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352
肠痈。少腹坚硬,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来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牡丹皮 消石(研)芥子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5克
【制法】 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 主肠痈。少腹坚硬,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来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以利下脓血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
大黄蚀肉膏
【处方】 大黄1两,附子1两,菵草1两,芎1两,雄黄(研)1两,真珠末1两,白蔹2两,白蔹2两,矾石(研)2两,黄芩2两,漆头2两,芦茹(末)2两,雌黄(研)1两。
【制法】 上11味,以猪脂1升4合,微火煎三上下,去滓;下矾石、芦茹等研者药,煎成膏。
【功能主治】 痈疽。
【用法用量】 方中雄黄、雌黄、矾石下“研”字原脱,据《普济方》补。
【摘录】 《鬼遗》卷五
增损甘露饮
【方源】:《蔡福养经验方》
【组成】:熟地15克,生地12克,麦冬、天冬、枇杷叶各9克,石斛、元参、茵陈各18克,枳壳、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虚火,养胃阴。
【主治】:复发性口疮(口腔溃疡)。症见唇内口腔多处溃烂面,自觉热痛,舌苔黄腻,脉象弦细。
【方解】:方中熟地、生地、麦冬、天冬、石斛均为养阴之品可清虚火,促进溃病愈合。本方在使用时须结合外涂方同用。
【附方】:外涂方,柏叶炭6克,冰片、五倍子各0.6克。共研细末,加生蜜30克,调成糊状,每饭后漱口涂药。
五福化毒丹
【方源】:《寿世保元》
【组成】:犀角9克,桔梗30克,生地黄15克,赤茯苓15克,牛蒡子15克,甘草9克,朴硝9克,连翘18克,玄参18克,青黛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约3克)。每服1丸,薄荷汤研化下。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主治】:热毒蕴结,口舌生疮,口臭颊热,咽喉肿痛。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热毒蕴结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方用犀角、生地、玄参清热凉血,连翘、牛蒡子凉血解毒,且牛蒡子、玄参、桔梗又均为清热利咽要药,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烦躁不安、口苦咽干、苔黄、脉数,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方中犀角,可改用水牛角15~30克,先煎。临床如见舌质红绛,加赤芍、丹皮清热凉血;咽喉肿痛较甚,加射干、山豆根清热利咽;口中糜碎或口臭,加黄莲、木通清泄胃火;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内服本方的同时,还可配用珠黄散吹喉,冰硼散涂口舌上。
【附方】:化毒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由水牛角、连翘、青黛、黄莲、牛蒡子、玄参、地黄、桔梗、芒硝、赤芍、甘草组成;功能清热养阴,凉血解毒;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以及小儿疮疖,痄腮等病症。
【同名方】:《小儿药症直诀》五福化毒丹,由生地黄、熟地黄、玄参、天门冬、麦门冬、甘草、芒硝、青黛组成;功能养阴生津,清热解毒;主治疹后伤阴,余毒上攻,口舌生疮,咽干烦躁。
清热泻脾散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栀子9克,石膏15克,黄莲3克,生地9克,黄芩9克,茯苓9克,灯芯3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次3~6克,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小儿鹅口,满口生白屑,舌红苔白腻,脉细数。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心脾蕴热,湿热上攻的病症。方用栀子、石膏等清热泻火,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满口舌白屑、苔白腻、脉细数,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临床如见胃纳不香,加薏苡仁、麦芽、莱菔子等;大便秘结,加大黄。
本方虽为小儿而设,但也可治成人心脾蕴热的病症。
牙宣汤
【方源】:《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组成】:石决明、阿胶、麦冬、炒杭芍各9克,茜草、蒲黄(醋炒)、炙甘草、藕节、怀牛膝、白洋参(另煎兑服)各6克,玄参、炙龟板各15克,牡蛎24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育阴潜阳,养肝滋木,益气生津,理血止血。
【主治】:牙宣(齿衄)。症见牙龈出血不止,脉芤大而空,舌紫红,面色晄白者。
【方解】:方中石决明入肝经,可清肝热;麦冬、玄参、白洋参养阴,益气,生津;阿胶、赤芍、茜草、藕节凉血止血;龟板、牡蛎养肝滋木。本方重在益气养阴,养血止血,主要治疗气阴两虚所致气不摄血的牙龈出血。
大黄芍药汤
【处方】 大黄(锉炒)半两,芍药1两,牡丹皮1两,犀角(镑屑)1两,生干地黄1两半。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太阳病,随经入里,瘀热内积,蓄血喜忘如狂。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2盏,煎取1盏,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
大黄散瘀汤
【处方】 水蛭(炒黑)3钱,大黄3钱,丹皮3钱,当归1两,红花3钱,桃仁14个,生地5钱。
【功能主治】 蓄血病,小便利而大便结。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辨证录》卷九
血淋,热痛不可忍
大黄散
【处方】 大黄(略蒸熟,切,焙)2两,乱发(烧灰)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血淋,热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熟水调下,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治鼻赤方
【方源】:《寿世保元》
【组成】:大黄、芒硝、槟榔各等份研末。
【用法】:水调,敷患处,每日4次,洗净,以新银杏去壳嚼烂,敷于鼻上。
【功效】:清热解毒,破瘀除渣。
【主治】:酒渣鼻日久不愈。
【方解】:方中大黄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良药;芒硝、槟榔理气活血,软坚散结。酒渣鼻因鼻色紫红如酒渣而命名。又称酒皶鼻、酒齇鼻、酒齄鼻。《东恒十书》指出:“诸阳聚于头,则面为阳中之阳。鼻居面中央,而阳明起于额中。一身之血运到面鼻阳部,皆为至清之血矢。酒性善行而喜升,大热而有峻急之毒。多酒之人,酒气蒸蒸,面鼻得酒,血为极热,热血得冷为阴气所搏,汗浊凝结,滞而不行,宜其先为紫而后为黑色也。”《外科大成》更为明确指出:“酒皶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而后黑也。治须宣肺气,化滞血,使营卫流通,以滋新血,乃可得愈。”本病多见于中年以后的男女或嗜酒之人。酒毒及湿热蕴积是其基本病因,因此,本病一般治法是清热解毒。
【按语】:本方以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之品外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若配合清热解毒,宣肺祛风之剂内服,其效更佳。
铁笛丸
【方源】:《寿世保元》
【组成】:当归30克,熟地黄30克,生地黄30克,黄柏30克,茯苓30克,天门冬15克,知母15克,麦门冬15克,诃子15克,阿胶15克,玄参9克,乌梅肉15个。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加入乳1碗、甘梨汁1碗,牛乳1碗,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功效】:清热润肺利音。
【主治】:肺热咽干,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等。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肺热伤津之失音症。方用熟地、玄参、知母、黄柏等滋肾阴、泻相火;天冬、麦冬等滋阴清肺热,诃子利咽开音,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声音嘶哑、咽干、口渴,为其辩证要点。
【同名方】:《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铁笛丸,由诃子肉、茯苓、麦冬、瓜蒌皮、玄参、桔梗、贝母、甘草、青果、凤凰衣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基本相同。
猪肝散
【方源】:《银海精微》
【组成】:真蛤粉,谷精草、夜明砂各12克。
【用法】:上药为末,猪肝60克,切片,掺于药内煎煮。肝、药细嚼食之,汤缓缓咽下。
【功效】:益肝明目退翳。
【主治】:夜盲症。
【方解】:方中真蛤粉、谷精草、夜明砂均入肝经,可清肝养肝,明目退翳;猪肝亦可养肝明目。夜盲症常责之于肝虚有热所致,表现为入暮或在暗处视物不明。本方亦可用于治疗角膜软化症。
破血汤
【方源】:《眼药纂要》
【组成】:刘寄奴、赤芍、芍药、丹皮、桔梗各9克,生地12克,红花、苏木、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主治】:眼目击伤,肿胀疼痛,淤血停滞。
【方解】:方中刘寄奴、赤芍、丹皮、红花、生地均可清热活血,活血化瘀;菊花入肝经可清肝明目。本方主要用于治疗眼外伤所致淤血阻滞症。如出血,加血竭;肿甚,加茯苓、赤小豆;除翳,加乌贼骨、草决明、秦皮等。
产后血晕及伤折内损,妇人血症血瘕
大黄散
【别名】 托骨大黄散
【处方】 羊胫炭(烧赤,酒淬10过)5两,大黄(小便浸7日,日1易,以湿纸裹煨,切,焙)3两半,巴豆肉(浆水煮黄色,焙)3两半,古铜钱(用半两烧赤,米醋淬,为粉,新水飞过,去粗取细者)2两。
【功能主治】 产后血晕及伤折内损,妇人血症血瘕。
【用法用量】 托骨大黄散(《伤科汇纂》卷八)。
【摘录】 《苏沈良方》卷十引《灵苑方》
打扑内伤,瘀血在腹
大黄散
【处方】 大黄(锉,炒)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芎(锉)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打扑内伤,瘀血在腹。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日午、临卧温酒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百种毒
大黄散
【处方】 大黄1两,瞿麦1两,白干葛1两,牛蒡子1两,地骨皮1两,苍术1两,升麻2两,大青2两,芍药(赤者)2两,枸杞子2两,当归2两,吊藤2两,黄芩2两,黄连2两,连翘2两,羌活2两,青皮2两,郁金2两,芎2两,桑白皮2两,甘草2两,牵牛(黄者)2两,荆芥穗2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百种毒。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食后、临卧用生姜自然汁调下。
【摘录】 《鸡峰》卷二十五
关格。风冷气入小肠,忽痛坚急,大小便不通;或小肠有气结如升大,胀起如吹状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苦参1两(锉),贝齿1两(烧为灰),滑石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关格。风冷气入小肠,忽痛坚急,大小便不通;或小肠有气结如升大,胀起如吹状。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煮葵根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八
小儿伤寒,壮热,心躁,头痛,口干,小便赤,大便难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栀子仁1分,黄芩1分,赤芍药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壮热,心躁,头痛,口干,小便赤,大便难。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以利为效。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上焦热而烦,不能睡卧
大黄散
【处方】 栀子半两,大黄半两,郁金半两,甘草2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上焦热而烦,不能睡卧。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食后温服。微利则已。
【摘录】 《保命集》卷中
吹耳红棉散
【方源】:《上海市药品标准》
【组成】:胭脂炭9克,蛇蜕炭3克,麝香450毫升,陈皮炭、枯矾各6克,冰片0.3克。
【用法】:研为极细末。先用药棉擦净耳孔,然后将药粉塞入少许。每日2~3次。
【功效】:排脓消肿,止痒止痛。
【主治】:内耳肿痛,流脓水。
【方解】:方中胭脂炭、蛇蜕炭、陈皮炭、枯矾可吸附脓液,排脓消肿;麝香、冰片可清热凉血,止痒止痛。临床上可用本方治疗慢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等。
苍耳子散
【方源】:《三因方》
【组成】:苍耳子9克,薄荷、辛夷各6克,白芷3克。
【用法】:原为散剂,现多用汤剂,水煎服。
【功效】:疏风清热,通鼻窍。
【主治】:风热上攻所致的鼻渊症。症见鼻塞不闻香臭,流浊涕,前额痛。
【方解】:方中苍耳子、薄荷入肝经,疏风清热;辛夷、白芷入肺经,通鼻窍。
【附方】:藿胆丸(又名清肝保脑丸,原名奇授藿香丸)(《医宗全鉴》);藿香叶250克,猪胆汁280克。制丸,每服3~6克,日服2次。有芳香通窍,消散风热的作用,是近代治疗鼻渊的验方。应用于鼻塞不通,不闻香臭,前额头痛。现代常用于治疗鼻炎、副鼻窦炎等。
碧云散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川芎、鹅不食草各30克,细辛、辛夷各6克,青黛3克。
【用法】:共为细末,取少许搐鼻。
【功效】:通鼻窍,止头痛。
【主治】:鼻渊。症见鼻塞不闻香臭,流浊涕,前额痛。
【方解】:方中川芎可清活血止头痛;鹅不食草、细辛、辛夷可通利鼻窍。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鼻炎灵
【方源】:《河南中医学院方》
【组成】:苍耳子(捣)、白芷、辛夷各60克,冰片粉6克,薄荷霜5克,芝麻油500毫升,液状石蜡1000毫升。
【用法】:将前3味于芝麻油同放锅内,浸泡24小时,加热,待炸成黑黄色捞出,再下余3味药,搅匀,冷却后过滤,分装眼药水瓶内备用。仰头滴鼻,每次滴1~2滴,日滴1~2次。
【功效】:疏风通窍,宣肺润燥。
【主治】: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症见鼻粘膜充血,或干燥萎缩,鼻塞流涕,嗅觉失灵等。
【方解】:本方中苍耳子、辛夷、白芷均能通宣肺窍治鼻塞,为治疗鼻病的要药,亦为本方中的主药;方中余药主药清凉润燥。合用之对于治疗慢性鼻炎诸病症,十分合拍。
风热积于咽喉之间,咽喉中如有物妨闷,或在左,或在右,名曰蛊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牛蒡子1两(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热积于咽喉之间,咽喉中如有物妨闷,或在左,或在右,名曰蛊。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先须深针结聚之处,使毒气散后,再服此方。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五
脚气发动,大小便秘涩,肢节烦疼,头目旋晕,气壅昏沉,不欲饮食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旋覆花半两,赤芍药半两,木通1两(锉),紫苏茎叶1两,犀角屑3分,川朴消1两,黄芩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脚气发动,大小便秘涩,肢节烦疼,头目旋晕,气壅昏沉,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五
小儿痃气,发即紧缩,痛不欲食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京三棱半两(微煨,锉),木香1分,槟榔半两,麝香1分(细研),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小儿痃气,发即紧缩,痛不欲食。
【用法用量】 都研令匀,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拔云退翳丸
【方源】:《审视瑶函》
【组成】:木贼草、蔓荆子、密蒙花各30克,当归、白蒺藜、川芎各45克,菊花、荆芥、地骨皮各25克,天花粉18克,川椒21克,薄荷、桃仁、蝉蜕、黄莲各15克,炙蛇蜕、甘草各9克。
【用法】:共研细末,练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3次。
【功效】:散风活血,清热明目。
【主治】:目赤肿痛,畏光羞明,翳障遮睛。
【方解】:方中木贼草、蔓荆子、白蒺藜、蝉蜕均可清热散风;当归、川芎可养血活血明目。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翳状胬肉等。
凉血四物汤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当归3克,生地黄3克,川芎3克,赤芍药3克,黄芩(酒炒)3克,赤茯苓3克,陈皮3克,红花(酒洗)3克,甘草3克,生姜3片,五灵脂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肺理气,活血祛瘀。
【主治】:酒皶鼻,属血瘀者。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血热瘀阻所致酒皶鼻等皮肤病。方用黄芩、生地清热凉血,配以红花、五灵脂活血化瘀,以散瘀化滞,使营卫流通以滋新血,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鼻部颜面黯红,为其辨证要点。
【按语】:临床如见气虚,加黄芪;血热,加紫草、丹皮;瘀血明显,加桃仁、丹参、泽兰;夹湿,加土茯苓、地肤子、米仁、苦参等。
寒湿内盛之皮肤病患者、慎用。
拔云退翳散
【方源】:《银海精微》
【组成】:楮实子、薄荷、黄莲、菊花、蝉蜕、蔓荆子、密蒙花、蛇蜕、荆芥穗、白芷、木贼、防风、甘草各15克,川芎45克,栝楼根9克(生用)。
【用法】: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毒,明目退翳。
【主治】:角膜云翳,结膜炎等。
【方解】:方用楮实子、薄荷、黄莲、菊花清热解毒;蝉蜕、蛇蜕散风明目,配以川芎、白芷、栝楼根明目退翳。本方祛风清热明目,对于急性眼睑、结膜等炎症初起用之有良效。
妇人阴痒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芩1两,赤芍药半两,玄参半两,黄耆1两(锉),丹参半两,山茱萸半两,蛇床子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阴痒。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三
妇人心胸气壅,两胁满闷,不能饮食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桂心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诃黎勒1两(煨,用皮),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1两(去芦头)。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妇人心胸气壅,两胁满闷,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疏利毒气,防恶气入腹。主毒肿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2两(生用),木香1两,丁香半两,独活1两,桑寄生1两,射干1两,甘草半两(生,锉),麝香1分(细研)。
【制法】 上为粗散,入麝香研令匀。
【功能主治】 疏利毒气,防恶气入腹。主毒肿。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六十四
明目流气饮
【方源】:《审视瑶函》
【组成】:苍术6克,细辛、牛蒡子(炒)、大黄(煨)、川芎、防风、白蒺藜、栀子(炒)、黄芩、菊花、蔓荆子、炙甘草、木贼、玄参各2.1克,草决明3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祛风清热,退赤明目。
【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清,迎风流泪,怕热羞明,眵秽红肿,眼睑赤烂及红眼等。
【方解】:方中白蒺藜、黄芩、菊花等品可入肝经,可清肝明目;苍术、细辛可退翳明目。本方祛风明目,清热化湿,临床可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眼疾。
清肝保脑丸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藿香叶15克,猪胆汁1枚。
【用法】:上药研末,制成小粒丸。每服3~6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清泄风热,化湿通窍。
【主治】:鼻渊脑漏,时流腥涕,鼻塞不通。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鼻渊之症。方用猪胆汁清泄肝火,藿香叶芳香化湿,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鼻流腥涕、鼻塞不通、不闻香臭,为其辩证要点。
痈肿已作脓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当归1两,细辛半两,木通1两(锉),芎1两,黄连1两,赤芍药1两,黄耆1两(锉),白及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痈肿已作脓。
【用法用量】 每用鸡子白和,涂于故细布上,以贴肿处,燥复易之。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一
痈肿发背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生用),黄芩1两,白芷3分,寒水石1两,白蔹1两,黄柏3分(锉),石膏1两,赤石脂1两,黄连1两(去须)。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痈肿发背。
【用法用量】 以浆水调为膏,厚涂于疮上,干即易之。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一
心腹卒胀满,胁肋疼痛,不欲饮食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半两,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心腹卒胀满,胁肋疼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五蜕散
【方源】:《世医得效方》
【组成】:蝉蜕、蛇蜕、蚕蜕、猪蹄蜕、荆芥穗各7.5克,穿山甲、川乌(制),炙甘草各15克(或加防风、菊花、草决明、石决明各15克)。
【用法】: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后淡盐汤调服。
【功效】:活血祛瘀,消炎止痛。
【主治】:慢性眼睑炎。
【方解】:本方用五蜕者,因有祛风退赤之功。笔者体验本方临床可去川乌易桂枝,其效更佳。
由于QQ/微信上问病的人太多,回不过来,所以采取一律不回,如果有什么病要问就加微信群,不进群者勿加微信,加了也会删除
本人微信号:y3l6i3n6
进群者得守群规:
群规:
禁广告 絷链接
禁视频 禁赌博
禁互粉 禁吵闹
禁色情 禁刷屏
违返群规,无通知,直接移除本群
本群只有群主才有拉人资格,不是我微信好友我为什么要他进我的群?有朋友要进群分享我名片给他,由我拉入本群
本人专治医院久治不愈之症,如果你亲戚朋友有什么久治不愈之症,辨证开方收费50元。
【附方】:搽药方(《审视瑶函》),血竭、乳香、没药、轻粉、密陀僧各等份。研为极细末,搽于患处。功效为活血祛瘀。用于慢性眼睑炎。
地肤子丸
【方源】:《普济方》
【组成】:地肤子、白蒺藜、青葙子、决明子、黄莲、覆盆子、菟丝子各1克,茺蔚子、芡实各0.3克,生干地黄30克,萤火虫0.3克(去翅、足),车前子、甜瓜子、细辛各15克。
【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
【功效】:补肝明目。
【主治】:视物不清,视力下降。
【方解】:方用地肤子、白蒺藜等品清肝祛风明目;覆盆子、菟丝子、地黄可补肝肾明目。本方可以治眼补肝,祛暗明目,提高视力。可适用于治疗假性近视症。
九子地黄丸
【方源】:《蒲辅周医疗经验》
【组成】:熟地黄60克,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五味子、枸杞子、沙苑子、决明子、青葙子、茺蔚子、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各15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醋制龟版30克,另研细末,灵磁石30克,火煅醋淬3次,另研细,沉香粉3克,不见火。诸药和匀,炼蜜为丸。早晚各服9克,淡盐汤送下。
【功效】: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主治】:眼疾,如视力障碍、白内障等眼病。
【方解】:方中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等六味为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之药;枸杞子、决明子均可辅以明目退翳之功。蒲老在书中谈到此方来源时说到:“我在青年学医时,我县有一位眼科名中医龚老,为了向他学习,我帮他做了几年丸药。他对我说,九子地黄丸能控制一些内眼病及白内障等眼病,在他去世的前几月,把方传予我。”可见,此方是蒲老得自名医秘传。
【按语】:服本方时忌辛辣、酒、大蒜;不过用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