大家闺秀
而她的外公王拱辰
则是翰林学士·吏部尚书·三司使
相当于国家人事部、财政部兼商务部部长
生长在这样显赫的家庭
李清照很幸运
更加幸运的是
她的父亲母亲都特别开明
从没有像一般人家以封建礼俗约束
反倒从小就对她谆谆教导
天生聪慧的她在父母的悉心照顾下
度过了天真浪漫的童年
和洒脱不羁的青年
除了爱写诗作词
李清照还爱上了喝酒
常常与小伙伴彻夜饮酒作对不醉不归
人生好不快活
北宋哲宗元符二年
公元1099年夏的某一天
16岁的李清照第一次随父踏入京师
京城的繁华热闹让她又是欢喜又是不安
她想念起了在老家时跟同伴们一起划船的情形
她写下了她的处女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充满了对故乡对童趣
无限怀念和回忆之情
不过让她名动京师的却是另外一首词
来到京师之后由于父亲的关系
她结识了晁补之、张耒等成名已久的前辈们
并和他们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有一次大家照例在一起喝酒切磋
不自觉的发起了一次诗词写作竞赛
大家把自己写好的诗放在一起并不署名
由第三方公正之人评定哪一首最佳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篇幅虽短,但意味深长
看似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
生动而又细致的写出了春日雨后的情形
于是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
毫不意外的成为了当日最佳
一时间,东京汴梁城大为轰动
文人墨客士大夫无不赞叹
李清照在文坛也正式崭露头角
京都的繁华,家学的熏陶,恩师的教导
激发了清照的创作热情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走上了诗词创作的不归路
三、
17岁的李清照名动京师
也不免俗的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在相国寺的那次邂逅之后
赵明诚和他的父亲带着聘礼直接来上门提亲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刚刚在家荡秋千的李清照看到心上人来
满心欢喜,于是写下了这首娇滴滴的诗句
寄寓了自己对爱情的无限的憧憬
李清照的父亲李恪非
是朝廷的六品礼部员外郎
即国家礼宾司副司长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
是朝廷的四品吏部侍郎
即国家人事部副部长
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虽然一个是新党一个是旧党
政治上是死对头
但念在二人郎才女貌又情投意合
于是两家摒弃前嫌
很爽快答应了这么亲事
于是在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18岁的李清照正式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
婚后的李清照和赵明诚新婚燕尔
过上了郎情妾意的幸福生活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从这首《减字木兰花》中便能看出来
李清照对赵明诚很是痴情
甚至到了些许自卑的地步
她害怕自己的容貌不如花那样美
所以才要精心打扮让情郎比比谁更好看
其实李清照之所以如此爱赵明诚
除了他长得帅外
更是因为两人志趣相投
李清照善写诗词
赵明诚则喜欢搞金石字画文物收藏
婚后两人一起整理金石录
两人一起到当铺当了衣服换钱
再选购书画古董、金石碑帖
回到家后再一起整理,鉴赏,考订
两人乐此不疲恩爱加倍
不过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好日子还不满一年
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打破了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
新党新任领袖蔡京大肆打压元祐党人
并打造了历史上有名的元祐党人碑
李赵两家迎来了不一样的巨变
赵挺之是支持变法的新党
李恪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反对变法的旧党
他们在政治上,本是死对头
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
一路升迁,在东京汴梁城炙手可热。
李清照的父亲李恪非
却因名列元祐党人第26,被贬罢官
不得以携家眷回到原籍齐州章丘明水
为救父难,李清照曾写诗给公公赵挺之
两个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
赵挺之到底没有救亲家公李恪非
并且作为新党领袖之一的赵挺之
只能够选择打击报复旧党
这件事让李清照很寒心
也让李清照感受到了政治的残酷和冷血
偏偏自己的丈夫赵明诚正负笈远游
家庭的巨变,深闺的寂寞,
让李清照无比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重阳节前她写下了《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让人读来倍感凄凉
朝廷新旧党争是愈演愈烈
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
同年九月到次年四月,朝廷连下了三道诏令
1.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
2.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
3.元佑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
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
自此李清照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
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
李清照只得一人孤身离开京城
回到齐州章丘明水去投奔父亲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回到父亲身边的李清照异常想念自己的丈夫
于是写下了这首《一剪梅》
也许是上天垂怜眷顾
这对恩爱夫妻不久就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得益于李清照公公赵挺之的拜相
赵明诚也一路得以升迁
更令人意外和惊喜的是
朝廷终于毁了《元祐党人碑》
大赦天下,党人之禁解除
父亲李格非被重新启用
李清照也返回东京汴梁城与赵明诚团聚
虽然此后赵挺之在短短三个月内病卒
赵氏一家随即迎来了无情的政治灾难
赵家荫封之官丢失
不能够继续留居京师汴梁城。
为此,赵家三兄弟不得已回到了青州老家
许是因祸得福
随赵明诚回青州乡里的李清照
过了10多年幸福的生活
在这十多年里
他们夫妻二人节衣缩食
只为金石书画醉心
所得尽藏于10间大屋不止
赌书泼茶
成为了夫妇二人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
青州屏居第10个年头
李清照襄助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然而时局总归是风云变幻让人无法预测
此后蔡京倒台赵明诚有被朝廷启用
1118年-1120年三年间
赵明诚外任做官留下李清照独居青州城
夫妇不二人开始了不得已的两地分居生活
相思,寂寞,冷清
伴随着已是三十五六的李清照
她写下了大量相思离情别绪的诗词遣怀
当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
李清照38岁与41岁的赵明诚在莱州团聚
然而见面之后却发现赵明诚在家中豢养了家妓
年老色衰的李清照内心起了一丝波澜
好在二人还有共同的志趣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之间感情的裂痕
也慢慢地弥合如初
令人想不到的是
彼时的国家正面临的灭掉之灾
李清照也即将开始她风雨飘摇人生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
金人铁蹄南侵
东京汴梁城沦陷,徽钦二帝被虏
消息传至淄州
李清照夫妇二人深感时局微妙
深为文物去向所担忧
恰逢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府去世
接着奔丧的机会
赵明诚带着15车珍贵的文物南下江宁
李清照没有随赵明诚南下江宁奔丧
她还有重要的任务——青州老家文物的处理
那里还有文物在十几间大屋子里边藏着
李清照计划是等明年开春的时候再用船运到江宁去
然而时局多变难测
李清照计划再周祥
最终还是没能够保住这批文物
还没等到开春儿,青州城突然发生兵变
郡守被杀,青州城大乱
十余间房屋里面的文物化为灰烬
李清照拼了老命
也只抢出了一些比较珍稀的字帖文物
可以想象的到,李清照以一弱女子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这些个事儿是有多么的不易
在途经镇江时
她甚至险些在兵荒马乱中丧生
即使这样她还在尽心呵护
当年丈夫在东京汴梁城花20万买的《神妙帖》
历经劫难后
李清照终于赶到了江宁,与丈夫重新团聚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李清照45岁
彼时因南宋朝廷新立刻,急用用人
未守丧期满的赵明诚
被任明为江宁知府,今南京市一把手
丈夫赵明诚在江宁任上失察
王亦叛乱时身为一州知府却弃城逃跑
李清照对此颇感羞愧不耻
但她对丈夫赵明诚的软弱并没有过多指责
自王亦叛乱赵明诚被革职
后又被启用为湖州知州
局势糟糕,兵祸不断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45岁的李清照随丈夫赵明诚向江西方向逃亡
行至乌江之时,面对江水浩浩
回想起霸王兵败自刎的壮烈
李清照心潮澎湃,吟出了那首颇有豪气的《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没过多久,赵明诚便感染疾病而亡
李清照过上了孤独无依颠沛流离的生活
为保护赵明诚所遗留文物书籍
李清照只能投奔赵明诚的妹婿、兵部侍郎李擢
然而没过多久洪州城被金人攻陷
李清照又只得带着字画典籍仓皇南逃
在这段颠沛流离的岁月中
赵明诚留下的文物已经散失大半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
46岁李清照随皇帝赵构流徙浙东一带
期间遭遇了盗贼
敲竹杠的房东
被勒索不成官员的诬告等一连串的打击
此时的李清照境况极为凄凉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难以排解
于是她写下了这首字字带泪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万般无奈,走投无路的绝境之下
李清照需要一个依靠
这时张汝舟走进了她的生活
在李清照孤苦无依之际
邻居张汝使舟给与了李清照无微不至的关照
以致于李清照自愿下嫁于他
然而张汝舟并非真心爱戴
而是觊觎李清照的珍贵收藏罢了
婚后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家中已无甚财物
便对李清照拳脚相加野蛮至极
李清照知道自己所托非人后
便将自己的丈夫告到了官府
主动提出离婚
然而宋朝法律规定
妻告夫,要坐3年牢
然而李清照并不在乎
宁愿身陷囹圄也要离婚
多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大力营救
最终,李清照在关押9日后获释
此后李清照选择孤身一人生活
写下了那首满是沉甸甸的忧愁之作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是啊,即使眼下的风景再好
心爱的人却早已离我而去
物是人非事事休
或许此时陪着李清照的
便只剩下了残存的美好回忆罢
九年后(1143年),59岁的李清照
将丈夫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
校勘整理完毕后献给了南宋朝廷
至此,她所有的爱已经一件不剩了
每日只能以酒作陪
以回忆为伴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
已经72岁高龄的李清照
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李清照这一生
享受过最浓烈的爱情
也经历过最心酸的别离
命运曾给予了她如夏花似的幸福
也像一朵风中的玫瑰般飘摇孤苦
李清照是词人,
是酒鬼,
也是生活的赌徒.......
但,她从未向命运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