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诗群·芒克·晚年》新诗鉴赏
《朦胧诗诗群·芒克·晚年》新诗鉴赏
墙壁已爬满了皱纹
墙壁就如同一面镜子
一位老人从中看到了一位老人
屋子里静悄悄的。没有钟
听不到嘀嗒声。屋子里
静悄悄的。但是那位老人
他却似乎一直在倾听着什么
也许,人活到了这般年岁
就能够听到——时间
——它就像是个屠夫
在暗地里不停地磨刀子的声音
他似乎一直在倾听着什么
他在听着什么
他到底听到了什么
《晚年》从表面上看写的是一种不动声色、高度宁静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但又不仅仅是这些。诗人将真实写照同超验的幻象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不动声色和高度宁静中充满了内在的不安感和紧张感。以静写动,以安详写悲凉,这是深得艺术的辩证法的。
“墙壁已爬满了皱纹/墙壁就如同一面镜子/一位老人从中看到了一位老人”。诗的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疲惫的人物特写镜头。“墙壁”具有两重意义,它可以指老人居住的老屋,同时又指老人的面部,那上面已经是古斑苍然了。我们要注意,“一位老人从中看到了一位老人”,这里不是说有两位老人,老人原来是面壁而坐,静静地感受着自己。“屋子里静悄悄的。没有钟/听不到嘀嗒声。屋子里/静悄悄的。”这三行我们对每个字和每个标点都要注意。“屋子里静悄悄的”这句诗的两次出现,绝不是重复,而是为了造成万般寂寞的氛围。就像鲁迅先生的“在我的后院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还是枣树”一样。另外,我们还看到,这三个短句后面用的都是句号,给人以一切都结束了的感觉。在折行上,这三句诗也颇为特殊,如果改成每句单独一行,那效果就相差很远了。所以,现代诗从各个方面都比传统诗扩大了审美的范畴。以上是《晚年》这首诗第一层意思。
接下来看,“(屋子里)静悄悄的。但是那位老人/他却似乎一直在倾听着什么/也许,人活到了这般年岁/就能够听到——时间/——它就像是个屠夫/在暗地里不停地磨刀子的声音”。屋子里连象征时间的钟都没有了,那么,那位老人在倾听什么呢?诗人没有从正面说明,他只说“时间/——它就像是个屠夫/在暗地里不停地磨刀子的声音”。哦,原来老人听到了自己生命内部销铄的声音。本来,诗歌单从意义上说至此已经很完整了,但如果到此为止,就难以深刻揭示生命的有限性这一残酷事实并造成回味无穷的效果。诗人是智慧的,他又用了三个设问句,就使诗歌在余音袅袅中结束了。这里没有价值定向的语言,只是体验。这首诗写得纯净而超诣,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经验。这种境界正是兰色姆所说的“诗靠自身的具体性把血肉还给世界”。它是知性的,它使我们得到了一种知识——质的知识。
另一位朦胧诗人顾城也写过一首《老人》,这里不妨照抄一下,使我们领略两种风光——
老人/坐在大壁炉前/他的额在燃烧/他看着/那些颜色杂乱的烟/被风抽成细丝/轻轻一搓/然后拉断/迅速明亮的炭火/再不需要语言/就这样坐着/不动/也不回想/让时间在身后飘动/那洁净的灰尘/几乎触摸不到/就这样/不去哭/不去打开那扇墨绿的窗子/外边没有男孩/站在健康的黑柏油路上/把脚趾张得开开的/等待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