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美食大全
请识别下方二维码加我好友
香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天堂。香港人爱吃也懂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华洋杂处的历史背景,香港的饮食蔚为大观。街边的酒楼、粥店、甜品店永远不缺少食客,鱼丸小吃大排档的锅里永远汤水沸腾,丰俭由人。
砵仔糕
钵仔糕是从香港流行起来的一种老式甜点,首创于广东省台山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清朝咸丰间(公元1851—1861年)成书的《台山县志》载:“钵仔糕,前明士大夫每不远百里,泊船就之。其实,当时驰名者只一家,在华丰迂桥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适设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浊,以钵盛而蒸之,非他人所用。”故后人采用钵仔来蒸糕之法一直传下来。砵仔糕主料是粘米粉和澄面,糕体晶莹剔透,表层油润光洁、细腻嫩滑,味甜洌而清香。最初的砵仔糕是用砵仔载的,后来演变为用碗仔,到现在多以塑料杯盛载,感觉大不如前。
鸡蛋仔
去过香港的话,会看到有一种小吃店的门前永远都是大排长龙,人们不知疲倦地等候一种小吃新鲜出炉,往往等上一两个小时也毫无怨言!这种小吃就是鸡蛋仔!鸡蛋仔是香港地道街头小吃之一,是华夫饼的一种变体。
鸡蛋仔起源于1950年代,有杂货店老板为了不浪费破裂的蛋,遂尝试加入面粉、牛油等配料弄成浆状,再经倒模烘烤而成。后来模具设计成小小的鸡蛋形状,不料大受欢迎。以鸡蛋、砂糖、面粉、淡奶等造成汁液,倒在两块特制蜂巢状铁制模版的中间,放在火上烤成。倒出来的鸡蛋仔呈金黄色,有蛋糕的香味,加上中间是半空的,咬下时口感特别弹牙。
格仔饼
格仔饼是香港常见的街头小吃之一,,通常由街头流动小贩售卖。格仔饼是鸡蛋仔的延续,以格仔型的机器制做,一般呈圆形,分成四等份,面糊以鸡蛋、砂糖、面粉及淡奶混合而成。由于格仔饼主要的用料是蛋浆,焗的时间也有规定,约焗4分钟便要“起”出来,否则会变得硬绷绷。咬下去有点像吃蛋糕的感觉,每一口都充满浓郁的蛋香。吃时加上牛油,花生酱,蛋浆和砂糖,是传统70年代的食法。
西多士
香港茶餐厅小食之一,传说由从法国传入,香港惯称为「西多士」,简称「西多」,全名「法兰西多士」。香港成为英国后,西多士和其他西式茶点一起传入民间,经过改良,加入花生酱、炼乳等馅料,最终变成茶餐厅、大排档里倍受港人宠爱的美味。
香港的法国吐司通常使用两片白面包制作。为了增添味道,还会在两片白面包之间涂上花生酱或果酱,叠成三明治的模样后再浸入蛋汁中,然后放入煎锅用油煎炸至金黄色。花生酱香浓柔滑,并不会很齁,加一份冻柠茶就是港式下午茶的标准配置。新鲜出炉的西多士上放上一块现切的黄油,刀叉轻轻地夹着黄油在西多士上一边涂抹一边用出锅的余温融化着黄油,直到黄油覆满整块西多士。末了淋上万年不变的太古糖浆,均匀涂抹后,切开面包让黄油跟蜂蜜渗入面包当中,甜甜蜜蜜很窝心。
菠萝包
菠萝面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面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间香港的饼店(面包店)都有售卖菠萝面包,不少茶餐厅与冰室亦有供应,一般作为早餐或下午茶的点心。菠萝包实际上并没有菠萝的成份,面包中间亦没有馅料,据说是因为菠萝包经烘焙过后表面金黄色、凹凸的脆皮状似菠萝因而得名。
菠萝包据传是因为早年香港人对原来的面包不满足,认为味道不足,因此在面包上加上砂糖等甜味馅料而成。菠萝包外层表面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鸡蛋、面粉与猪油烘制而成,是菠萝包的灵魂,为平凡的面包加上了口感,以热食为佳。酥皮要做得香脆甜美,而包身则是软身才好吃。菠萝面包的售价一般会比其他有馅料的面包便宜,但味道又较没有馅料的餐包丰富,所以深受香港人欢迎。除了香港外,在南中国地区亦甚为普遍。
炒蛋治
从字面看来,炒蛋治一点也不吸引。毕竟,它充其量不过就是两片白面包里夹着炒蛋。没甚么了不起对吧?但是这样就小看了聪明的香港厨师,她们把平凡无奇的蛋变成香滑、层次交迭的暖胃佳肴。招牌炒蛋多士松软美味,洋溢着香浓的蛋味,清宜而不油腻。
港式蛋挞
蛋挞为香港受英国时代洋泾滨饮食文化影响之产物,现已成为香港面包糕饼店内必备的小吃。六十至八十年代多数茶餐厅兼营面包西饼,故蛋挞亦为港式茶餐厅内流行小食。九十年代起,兼营包饼之茶餐厅逐渐减少,故现只在旧式茶餐厅方有自家烤制的蛋挞,其它茶餐厅则从面包工场订购蛋挞售买。香港地道的蛋挞以挞皮分类,主要分为牛油蛋挞和酥皮蛋挞两种。
酥皮蛋挞外皮层层叠,层次分明,咬起来十分松化,但其制作工序十分繁琐,需要将水皮(水、糖、鸡蛋、面粉)和油皮(猪油、牛油、奶粉、面粉制作)不断折叠,做好的挞皮能达到192层。而牛油蛋挞外皮较平滑,口感像曲奇,有着很浓的牛油香味。牛油蛋挞整体也比酥皮蛋挞更加香滑,但亦比酥皮蛋挞更容易腻。
辣鱼蛋
据02年8月8日《苹果日报》报道, 香港人每日吃掉55公吨,约375万粒鱼蛋,是学生最喜爱零食的第一位,足见鱼蛋的地位。辣鱼蛋是是香港知名小吃,将鱼蛋穿成串后放入油锅炸熟后刷上特制的辣酱汁即可。当时街边面档价廉,为减成本,便用潮州白鱼蛋的下栏,或不太新鲜的鱼肉,沟匀再以油炸熟做不料大受欢迎,成为香港街头小食的台柱。
碗仔翅
碗仔翅是香港常见的街头小吃之一,以前通常由小贩在街边贩卖,因以小碗盛载而得名。从前,不少小贩向酒家拿些零散的鱼翅(俗称“翅头翅尾”),加入冬菇、木耳、猪肉丝、高汤加入味精、马蹄粉(或豆粉)等煮成。吃时通常加入胡椒粉、浙醋、麻油等调味,亦可以加入鱼肉、生菜丝等。虽然被上流社会视为垃圾食品,但这碗仔翅确实鲜美爽滑,因此大受欢迎。
如今,由于鱼翅的价格年年高涨,正宗的以鱼翅为原料的碗仔翅已难见到了,现在都是以粉丝作为代替。为了保持碗仔翅的鲜美口感,商家往往会在汤底上下足了功夫。一般采用精心熬制的鲜浓鸡汤打底,加入爽滑的粉丝、脆嫩的木耳和冬菇,再加上滑嫩的肉丝,讲究些的甚至会加入火腿和猪皮来提味,不得不说现在的碗仔翅入口鲜甜,仍然十分美味。
飞机榄
甘草榄又称飞机榄,最先出现于广州,之后来到香港。甘草榄形如橄榄,用盐及甘草等药材腌制造而成,甘草味浓,酸中带甜,不易变坏,而且甘草有止咳、润喉等功效,颇受街坊欢迎。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甘草榄的流动小贩斜背着榄型的容器,在民居街上沿途叫卖。
老香港人定会知道飞机榄是怎样卖法的,从前的香港是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大家住在四、五层高的唐楼,每层都有一个大露台。街上叫卖飞机榄, 楼上的人就跑到露台掷钱交易,那卖的就会不慌不忙用旧报纸包好辣榄,顺手一扔,那辣榄就会准确无误地飞到你的手上。吸引小孩子的,除了美味的飞机榄本身,还有生意人的这一手绝活。
酸木瓜
酸木瓜是香港四五十年代非常普通的小吃,在街边的推车仔档可以买到。老香港的酸木瓜全部自家以白醋和白糖腌的,卖过两日的就弃掉,以保留蔬菜的鲜甜味。
鱼肉烧卖王
鱼肉烧卖王,香港传统小吃之一。以鱼肉作馅制成的烧卖,外皮也是特制成金黄颜色的,特点是入口特别弹牙,豉油汁香甜,是新界著名的特色美食。鱼肉烧卖王门前总是拍着长长的队伍,更有传闻说,许多明星也十分喜爱这道特色美食呢。
猪皮萝卜
猪皮萝卜是香港传统街头小吃之一,以猪皮与萝卜炖制而成,猪皮爽口,萝卜鲜嫩,靓靓的猪皮软硬适中。萝卜嫩口唔起渣,清爽清甜,配合其秘制麻辣酱更惹味。
糖葱饼
说到香港最有名的小吃,历史久远的糖葱饼毫无疑问地列入在内。糖葱饼又名糖葱薄饼、钱葱薄饼,流行于广东潮汕和福建地区,后来流传至香港、台湾等地,至今已有80年历史。《欢迎加小编私人微信 xiaotudou2002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使用类似春卷的白面皮,卷了糖葱和一些馅料,甜的有椰丝、芝麻及麦芽糖等,咸的有菜脯、芫荽、葱、蒜等,入口后,甜、酸、辛、辣、咸五味俱全,食欲大振。
老婆饼
老婆饼是香港著名的地道小吃,因其饼皮疏松化渣、馅心滋润软滑、味道甜而不腻,并用一段美好爱情的传说而广受港人的欢迎。老婆饼呈圆形,表面是一层酥皮,里面则是冬瓜蓉,外面香脆,馅料香滑而不腻,新鲜出炉更佳。“老婆饼”如今已成了香港的著名点心,也成了港剧中老公哄老婆的“必杀技”。
渣咋
香港有吃宵夜文化,吃宵夜时常会吃「糖水」。糖水的种类有很多种,其中一种传统,却又不断变化的糖水,就是「渣咋」。渣咋最初由澳门传入香港,据说名字源自葡文,是以前驻守在澳门的兵房,把各种豆类煮成一煲糖水作为午餐,从而发明的。“渣咋”是指豆子很多,在一起唧唧喳喳的很热闹的意思。
最初的渣咋是以各种豆类为主,后来还加入芋头和西米,集多种材料所煮成。很多人把南洋的「摩摩喳喳」跟「渣咋」弄错,前者是以亚答枳、西米、椰浆、冰块和各种水果做成的冰品糖水,後者却是以各种豆类为主要材料。大概是因为这样,渣咋渐渐带有南洋的风味,加入椰浆和花奶,令到渣咋带有浓浓的椰香。一碗渣咋的材料之多,有如八宝粥一样,香甜味美却又令人有满腹的感觉,比吃其他甜品健康得多。
生菜魚肉
生菜鱼肉,又称生菜鱼肉汤,是香港街头小食之一。生菜鱼肉的主要材料为生菜丝、鲮鱼肉及清汤。做法是把鲮鱼肉加入生粉、虾米及葱花打至起胶,然後用筷子将鱼肉削进热汤内煮熟,鱼肉落入汤内会呈条状,最後把煮熟的鱼肉、汤及生菜丝混合便成,可加入麻油及胡椒粉调味。
鸡蛋焗鱼肠
焗鱼肠本是一道顺德美食,后来传至香港,被作为早茶美点和佳肴,引进高级茶楼与酒家。《香港味道》一书写道:“焗鱼肠永远给人一种回归乡土的好感——其实从形式到内容,焗鱼肠都是精彩美妙的;鱼肠柔韧,鱼肝甘腴,油条香脆,鸡蛋嫩滑,果皮幽香,还有撒上胡椒粉的辛辣,热腾腾与小碗白饭一同入口,油香满嘴真滋味。”
车仔面
车仔面是香港一种低价特色面食。车仔面出现在1950年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年代。国内难民涌来香港,谋生困难,香港街头涌现了流动摊贩,最多便是搭起车仔面档摆卖咖喱鱼蛋和车仔面一类熟食。贩卖车仔面的木头车中放置金属造的“煮食格”,分别装有汤汁、面条和配料,顾客可自由选择面条,配料和汤汁,通常十多块钱就可饱吃一顿。
香港有位美食家曾这样描写在50年代吃车仔面的情景:“如果你曾经活在那个时空,你至少试过一次颤颤颠颠的手持一个碗口有少许磨损崩裂的描花公鸡碗,碗中有一堆还未熟透的淡黄色粗面,几粒咖喱鱼蛋几块猪皮加几段卤猪肠半束韭菜。你就像突然在镜头前做了主角的临时演员,尴尴尬尬的站在那里——因为你根本没有筷子,老板刚问你要不要加块萝卜却又闻风“走鬼”去了,小贩管理队和街头小贩在追赶跑跳碰。。。。。”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和卫生要求提高,小贩推车叫卖车仔面的景象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车仔面却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最地道的香港美食之一,从街头走进了各种档次的餐厅中。车仔面的配料也愈来愈丰富,面条和汤汁亦有多种选择。车仔面已成为香港人的日常廉价食品。
九记牛腩
九记牛腩,香港最出名的牛腩店,首创清汤牛腩闻名全港。一家坐落于半山小街上的两层小铺,总是门庭若市,食客如云。一张四人小桌,被店家划出六个座位,永远要搭台。
最顶级的牛腩叫做“崩沙腩”,香港人又有称作“肥爽”或者“爽腩”的;次级的是“坑腩”,再等而下之的就是普通牛腩。牛爽腩取自牛的腹部,多筋、多肚档部的组织,顾名其意嚼起来比较爽口(脆),比较耐嚼。牛坑腩取自牛前胸的肋骨处,肉上连着少量的脂肪和软组织,肉质也更富弹性。在香港,牛腩的吃法一般为咖喱牛腩和清汤牛腩,并衍生出牛腩面、牛腩河粉。正牌的牛腩一定要将牛腩与牛骨一起煲熬数小时,使牛腩绵软可口,同时使精华溶于汤中。清汤牛腩还会加入白萝卜,更加美味爽口。
丝袜奶茶
奶茶是具香港特色的一种奶茶,是香港人日常下午茶和早餐常见的饮品。香港创作的丝袜奶茶是地道、香醇的代名词。所谓“丝袜奶茶”,其实就是把煮好的锡兰红茶用一个尼龙网先行过滤,然后再加入奶和糖。过滤这一步骤除了滤走茶渣以外,也使红茶更香滑。因创世之初,吸引附近的码头工人光顾,工人看见将茶用个袋冲来冲去,觉得好过瘾。他们见茶袋啡色,以为是丝袜, 以后每次就大叫'一杯丝袜奶茶’。这便是“丝袜奶茶”名字的由来。
用来冲奶茶的锡兰红茶分为粗茶和幼茶两种,餐厅透过控制粗幼茶的份量,就能改变冲出来的奶茶的香味、色泽及浓度。先把锡兰红茶放入尼龙网内,然后把网浸入巨型水煲内,并用钩把网钩在水煲的边沿。把茶焖在茶煲内数分钟后(称为焗茶),把茶倒出到另一茶壶内,来回倒数次(称为撞茶)。最后倒进已放入淡奶的杯内。
鸳鸯奶茶
鸳鸯奶茶是香港特产饮品,常见于香港的茶餐厅。制法是混合了一半的咖啡和一半的丝袜奶茶,同时集合有咖啡的香味,和奶茶的浓滑。饮用者可以自行加糖,也可以叫店里事先加入炼乳。
杨枝甘露
杨枝甘露是一种港式甜品,于 1984 年由香港利苑酒家首创,并赋予它这样的一个动听的名字,然后风靡整个香港饮食界,历久不衰,至今仍然是甜品店中最受欢迎的糖水之一。因其所需材料众多,也造就了其丰富的口感,可谓是甜品中的贵族。实际上,“杨枝”即西柚肉,“甘露”即西米露。尽管杨枝甘露经过多番改良,但西柚、西米和椰浆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角。杨枝甘露是香港人人皆爱的甜品,它还有清热、消暑的功效,炎炎夏季,来上一杯真的称的上“人间甘露”。
干炒叉烧意
干炒叉烧意是把中西文化溶合得天衣无缝,是不折不扣、此地独有的“香港风味”。干炒叉烧意,是用酱油炒意大利面,拌以肥美的广东叉烧,中西材料俱备,再加上香港的茶餐厅一向以火炉足、镬气够而成名。意大利面本来没有什么味道,可是配上浓郁的酱油和叉烧汁,美味至极点!
云吞面
云吞面起源于广州,五十年代在香港蓬勃兴起,至今依然甚得人心。对于生活在香港的许多人而言,一碗云吞面可谓绝佳的慰藉美食。虽看似简单,却极费心力,因为构成这道菜的三种成分需要准备得恰到好处,浓郁的汤汁、爽口弹牙的鸡蛋面、以虾和猪肉为馅料且状如金鱼的云吞,如此,便成就了一碗完美的云吞面。
深井烧鹅
烧鹅在香港是必备传统饮食。在香港如果随便问一个香港人,哪一个地方吃烧鹅最出名?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深井”。深井是香港的一个地方,位于新界西,70年代前就是以烧鹅为著名卖点的一个村落,一路发展成今天的规模。
深井除了是地名,也是一种特殊的烧烤方式。先在地上挖出来一口干井,下堆荔枝木,井口横着铁枝,烧鹅就用钩子挂在这些铁枝上,吊在密不透风的井中慢慢烧烤。由于井的四周是密不透风的泥土,会让炉温均衡稳定,这样烤出来的烧鹅,就能达到上品效果。但是现在坚持用传统的深井来烤鹅的商家也越来越少了。深井烧鹅特色在于深藏香气,皮脆肉嫩,汁多味美,最妙的是在脆皮下还有一层薄薄的脂肪;食用时趁热吃,再配上用酸梅特製的沾酱,那真是入口难忘的超美感觉。
煎酿三宝
这是香港人对三种同类的常见街头小吃的统称。做法与肉酿豆腐类似,是把搅碎成肉泥的鲮鱼肉酿在茄子、青椒和豆腐这三种食品中,然后放入油锅里煎,于是称作“煎”“酿”“三宝”。《欢迎加小编私人微信 xiaotudou2002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吃的时候通常会使用竹签串着,像吃鱼蛋一样.再醮上酱油。除了以上三种食物之外,间中会有鲮鱼肉酿大香菇、酿红肠、云吞皮、香肠、灯笼椒等。
鱼蛋粉
鱼蛋在香港非常普遍,多以鳝鱼、鳗鱼、马鲛鱼等为主料,油炸过后用竹签串起数粒作为街头熟食出售。鱼蛋粉源自潮州,如今在香港十分流行。鱼蛋粉以爽滑细嫩的米粉搭配不同配料的汤底,加上鱼蛋、鱼块、炸肉卷,或者牛丸、云吞、葱段等辅料,米粉入口香软顺滑,配料则各有各风味,若再佐以地道辣椒酱(油)就更加醒辣开胃。如今鱼蛋粉已经在潮州失传多时了,问及现在的潮州人竟也不知道鱼蛋粉为何物。而香港的小吃遍地开花,鱼蛋粉也成为来香港不得不尝的餐食。
狗仔粉
香港是1960年代出现的街头小吃。当时香港经济环境差,顺德人以热水开粘米粉搓成条状的粉来填肚。由于粉条尖头尖尾,像唐狗尾巴,故称为“狗仔粉”,又简称粉仔。用上汤来煮的白面条,面条有半只手指粗,上面淋上虾米、菜脯、猪油渣等配菜,简单但非常冶味。也有说狗仔粉是“救济粉”而来,是抗日战争的时候,没什么好吃,故有救济机构就把这些粉派给民众。慈善性质,并非以狗辱人。很多顺德的自梳女,来港打工当“妈姐”,帮佣煮饭也有年老退休日,便在街边摆摊养活自己——狗仔粉是乡食也是乡愁。现在的狗仔粉上面淋上虾米、菜脯、冬菇、猪油渣等配菜。现在某些茶楼及大排档仍然有提供。
蛇羹
在香港,蛇羹是一道佳肴,因为传统的饮食思想认为蛇羹可以御寒,还能预防疾病。吃蛇羹有专门的地方,不是随随便便一家茶餐厅就可以来一碗——因为要懂得各种蛇的特性,还要会得屠宰蛇类,所以并非很多大师傅都内行–要识别也不难,那些冠以“蛇王”两字开头,再加一个老板自己取的单字就是。譬如位于铜锣湾闹市的“蛇王二”、中环行人电梯旁的“蛇王芬”,都是吃蛇羹的老字号。
现在的蛇羹,都标榜是“太史五蛇羹”。这一碗蛇羹的确非同凡响,别看小小一碗,包括了五种蛇肉(过山乌、水蛇、金脚带、百花蛇、三索线)、鲍鱼、花胶、火腿、鸡丝、木耳、冬菇丝、陈皮等九种材料。而汤底则以猪骨、鸡骨、蛇骨…等新鲜材料佐以绍兴酒经过两个多小时熬煮才大功告成。
盆菜
盆菜是广东深圳和香港新界的饮食习俗,据传起源于南宋末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种杂烩菜式。香港人过年,向来有吃大盆菜的习俗。所谓的“盆菜”,是将荤素各道逐一烹制好的菜肴,一层层码放在盆里端上宴席,一盆菜里可荟萃有百菜百味,包罗万有。
传统盆菜的制法都是父子相传,或村民之间互相授受。用料方面,猪、鸡、鸭、鲍、参、翅、肚、鱼、虾、冬菇、鱼球等都可作为盆菜主要肴料;配料则有鱿鱼、猪皮、枝竹、萝卜等。菜肴先烹制好,然后一层一层叠进盆中,最下层放的是容易吸收肴料汁的材料,如萝卜、猪皮、枝竹等。中间放焖猪肉,上层则分别是鸡、鸭、鱼、虾。吃的时候一层一层吃下去,一层比一层的美味。
富豪雪糕车
在香港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见到了富豪雪糕车。富豪雪糕车诞生于美国,19世纪70年代传入英国,后来到英国旅游的港人将之引入香港,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特点就是的可以随时不停变换售卖地点,停在街边就可以为途人售卖冰淇凌。不过,香港政府1978年停止发放流动小贩牌照,且已发放的牌照只有直系亲属可以继承,如果没有继承人,牌照便会自动失效。所以到目前为止,香港富豪雪糕车的数量只剩下5辆了。
富豪雪糕车延续至今,除了雪糕的售价有所变动外,其他几乎都沿用了40余年,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现在雪糕车仍是保持白色车身、蓝色车顶和红色车头的外貌。雪糕依然只有四种产品:软雪糕、果仁甜筒、莲花杯和珍宝橙冰,但是奶香浓郁、口感甜滑为富豪雪糕车立下了40多年来经久不变的金牌口碑。不过,现在这种古董式的富豪雪糕车在香港也并非随处可见,想找它们,也需要一些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