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资源有限”思维法,痛苦少掉大半

J.M.W. Turner,Waves and Breakwater
昨天有个读大二的孩子说,他想专升本,要报个20000多元的辅导班,而家里只靠父亲一人的收入支撑,还有弟弟在读书,钱很紧,不同意出这个钱,于是他和父母吵了一架。
正在求学的小朋友,容易犯一个错误,以为资源是无限的。无论一个人想得到什么,都得付出成本,这成本就得耗费资源。资源最主要的体现方式就是钱。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有无限多的钱,除了不能战胜死亡,做不到的事情少之又少,只有专科文凭也没有关系,大把花钱的话,什么文凭都有。
遗憾的是,人的钱都是有限的。马云马化腾的钱也是有限的。工薪阶层的钱,更是得算计着花。算计的原则就是钱要花在最重要的地方。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生存。先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不仅要考虑今天的生存,还有明天的,退休后的。钱到手就随便花光,甚至负债过日子,这都是不负责任的生活,家庭的风险大,没有未来。一个孩子明白家庭的生存高于自己的教育,这孩子就真的长大了。花20000元报个辅导班,代价是父母弟弟的生活出现危机。这种想法,根本就不可能出现,更别说去和父母吵了。
孩子可能会觉得委屈,吵架也蕴含了深层的指责:为什么我的家这么穷?为什么父母赚钱的能力这么差?别人家,随便能给20000元。其实,这也是在犯“无限资源”的错误,觉得自己只要有“更好的父母”,难题就迎刃而解,越想越生气。但是人一出生,父母就无法更改,接受这个有限性,怨气就少。接受不可改变之事,痛苦就少了一大半。孩子要接受不够强的父母,父母也得接受不够强的孩子。不然的话,孩子嫌父母拿不出20000元,父母嫌孩子考不上北大清华,双方都难受。
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这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力。但一定要避免在教育上孤注一掷,不惜代价,这种赌博式的念头一起来,别说2万元,就是有2百万存款的家底,也能掏空。教育消费,无上限,2百万,在纽约伦敦东京,能花多久?世上很多大学,抓住中国人这个特点,以盈利为目的,钱交够了,给你一张文凭,你是不是有真本事,让雇主去判断吧。
没有真本事,漂亮的文凭也帮不了自己,一做事就露馅,工作都保不住。此时有了文凭这个面子,“低端”的活又不愿意做。消耗一个家庭的资源,换来一个绣花枕头,教育不仅无法完成进化与跃升的任务,反而成为退步与衰败的原因。
教育不能忘了孔夫子最重要的发现:因材施教。在资源投入之前,先得评估他是一块什么材料。材质太差,孔夫子也没办法,也会感叹:烂泥扶不上墙。
因材施教,也说明每个人的成长路径不同,认识自己,走适合自己的路,这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现在是专科生,那建议你看看生活中那些专科文凭以下的、成功富足的人,他们的路对你更有启示。这不是说你不可以专升本,而是说,你的眼界会打开,知道幸福的路有万千条,别只盯着文凭。
(另外,近来有读者反映有人在雪球App恶意冒名注册“连岳”,诱使用户交易。希望该平台早日处理。诸位不要上当。我没在任何财经类平台注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