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349
八宝眼药
【方源】:《赵翰香居验方类编》
【组成】:制炉甘石3克,冰片4.5克,牛黄1.5克,黄莲9克,珍珠6克,麝香0.6克,熊胆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骨簪蘸清水沾药少许,点入大眼角内,每日2~3次。
【功效】:清热祛翳,明目止痛。
【主治】:暴发火眼,两眼肿痛,羞明畏光,见风流泪,眼边赤烂。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目赤肿痛。方用熊胆,珍珠清热明目,合以炉甘石、麝香等止痛祛翳,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目疾肿痛、羞明畏光、随风流泪、眼边赤烂,为其辩证要点。
现在市售成药,均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制成,且各地组成有所差异,用者注意。
红棉散
【方源】:《寿世保元》
【组成】:枯矾1.5克,熟炉甘石1.5克,干胭脂粉0.75克,麝香少许,冰片0.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先用棉签擦去脓水,再取药粉少许,涂于耳内。
【功效】:消肿、止痛,敛疮,止痒。
【主治】:耳内生疮,红肿痛痒,流脓流滋。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耳中肿痛流脓。方用枯矾、炉甘石为伍,既能收湿止痒,又能敛疮消肿,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耳道流脓、反复发作,甚则耳膜穿孔,为其辩证要点。
【附方】:(1)《普济本事方》红棉散,由枯矾、胭脂组成;主治聤耳流脓。
(2)《证治准绳》红棉散,由人参、天麻、炒僵蚕、麻黄、全蝎、朱砂、炙甘草组成;主治小儿四时感冒风寒,发热,骨蒸,诸惊,丹毒等症。
(3)《中药制剂手册》红棉散,及本方去胭脂,加红花、苏木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4)《外科方外奇方》红棉散,由煅龙骨、枯矾、海螵蛸、胭脂、飞丹、冰片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炉甘石能部分溶解于水,并吸收疮面分泌液,对疮口有收敛、庇护作用。此外又能驱杀局部葡萄球菌,抑制其繁殖作用。枯矾为脱水硫酸钾铝,具收燥敛湿,消毒防腐的作用。
热毒疮多汁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生用)1两,白蔹1两,赤芍药1两,黄连(去须)1两,槐白皮(锉)1两,龙骨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热毒疮多汁。
【用法用量】 以敷疮上。3度良。
【摘录】 《圣惠》卷六十四
金疮,刀箭所伤,血不止,日夜疼痛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生用),甘草1两(锉,生用),黄柏3两(锉),甘菊花1两,旋覆花1两,桑根白皮2两(锉),槟榔1两,黄连1两(去须),白芷2两,蔓菁花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金疮,刀箭所伤,血不止,日夜疼痛。
【用法用量】 敷患处。
【摘录】 《圣惠》卷六十八
妇人血风,气冲心,烦闷,腹内疼痛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赤芍药半两,牡丹半两,姜黄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蒲黄1两,荷叶3片,羚羊角屑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气冲心,烦闷,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牙疳散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煅人中白、绿矾(烧红)、五倍子(炒黑)、冰片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先用水拭净牙齿,再用本品少许敷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祛腐敛疮。
【主治】:小儿牙疳,齿龈赤烂疼痛、口臭出血,甚则牙枯脱落,穿腮蚀唇。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牙疳。方用人中白、绿矾、五倍子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收湿敛疮、祛腐除恶之功,为其配伍特点。
【附方】:《北京市中药成药选集》牙疳散,由血竭、青果炭、儿茶、煅人中白、青黛、生硼砂、冰片组成;功能消胃消肿;主治胃热火盛,牙痛牙疳,齿缝出血,牙齿肿烂。
玉钥匙
【方源】:《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组成】:火硝45克,硼砂15克,樟脑1克,僵蚕7.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用适量,吹喉中患处。
【功效】:祛风痰,消肿痛。
【主治】:风热喉痹,缠喉风等病症。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方用僵蚕祛风寒、消肿痛,合以硼砂、火硝清热散结,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吞咽困难或有呼吸困难,为其辩证要点。
【附方】:金钥匙(《外科正宗》),又称金钥匙、玉钥匙,即本方去樟脑,加雄黄、冰片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吹口散
【方源】:《证治准绳》
【组成】:黄莲、青黛、孩儿茶、冰片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吹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敛疳。
【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壅阻咽喉之症。方用黄莲、青黛、清热解毒,配以儿茶收湿敛疮,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为其辩证要点。
【附方】:》《包氏喉症家宝》吹口散,由石膏、人中白、青黛、薄荷、黄柏、硼砂、梅片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消炎退翳丸
【方源】:《中医临床集锦》
【组成】:蒺藜、谷精草、蒲公英、柴胡、黄芩、草决明各1000克,木贼草、夜明砂、望月砂、香附、赤芍、当归、红花、桃仁、玄参各500克,枳壳、炮穿山甲、川芎、栀仁各250克,蛇蜕15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3次。
【功效】:散风活血,清热明目。
【主治】:目赤肿痛,角膜云翳(角膜溃疡)
【方解】:方中蒺藜祛风清热;配合当归、赤芍、桃红、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可消肿止痛。笔者临床体会,本方亦可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所致的突眼症。对于改善畏光流泪、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妇人乳痈,焮肿疼痛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楝子1两,赤芍药1两,马蹄1两(烧灰),玄参1两,蒲公英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乳痈,焮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1日3次,汗出愈。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妇人乳痈,经年肿硬,如石不消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黄耆1两(锉),芎1两,防风1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莽草1两,栀子仁1两,腻粉1分,乳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乳痈,经年肿硬,如石不消。
【用法用量】 入腻粉和匀,以鸡子白并蜜调令匀,涂帛上贴,干即易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妇人月水不通,心腹妨闷,四肢烦疼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微炒),川朴消半两,牛膝3分(去苗),当归3分(锉,微炒),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虻虫1分(炒令黄,去翅足),赤芍药3分,水蛭1分(炒微黄),土瓜根3分,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桂心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月水不通,心腹妨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温酒调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二
消炎退翳丸
【方源】:《中医临床集锦》
【组成】:蒺藜、谷精草、蒲公英、柴胡、黄芩、草决明各1000克,木贼草、夜明砂、望月砂、香附、赤芍、当归、红花、桃仁、玄参各500克,枳壳、炮穿山甲、川芎、栀仁各250克,蛇蜕15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3次。
【功效】:散风活血,清热明目。
【主治】:目赤肿痛,角膜云翳(角膜溃疡)
【方解】:方中蒺藜祛风清热;配合当归、赤芍、桃红、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可消肿止痛。笔者临床体会,本方亦可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所致的突眼症。对于改善畏光流泪、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黄莲西瓜霜眼药水
【方源】:《简明中医眼科血》
【组成】:硫酸黄莲素0.5克,西瓜霜(或皮硝)5克,月石(即硼砂)0.2克,硝苯汞0.002克,蒸馏水100毫升。
【用法】:配制成眼药水,每日滴眼3次。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明目。
【主治】:急性结膜炎、沙眼等。
【方解】:方肿黄莲素、西瓜霜可清热解毒,配以月石、硝苯汞可散风明目。本方用于病毒性结膜炎有较好的效果。
沐浴方
【方源】:《慈禧太后医方选议》
【组成】:谷精草、茵陈、石决明、桑枝、白菊花各36克,木瓜、桑叶、青皮各45克。
【用法】:共为粗渣,盛布袋内,熬水浴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防治皮肤病。
【方解】:方中谷精草、茵陈均可清热利湿解毒;配合桑枝、白菊花等品清泄肺热。实验证明谷精草对绿脓杆菌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紫云风丸
【方源】:《疡科选粹》
【组成】:何首乌125克,五加皮、僵蚕、苦参、当归、全蝎各45克,牛蒡子、羌活、独活、白芷、细辛、生地、汉防己、黄莲、白芍、蝉蜕、防风、荆芥、苍术各3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日服2次。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润燥。
【主治】:神经性皮炎(顽癣),慢性湿疹(顽湿疡),牛皮癣,皮肤瘙痒症(瘾疹)。
【方解】:方中僵蚕、何首乌、全蝎、当归配合使用可养血疏风止痒;五加皮、苦参、羌活、独活合用可祛湿润燥。本方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热病5日,口苦舌干,烦热头痛不解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连半两(去须),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柏半两(锉),栀子仁半两,石膏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热病5日,口苦舌干,烦热头痛不解。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1茎,豉5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七
痈疽,脏腑壅热太过,心神烦闷,大小便不通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川升麻半两,栀子仁半两,川朴消半两,葵子半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痈疽,脏腑壅热太过,心神烦闷,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盏,煮取1盏3分,去滓,分温3服。以快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一
肺喘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肺喘。
【用法用量】 方中大黄用量原缺。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三
消风散
【方源】:《和剂局方》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川芎、僵蚕、藿香、茯苓、党参各9克,陈皮、厚朴各6克,蝉蜕、炙甘草各4.5克。
【用法】:原研末为散,现均用汤剂,水煎服。
【功效】:消风解表,益气和中。
【主治】:外感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休,复感风邪则发,发则头目昏痛,鼻塞身重。
【方解】:方中荆芥、防风可疏风解表;茯苓、党参、甘草合用可益气和中以助解表之功。本方又可治风湿,皮肤顽麻,湿疹而多水,风疹瘙痒而色白,头痒而多头屑者。如有热象,加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腹痛,加川楝子、木香、延胡索;便秘,加大黄、枳实;有湿,加苍术、苦参、土茯苓。常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
【附方】:消风散《外科正宗》,当归、胡麻仁、荆芥、防风、蝉蜕、生地、苦参、牛蒡子、苍术、知母、石膏各3克,甘草、木通各1.5克。水煎服。用于风热型荨麻疹、接触性皮炎。
荆防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组成】:荆芥、防风、黄柏、苦参、黄芩、白藓皮各9克,生石膏30克,连翘12克,蝉蜕、甘草各6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全身性丘疹样皮疹属于风热者。症见口干,怕热,热在痒重,心烦不安,舌苔黄白,脉濡或浮滑。
【方解】:方中荆芥、防风、石膏、蝉蜕等品可祛风解表止痒;苦参、黄白、白藓皮均可利湿解毒。临床上本方可用于治疗泛发性急性皮炎,包括丘疹状湿疹、屈侧湿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急性丘疹状荨麻疹、婴儿湿疹及急性瘙痒等。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9克。注意:本方寒凉药多,脾胃虚寒者慎用。
气血两燔方
【方源】:天津市中医院方
【组成】:生地、生石膏、茅根各30克,元参、白芍、知母、粳米各9克,升麻3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凉血清热,透疹祛风。
【主治】:急性全身性红斑或紫红斑。症见口渴发热,心烦不安,出汗,尿赤,舌质绛红、苔白粗糙,脉洪滑或滑数。
【方解】:方中生地、石膏可清热凉血;配合白芍、升麻祛风透疹。本方可用于治疗全身性红斑性皮肤病。包括药物性皮炎(猩红热样,麻疹样红斑等)、斑疹伤寒、猩红热和麻疹。若遇重症,可再加广牛角0.9克(冲服)。
时气10日以上,腹微满而喘,脐下疼痛,大便不通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羚羊角屑1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川芒消2两,桑根白皮1两。
【功能主治】 时气10日以上,腹微满而喘,脐下疼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六
热疮
大黄散
【处方】 大黄(生,为末)半两,消石(研)半两,黑胶1分。
【制法】 上药先捣大黄、消石为末,用醋半合,熔胶烊,调散子如糊。
【功能主治】 热疮。
【用法用量】 涂敷患处,1日3-5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诸热毒肿痛,欲成疮疖者
大黄散
【处方】 大黄半两,栝楼根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百合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葛根1两(锉),黄柏根(锉)1分,芒消1分,赤小豆1分,粳米1合。
【制法】 上锉,焙,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诸热毒肿痛,欲成疮疖者。
【用法用量】 量肿处大小,用新汲水化蜜调药如膏,摊于肿处,纸盖之,1日1换。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加减胃苓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组成】:桂枝、苍术、白术各6克,半夏、陈皮、泽泻、猪苓、茯苓、栀子各9克,黄芩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除湿,祛寒止痒。
【主治】:全身渗出性或浮肿性皮损属脾胃寒湿者。症见胃冷,口干不欲饮,迁延难愈,腹胀便稀,舌淡,苔白,脉濡或滑而少力。
【方解】:方中苍术、白术、茯苓配合使用可健脾除湿;桂枝可祛寒止痒。若畏寒重,加熟附子9克。本方可用于治疗全身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包括泛发性湿疹、痒疹、赫(He-bra)氏红糠疹,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等。
永安止痒汤
【方源】:山西中医学院方
【组成】:麻黄、僵蚕、防风、荆芥、薄荷、甘草各6克,苍术、桃仁、红花、归尾、赤芍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活血,利湿止痒。
【主治】:瘙痒性皮炎、怕冷,久治不愈,属血瘀兼风症者。症见全身瘙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滑有力。
【方解】:方中麻黄、僵蚕、防风可祛风解表止痒;配合桃仁、红花、归尾等以养血活血止痒。若便秘,加大黄;血瘀甚,加丹参、炮山甲等。本方可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痒疹等。
止痒外洗方
【方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豨签草、苦参个30克,地肤子15克,明矾9克。
【用法】:煎水洗患处,每次洗10~15分钟。
【功效】:燥湿止痒。
【主治】:阴囊、肛门、女阴瘙痒症。
【方解】:阴部瘙痒诸症,多为湿热下注所致,故本方以豨签草、苦参、地肤子等清热利湿、祛风、收敛止痒的药物组成,用之确可速效。
阴痒外洗方
【方源】:《何任医案选》
【组成】:蛇床子30克,野菊花15克,苦参片15克。
【用法】:水煎,外洗患部。
【功效】:化湿杀虫止痒。
【主治】:妇女阴痒等。
【方解】:方中蛇床子、苦参、野菊花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湿杀虫止痒之功。本方最大特点是具有杀虫功能,即有一定的抑菌的效果。临床运用时,可根据患者不同表现,酌情配合内服药。
恶毒风肿及一切肿毒
大黄散
【处方】 大黄(生,锉)5两,白蔹(生,锉)3两,寒水石(生,研)1两,紫葛(生用)1两,木香1两,消石(研)2两,黄芩(去黑心)2两,大青2两,苦参(锉)2两。
【制法】 上9味,捣罗7味为细末,入研药,和牛乳调如膏。
【功能主治】 恶毒风肿及一切肿毒。
【用法用量】 涂于故帛,拓肿上。随拓即消,干复易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恶毒风肿
大黄散
【处方】 大黄(生,锉)2两,木通(锉)2两,葶苈子2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恶毒风肿。
【用法用量】 以水和调,涂肿上,干则易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疔肿
大黄散
【处方】 大黄(锉,炒)1两,秦艽(去苗土)1两,藜芦(去芦头)1两,石硫黄(研)1两,硇砂(研)1两。
【制法】 上5味,将前3味为散,与后2味研者和匀。
【功能主治】 疔肿。
【用法用量】 水调涂敷,1日3-5次。以愈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当归丸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组成】:当归、白芍、生地、熟地、玉竹各9克,川芎4.5克,防风、白芥子、荆芥各6克,首乌12克,黄芪15克,甘草3克。
【用法】:研末,练蜜为丸,每丸9克。早晚各服1丸。
【功效】:养血润燥,益气祛风。
【主治】:血燥症。症见皮肤干燥,脱鳞屑,皲裂或萎缩,瘙痒,舌淡红,脉细,无热象者。
【方解】:方找当归、白芍、生地、熟地、玉竹均为滋阴养血活血之品;防风、白芥子可祛风止痒。本方可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牛皮癣、皮肤干裂、皮肤萎缩等。
浮萍麻黄汤
【方源】:《验方集》
【组成】:浮萍5~10克,麻黄1~4克,白蒺藜3~10克,蝉蜕、僵蚕各2~5克,地肤子、苦参、生薏苡仁各4~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小儿急慢性荨麻疹。
【方解】:方中浮萍、麻黄、白蒺藜、蝉蜕、僵蚕等品均可疏风清热解表;地肤子、苦参、薏苡仁可清热解毒止痒。本方重在祛风利湿,对于治疗小儿过敏性皮炎有较好的效果。
芳香化湿汤
【方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藿香、佩兰、苍术、陈皮、茯苓、泽泻、白癣皮、地肤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芳香化浊,健脾利湿。
【主治】:亚急性湿疹、钱币形湿疹、慢性湿疹等具有脾胃虚诸症,如胃纳不佳、消化不良、大便溏薄等。
【方解】:方中藿香、佩兰、苍术可清热芳香化湿;茯苓、泽泻渗水利湿;白癣皮、地肤子可清热止痒。脾胃为运化水湿之主要脏腑,故用芳香化湿醒脾法,以治其本,配以除湿止痒之品以治其标,标本同治,痒疹得除。
丘疹汤
【方源】:《仝示雨临床经验方》
【组成】:生地6克,丹皮、苍术各5克,桑白皮、地骨皮、车前子、防风、黄莲、黄柏、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胜湿,凉血清热。
【主治】:小儿尿布条。症见在病儿臀部、会阴部及大腿内侧,可见红色斑丘疹、疮疹和糜烂,轻症只有轻度的皮肤发红。
【方解】:方用生地、丹皮凉血活血清热;苍术、桑白皮、地骨皮、黄柏等可祛风除湿。使用本方时应勤换尿布,勤洗臀部,保持清洁。
痞结,胁坚如石
大黄散
【处方】 三棱、大黄。
【功能主治】 痞结,胁坚如石。
【用法用量】 生姜、橘皮,煎汤调下。
【摘录】 《类证治裁》卷三
汤火伤
大黄散
【处方】 大黄1两,沙糖5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汤火伤。
【用法用量】 香油或桐油调敷。
【摘录】 《仙拈集》卷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