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341
牡丹皮散
【方源】:《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牡丹皮、延胡索、当归尾、桂心各30克,牛膝、赤芍、莪术各60克,三棱45克。
【用法】:共研为粗末,每次9克,水酒各半煎服。
【功效】:化瘀行滞。
【主治】:血瘕,心腹间攻冲走注作痛,痛时间硬块,移动而不固定。
【方解】:淤血凝聚为本方主症。方中丹皮活血散瘀。赤芍、归尾养血活血,三棱、莪术、元胡消淤散结并行气,牛膝活血并引血下行,桂心温通血脉。酒引药入血分。诸药合用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使气血周流,经脉通畅,淤血可散。
保产无忧汤(散、丸)
【方源】:《女科产后编补集》
【组成】:酒当归、川芎各4.5克,生黄芪、荆芥穗各2.4克,川贝母、菟丝子各3克,厚朴(姜炙)、艾叶(醋炒)各2.1克,羌活、甘草各1.5克,枳壳1.8克,白芍6克(酒炒),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9剂后,改为7日1剂,服至临产。或研末为散剂,名保产无忧散;或制成丸剂,名保产无忧丸。
【功效】:养血活血,补气理气,安胎保产。
【主治】:习惯性流产(滑胎),胎动不安,现在流产,胎位异常等。症见孕期胎动不安,腰酸腹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或势欲小产,或屡经流产,或胎位不正。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黄芪可益气养血活血;菟丝子、艾叶可补肝肾,安胎保产。若为滑胎,可加重黄芪、菟丝子用量,并酌加杜仲、川断、人参、阿胶等。
【按语】:阴虚血热者忌用。
痘出之初,腹痛,大便燥结者
大黄化毒汤
【处方】 升麻、归尾、生地、桃仁、红花、枳壳、大黄、槟榔、麻子仁。
【功能主治】 痘出之初,腹痛,大便燥结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下
大黄厚朴汤
【处方】 制锦纹6钱,炙枳壳3钱,川朴2钱,炙广木香1钱半。
【功能主治】 下痢赤白,1-2日间,腹痛拒按,里急后重,脉实体强。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镐京直指》卷二
大黄和车前子
【处方】 大黄120克,车前子30克。
【制法】 水煎2次,混合,浓缩成200毫升。
【功能主治】 据报道,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总有效率98%。
【用法用量】 分4~6次服,每4~6小时服1次,首次量加倍。
【摘录】 《单验方》
完带汤
【方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土炒白术、炒山药各30克,党参6克,白芍15克,车前子、苍术各9克,甘草3克,陈皮、黑芥穗,柴胡各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燥湿,疏肝理气。
【主治】:带下病。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无臭,倦怠便溏,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方解】:本方为治脾虚白带之常用方。方中白术、山药、党参可益气健脾燥湿;柴胡、陈皮则疏肝理气止痛。若有腰酸,加杜仲、菟丝子;腹痛,加艾叶、香附;病久,白带清稀,加鹿角霜、巴戟天。
【按语】:若带下色黄或赤白,黏稠臭秽,舌苔黄、脉弦,此为肝郁化热,湿热下注,不宜使用本方。
【附方】: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山药、白果、芡实、黄柏、车前子。治带下色黄黏稠腥秽。
滴虫汤
【方源】:《中医临症撮要》
【组成】:金银花、连翘壳、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各12克,生薏苡仁15克,怀牛膝、嫩苦参各9克,黄柏、生栀子各6克,生苍术、淡黄芩个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化湿热。
【主治】:滴虫性以阴道炎。症见阴道作痒,带下色黄腥臭,腰酸头昏,纳食不香,口干苦,舌苔黄腻或舌质干,脉滑而细数。
【方解】:本方中用金银花、连翘、车前子、黄柏等品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大多数药有杀虫止痒作用,是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良方。
【按语】:临床上若为孕妇,去薏苡仁、牛膝、加生白术、怀山药;浮肿,加冬瓜皮、五加皮;头昏痛,加白蒺藜、夏枯草;胃脘不适、便溏,去金银花、黄柏、黄芩、栀子,加老苏梗、藿香梗、炒白术、扁豆衣;腰酸痛,加桑枝;少腹痛,加柴胡、川楝子。
大黄寒水散
【处方】 大黄1两,生寒水石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汤火烧疮。
【用法用量】 清油调,扫烧破处。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施园端效方》
大黄膏子
【处方】 大黄4两(酒浸,焙干)。
【制法】 上为末,以醋1碗,熬成膏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闺女经闭。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酒调下。
【摘录】 《玉案》卷五
大黄膏丸
【处方】 川大黄不以多少。
【制法】 醋煮熬成膏子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无辜疳,头目后生瘰疬结核,久不治,为疮疖。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食后煎皂子汤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五五引《医林方》
消炎散
【方源】:《河南中医学院方》
【组成】:青黛20%~30%,滑石粉10%~15%,黄柏粉、蛇床子粉、玄明粉、马鞭草粉各5%~10%,冰片、樟脑各1%~2%,磺胺粉、四环素粉各5%~10%。
【用法】:共研细末,紫外线照射消毒后,置于大口瓶内,密封保存备用。每次入药前先用生理盐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水棉球,擦净阴道分泌物,用1~2克药粉,放入阴道后穹隆处。根据阴道分泌物的多少,决定每日、隔日或隔2日上药1次。5次为1疗程。
【功效】:消炎止带。
【主治】:宫颈炎、阴道炎等。
【方解】:方中青黛、滑石粉、黄柏粉、冰片等品合用可清热解毒,燥湿止带。在服本方治疗期间避免房事。
阴道滴虫丸
【方源】:《秦继章家传方》
【组成】:乳香、没药、儿茶、钟乳石、雄黄、硼砂各6克,樟丹24克,蛇床子、硇砂各3克,冰片、麝香各0.6克,枯矾240克,血力花4.5克,黄莲9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3克重。将药丸塞入阴道,约于24小时内全部吸收,第2日冲洗阴道,每7日上药1次。
【功效】:消炎杀虫,止带调经。
【主治】:滴虫性阴道炎、单纯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等。
【方解】:方中雄黄、硼砂、蛇床子等可消炎杀虫止痒;枯矾、血力花、乳香、没药可活血调经,止白带。本方以局部治疗为法,药效直接作用于患处,故不失为治疗妇科常见病症之良方。
交加散
【方源】:《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生姜360克,生地黄30克。
【用法】:各捣取汁,再将生姜汁拌生地渣,生地汁拌生姜渣,焙干研末,每服9克,温酒调下。
【功效】:温中去寒,滋阴清热,调和气血。
【主治】:妇人腹痛结瘕,气血不和,及产后血虚,伏热不解。
【方解】:气血不和或血虚伏热为本方主症。方中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生姜温散祛寒;互相拌制,则生地滋阴清热而不寒,生姜温中祛寒而不辛不燥。诸药合用,功效卓著。
暴赤眼痛,脑热
大黄膏
【处方】 大黄(末)3分,解毒子3分,木香3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暴赤眼痛,脑热。
【用法用量】 浆水调如膏,于生绢上摊匀,贴脸上,频易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
发背疼痛,日夜不可忍
大黄膏
【处方】 大黄(锉)半两,雄黄(研)半两,芎半两,黄连(去须)半两,白芷半两,槟榔(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黄柏(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附子(去皮脐)半两,乳香(研)半两,麒麟竭半两,鸡舌香1分,麝香1分,猪脂1斤。
【制法】 上17味,捣研16味为末,拌匀;先于银器内熬猪脂令沸,去筋膜,下诸药末,调成膏。
【功能主治】 发背疼痛,日夜不可忍。
【用法用量】 涂患处,1日3次。以愈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恶疥癣疮
大黄膏
【处方】 信1钱半,巴豆仁1钱,雄黄1钱,大黄2钱,黄芩2钱,黄连2钱,硫黄2钱,黄柏4钱。
【制法】 上用好酒煮巴豆焦黑,去巴豆不用,入黄蜡4钱作面,入油,量稀稠。
【功能主治】 恶疥癣疮。
【用法用量】 擦涂。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九
小儿诸痫
大黄膏
【处方】 川大黄3分,雄黄2分,丹参1分,黄芩1分,生商陆1两,雷丸半两,猪脂1斤,附子半两(去皮脐,生用)。
【制法】 上为末,以猪脂先入锅中,以文火熬令溶,以绵滤过,然后下药,煎令7上7下,去滓,细研雄黄下膏中,搅令至凝,于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 小儿诸痫。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热炙手,摩儿囟及掌中、背、胁,皆使遍讫,以蛤粉粉之。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痞癖
大黄膏
【处方】 大黄、朴消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同蒜泥和成膏,用绢帛摊成膏药。
【功能主治】 痞癖。
【用法用量】 贴于病处,其痞气自软消。
【摘录】 《瑞竹堂方》卷四
暴赤眼
大黄膏
【处方】 大黄(生,捣末)半两,大麦面3钱,鸡子(去黄,看多少,用清)。
【制法】 上药调如膏。
【功能主治】 暴赤眼。
【用法用量】 贴上下睑。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
疥疮
大黄膏
【处方】 黄连14铢,藜芦12铢,大黄1两,干姜14铢,(艹虑)茹10铢,莽草12铢,羊踯躅10铢。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疥疮。
【用法用量】 以成煎猪脂2斤,微火煎之,3上3下,膏成。去痂汁尽,敷之。
【摘录】 《外台》卷三十引《深师方》
猪蹄汤
【方源】:《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选》
【组成】:绵芪30克,当归24克,白芷15克,通草4.5克,猪蹄7个。
【用法】:先将猪蹄煮熟,取汤与其他药同煎,每日1剂。
【功效】:补气养血,补虚通乳。
【主治】:各种缺乳。
【方解】:本方为民间流传良效验方,临床观察200余例,取得满意疗效。
阴痒方
【方源】:《当代名医亲献秘验方》
【组成】:黄莲6克,大黄、苦参、白芷、青蒿、艾叶各20克,大按树叶30克。
【用法】:水煎15分钟后,将药液装入小型保温瓶内,瓶口对准患处熏15分钟,然后将温热药液缓缓冲洗患处,用消毒纱布擦干,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滴虫性,霉菌性的阴道炎等各种病因所致的阴痒。
【方解】:本方中黄莲、苦参有较好的清热燥湿作用,实验研究表明,苦参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和滴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治不孕方
【方源】:《邹云翔医案》
【组成】:炒柴胡1.8克,炒白芍12克,炒党参18克,炒白术、佛手片、干荷叶、焦薏苡仁各9克,炒陈皮4.5克,广藿香6克,广木香、干姜各3克,黑大枣5枚(切开)。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解郁,益气健脾。
【主治】:不孕症。症见婚后多年不孕,少腹经常隐隐作痛,阴寒之气蕴于下元;胸胁常感痞闷,腹胀,便溏,脉细弦,属肝郁脾虚、脾虚湿蕴之征象者。
【方解】:方中柴胡、白芍、陈皮可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苡仁可益气健脾。若药后胸胁痞闷及腹胀消失,大便调实,肝木得达,脾虚已复,惟少腹隐痛如故者,去大枣,加川桂枝、细辛各0.9克,青防风1.5克,炙黄芪、紫河车各9克,以温阳通阳。
补肾种子方
【方源】:《罗元恺妇科经验方》
【组成】:金樱子18~30克,菟丝子、党参、熟地各24克,桑寄生、首乌各30克,淫羊藿9克,枸杞15克,砂仁3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益气、补血。
【主治】:子宫发育不良,月经不调,或不排卵,不生育者。
【方解】:不孕症,无论因男因女,皆与肾有关,多见于肾虚精亏者,本方用菟丝子、党参、熟地、桑寄生等品合用,用滋补脾肾,以补先后天,使其气血旺盛,自然易受孕矣。
足肿
大黄膏
【处方】 大黄1两,附子1两,细辛1两,连翘1两,巴豆1两,水蛭1两。
【功能主治】 足肿。
【用法用量】 苦酒淹1宿,以腊月猪膏煎3上3下,去滓,以敷患处;亦可酒服。
【摘录】 《医心方》卷八引陶氏方
痈肿,瘰疬核不消
大黄膏
【处方】 大黄6分,附子4分(炮),细辛3分,连翘4分,巴豆1分。
【功能主治】 痈肿,瘰疬核不消。
【用法用量】 上药以苦酒浸1宿,以腊月猪膏煎3上3下,去滓,以绵滤之,用敷之,1日3-5次。
【摘录】 《外台》卷二十三引《经效方》
丹石毒,眼肿痛,热泪出
大黄膏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牛用),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丹石毒,眼肿痛,热泪出。
【用法用量】 以生地黄汁调和如稀膏。敷于肿处,干即换之。以愈为度。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益气通乳汤
【方源】:《妇科证治概要》
【组成】:野党参、黄芪、王不留行各15克,当归身12克,麦冬、天花粉、陈皮各9克,穿山甲6克,通草3克,猪蹄2个。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养血,通络催乳。
【主治】:产后乳汁缺乏属气血虚弱型。症见乳汁稀少或无乳,乳部柔软无胀感,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当归益气养血;王不留行、穿山甲、通草可通络催乳。临床上可加茯苓、山药、白术治疗气虚两虚之缺乳症,效果较好。
下乳天浆饮
【方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组成】:当归、熟地、白芍、麦冬、天花粉、茯苓各9克,川芎4.5克,漏芦6克,穿山甲、通草、王不留行、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疏肝,行瘀散结,活络通乳。
【主治】:肝经血虚、经络不畅所致的乳汁缺乏。
【方解】:方中当归、白芍可养血疏肝;川芎、熟地可活血化瘀;漏芦、穿山甲、王不留行可活络通乳。在临床应用中,常加黄芪和黄酒煎服,更能增强通乳之效。
送子丹
【方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生黄芪、当归、麦冬各30克,熟地15克,川芎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补血,催生送子。
【主治】:血虚难产。
【方解】:气血不足,子宫收缩无力,故胎儿难以产下。方中黄芪、当归、熟地、川芎为四物汤可益气补血,催生送子。服本方益气补血,故可助产。
安胎饮子
【方源】:《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莲子肉、青苎麻根(包)、糯米各15克。
【用法】:水煎,去苎麻根,每早连汤服1次。
【功效】:预防小产。胎动不安,小产。
【方解】:相火妄动,胎气不固为本方主症。方中莲子肉清君相之火而固涩。苎麻根清瘀热而通子户。糯米补脾。使火清胎固,固能预防小产。
恶肉久不愈
大黄膏
【处方】 川大黄1两(生用),附子1两(生,去皮脐),芎1两,黄芩2两,白蔹2两,雄黄1两(细研),真珠末1两,(艹虑)茹2两(别捣为末),白矾2两(烧令汁尽,细研)。
【制法】 上件药,大黄等5味并锉,先以猪脂1斤半,煎10余沸,滤去滓,纳雄黄、真珠、(艹虑)茹、白矾等末,搅令匀。
【功能主治】 恶肉久不愈。
【用法用量】 涂于恶肉上。
【摘录】 《圣惠》卷六十四
疥疮
大黄膏
【处方】 川大黄1两,干姜半两(锉),黄连1两(去须),藜芦半两(去芦头),(艹虑)茹1两,莽草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疥疮。
【用法用量】 入炼成猪膏1斤相和,同煎成膏。候冷,旋取涂之。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五
眼赤肿痛
大黄膏
【处方】 大黄3两,玄参2两,芒消2两,黄芩(去心)2两,白蔹2两,木香2两,射干2两。
【制法】 上为末,以鸡子清和如膏。
【功能主治】 眼赤肿痛。
【用法用量】 贴眼上下睑,干易之,不计度数。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
神造汤
【组成】:蟹爪30克,生甘草9克,阿胶12克(烊化)。
【用法】:上药水煎,顿服。
【功效】:破胞堕胎,除宿血而下死胎。
【主治】:胎死腹中不下。
海藻玉壶饮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海藻、昆布、半夏、连翘、贝母、当归、独活各9克,青皮、川芎各6克,陈皮4.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消散瘿瘤,化痰软坚。
【主治】:瘿瘤初起,或肿,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
【方解】:本方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乳腺增生症,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多发性疖肿等。亦有报道本方加减治疗血管瘤,子宫肌瘤、粘连性肠梗阻等。本方应服用较长的实践,直至病愈。据临床报道,方中甘草于海藻比例应小于1:2,这样不但无副作用,而且还可增强疗效。虽然甘草反海藻,但本方二药同用,是取其相反相激之意,使瘿散瘤消而不伤正。实验研究表明,本方的单味药分别具有抑制甲状腺肿大、抑菌、抗炎、改善血液循环、镇痛等作用。
内消瘰疬丸
【方源】:《疡医大全》
【组成】:夏枯草240克,元参、青盐各150克,海藻、贝母、薄荷、天花粉、海蛤粉、白蔹、连翘、熟大黄、生地、桔梗、枳壳、当归、生甘草、硝石各30克。
【用法】:研为细末,酒糊为丸,每服9克,温开水送下。
【功效】:软坚散结,清热化痰。
【主治】:瘿瘤、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方解】:本方所治为情志不遂,肝火郁结,煎液成痰,滞于经络,致生瘰疬为症。方中以夏枯草清肝火,散结气,消瘰疬未主药。配以滋阴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品,使其肝气数,郁火清,痰结消,瘰疬得以消散,故取名内消瘰疬丸。
【按语】:临床使用本方基本同海藻玉壶饮,但本方清火散结之力大于海藻玉壶饮。
大黄甘遂汤
【处方】 大黄4两,甘遂2两,阿胶2两。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及男女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者。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经水不调,男女癃闭,小腹满痛者;淋毒沉滞,梅淋小腹满痛不可忍,尿脓血者。膨胀,瘀血内阻,水气内停,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攻痛,大便难,小便涩,口不渴,舌暗苔白者。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心典》:敦,音对。按《周礼》注:盘以盛血,敦以盛食,盖古器也。少腹满如敦状者,言少腹有形高起,如敦之状,与《内经》胁下大如覆杯之文略同。小便难,病不独在血矣;不渴,知非上焦气热不化;生后即产后,产后得此,乃是水血并结,而病属下焦也。故以大黄下血,甘遂逐水,加阿胶者,所以去瘀浊而兼安养也。
2.《金匮要略方义》:方中以大黄破血攻瘀;甘遂攻逐水邪。盖产后多虚,易伤阴血,纯用破逐之剂,恐重伤阴血,故佐以阿胶益阴养血,使攻邪而不伤正。
【临床应用】 1.淋证:一僧年二十八,患淋沥数年,时出脓血,或如米泔水,大便下利,时又秘闭,下利时淋漓稍安,秘闭则甚。余诊之,少腹满如敦状,按之引茎中痛,乃作此方饮之,大下利,病顿退,数日而全愈。
2.产后尿潴留:李某,女,26岁,1970年11月就诊,第一胎是足月横位难产。产后三日,腹胀日重,疼痛加剧,少腹与脐周隆起,如孕六七月状,按之硬,小便不利,滴漓可下,尚不甚急迫,脉沉涩,舌质红暗苔滑,乃投《金匮》大黄甘遂汤而愈。
【摘录】 《金匮》卷下
大黄甘草饮子
【处方】 大豆5升(先煮3沸,淘去苦水,再煮),大黄1两半,甘草(大粗者)4两(打碎)。
【制法】 用井水1桶,将前药同煮3-5时,如稠糨水,少候大豆软,盛大盆中,放冷。
【功能主治】 一切消渴,饮水不止者。
【用法用量】 令病人食豆,渴食豆汤,不拘时候。脏腑自然清润。如渴尚不止,再服前药,不3-5日自愈。
【各家论述】 《医方考》:此治中、上二焦消渴之方也。大黄能去胃中实热,甘草能缓燥急之势,大豆能解诸家热毒,而必冷服者,寒因寒用也。
【摘录】 《宣明论》卷十
大黄甘草饮
【处方】 大黄(锉,钞)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切,焙)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惊热。
【用法用量】 以水3盏,浸1宿,煎取1盏澄清。儿生3日,与1蚬壳许,余量儿大小加减服。若1服得快利,即不须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上中下三焦消渴
大黄甘草汤
【处方】 甘草黑豆汤加大黄。
【功能主治】 上中下三焦消渴。
【摘录】 《医方集解》
扶正升血调元汤
【方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党参、黄精、鸡血藤、白术各15克,首乌、骨碎补、麦芽各10克,女贞子20克。
【用法】:水煎服。每周服5剂,至放化疗结束。
【功效】:益气补肾,滋阴生血。
【主治】:晚期乳腺癌化疗、放疗期间。
【方解】:方中党参、女贞子、首乌可益气补肾;鸡血藤、白术、黄精可滋阴益气生血。本方可适用于一切恶性肿瘤因化疗或放疗引起血虚症。临床多见头晕,乏力,心悸,纳差,舌淡、少苔,脉细弱等症。
【按语】:笔者亦将本方加仙鹤草,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因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引起血白细胞减少者。
扶正消瘤汤
【方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生黄芪、潞党参、茯苓、半枝莲、紫草根各15克,白术10克,红枣7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30日为1疗程。配合白细胞介素‖(IL-2)10万单位,每日1次,肌注,共20次。
【功效】:清热解毒,气血双补。
【主治】:结肠癌。
【方解】:本方用生黄芪、潞党参、茯苓、白术益气健脾补血;半枝莲、柴草根可清热凉血解毒,全方共用亦效显著。
清肺抑癌汤
【方源】:《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方》
【组成】:夏枯草、海藻、海带、生牡蛎、石见穿、徐长卿、生地、野菊花、王不留行、铁树叶、蜀羊泉、望江南、鱼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皮9克,栝楼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主治】:肺癌。
【方解】:方中夏枯草、海藻、海带等可软坚散结;生地、野菊花、蒲公英、丹皮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肺癌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以男性最多见,其临床表现以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气急等为特点。本病中医多称之为“肺积”、“息贲”,治疗多以清肺解毒,化瘀散结为法。体虚者,则加入益气补肺之品。
【按语】:本方有较好的解毒、散结之功效,据临床报道,在用本方治疗病例中,存活3年以上者占14.29%。
滋阴软坚饮
【方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方)
【组成】: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鱼腥草、白花蛇草各30克,栝楼皮、大贝、桑白皮各15克,小蓟炭10克,半枝莲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清热,软坚散结。
【主治】:肺癌。
【方解】:本方所治乃肺阴虚内热型者。方中以南、北沙参,天、麦冬滋养肺阴,清除虚热;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栝楼皮、大贝、桑白皮清肺化痰散结;小蓟炒炭凉血止血。
养津饮
【方源】:(广州市中医院肿瘤科方)
【组成】:雪梨干、芦根各30克,花粉、元参、芥苨各15克,麦冬、生地、桔梗各9克,杭菊花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止渴。
【主治】:鼻咽癌放疗后反应。症见口干,舌燥,恶心,胃纳下降,白细胞降低,口咽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唾液腺受到损害而引起的咽喉干燥疼痛等。
【方解】:方中雪梨、芦根、花粉可养阴生津;麦冬、生地、润肺止渴。若咽痛、口腔糜烂者,加板蓝根、金丝草;口干不欲饮,舌苔白腻,加佩兰、金丝草。
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大黄甘草汤
【处方】 大黄12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 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用法用量】 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