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价值投资实战手册》读书笔记6——慢慢赚钱的唐
保留对未知的敬畏
-读唐朝新书《价值投资实战手册》
今天在唐书房又看到了一篇读书笔记,心里有点痒痒,就上来写几句话。与唐朝同年同姓同城,对投资有专注兴趣,其他就不知道还有什么相同的。
新书上的大部分内容在唐书房都看过,目前看第二遍算是复习。新书逻辑上更加体系化,对于新人建立正确的投资价值观应该很有帮助,恨自己不是20年前读到此书。
自己的投资价值观近20年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属于明白比较晚的类型。老唐分享的内容对于自己价值观渐变有重大影响,感谢老唐对我认知能力提升的帮助。
自己曾经算是金融从业人员。西财毕业后就进了证券公司,初期在营业部工作当股评师,每天看看K线,听听消息就指点江山。当时工作还是做得挺认真的,现在想起来有点可笑,完全是胡说八道,和现在每天做股评的专业人员差不多。
做股评做久了,自己炒股票并没有赚到钱,其实证券公司很多人照样买房子,自己的大钱是不会炒股的,认为市场就是赌场,没有消息只有亏钱的命。
自欺欺人的工作干久了厌恶自己,开始寻找一些投资银行的工作机会,投行工作一般认为高大上,容易赚到钱,后来的职业发展基本遵循这个路线。
做了几年投行业务后,发现上市公司烂货太多,股东、高管自己都不敢持有公司股票,确实不能投资股市。在接触唐朝以前,看唐朝的书之前,自己对于股票投资的认识经过下面几个阶段。
1997年-2002年,认为炒股赚钱靠消息、靠庄家的阶段。那个时候大学刚毕业进入证券公司,自己什么也不懂,看证券公司的老员工每天看k线听消息,在股市里面杀进杀出。认为这个就是股市正道,就是常态,所以很用心的看各种技术分析图形,收集各家股评。
当时没有互联网没有雪球,炒股高手没有现在的全国影响力,一般是区域影响力,通过开办培训班、本地纸媒建立名声。当时也许有人明白得早,走在投资的正确道路上,但是没有网络分享看不到。
印象比较深的是庄股横行,专业人士叫股票为筹码,分析重点是技术图形、消息综合得出的庄家意图,庄家是决定股票涨落的关键因素,其他都不重要。这几年下来自己并没有在股市赚到钱。
形成的基本认知是分析技术图形有用,理由在于图形后面反映了庄家意图,知道了庄家意图就晓得底牌就可以跟庄炒股票,赚钱就是一定的。
后来自己发现并没有能力、资源获得庄家信息,所以逐渐远离股票市场。认为股票市场对于我等散户来说是赚不到钱的,股票市场就是个赌场,散户没有赚钱机会。
2003年—2010年,接触价值投资,不信国内市场适合这个方法,可以靠价值投资赚钱。这个阶段自己的主要的精力用在投行业务上,打工赚钱,没有花精力做投资。主要的原因和前面的认知有高度关系。
既然股市赚钱靠庄家,如果没有准确的庄家消息,作为散户你就是鱼肉,人为刀俎,长期在市场上混早晚被消灭。基本没有参与交易,期间错过了06、07年的大行情。当然也躲过了之前02-05的大跌,08年的大跌。
这段时间也读了一些投资类的书,学习了价值投资理论,毕竟自己也感兴趣。基本认识是国家法治水平不同,市场治理水平不一样,美股股市你可以投资,中国市场只能投机,国外的投资经验不能应用于中国市场,巴菲特来中国投资依然是一个“遭”字。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价值投资中的估值方法——自由现金流折现,太复杂没有操作性,就是一套合理理论神秘莫测,实践中无法运用,可能是大师故弄玄虚的障眼法。也许有一个终极公式没有告诉我等凡人,试想有一个赚钱秘籍岂能轻易示人,不是关门弟子能传给你?
2011年-2013年,在雪球上找到自己认可的人学习,重新建立对投资的认知体系。记得大概2010年左右雪球这个平台出现了。当时自己很兴奋,在雪球上关注了100多人,经过时间的积累选择自己认可的,投资逻辑能理解的人深入学习。
当时自己也看到了唐朝,但是以前接触烂公司的影响太深,对个股投资并没有信心。基本认识还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对公司都不一定能清楚认识,我们这些外人对公司经营没法做到正确理解。
继续学习国外的投资书籍,做好准备,期待中国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适合价值投资,一个很理想化的想法。还有就是估值仍然是艺术,没有操作性,没有估值的价值投资怎么做呢?
2014-2016年,在这个阶段,投资变成刚需,学习指数投资。随着年龄的增加,工薪收入的重要性下降,管理家庭存量资金成为重要任务,投资能力成为刚需,必须学习。
在雪球上认可ETF**世界的指数投资高人,就跟着他继续学习,建立指数投资的资产组合。指数投资的逻辑清晰明白,指数不会死亡,长期指数向上,估值参考历史国际,确定性高。
由于自己认知上接纳了指数投资的理论、策略、方法,不仅仅是抄高人的作业,所以有能力克服指数的价格波动,能够做到正确面对波动,涨跌不喜不悲,情绪管理有很大进步。
除了股票指数投资外,投资组合中还加入了债券基金,甚至包括了高人示范组合中没有的香港REITS产品。投资的信心恢复了,唐朝新书中也认可了这种先做指数投资的方法,所谓先赢后求大赢,对自己的思考是一种印证。
2016年至今,开始相信个股可以投资,建立股票组合提高收益率。在指数投资的基础上开始重新阅读唐朝的一些文章,然后跟踪唐书房的文章认真学习,与原来阅读过的境外投资书籍对照,逐步接受了唐朝个股投资的逻辑体系。
唐朝讲的两点对我帮助大。一个是泸州老窖的股价模拟持续下跌的案例,说明股票投资不需要接盘侠,摆脱投资就是低买高卖的执着。另一个是自创的三年翻倍买入的估值方法,解决了自由现金流折现方法实际运用问题。
卖出方面也有收获,不再痴迷于逃顶,而是资产收益率的比较,建立动态资产组合。目前除了参照唐朝持有的股票,本人还持有东阿阿胶、香港交易所两只股票一共八只个股。
我自己的理解,唐朝的重仓其实是两只股票,分别是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股王茅台和腾讯。两只股王的仓位占了2/3其余四只股票一共1/3,茅台和腾讯的表现决定了这个组合的表现。
如果同学是抄作业的态度,就把股票、仓位一起抄了,不要只抄股票不抄仓位,个股投资确定性是不同的。
未来,预计会继续保持指数和股票投资两个体系都做,可能随着公司研究的深入会增加股票投资比例,但不会放弃指数投资。唐朝投资的理论、估值体系已经比较完备,以后需要落地的是公司研究的准确性,如何看透公司未来的发展。
唐朝的分享让我重新对股票投资有信心,认知上逐步加深持有股票的公司研究,变唐朝认可为自己内心接受。如果无法把他人的公司研究变成自己接受的认知,当面对股价波动的折磨时,这种对人的认可其实是十分脆弱的,到时候只有骂娘了事,损失的是自己的真金白银。
公司经营是变化的,未来一定变,只有变化是不变的。问题是什么才是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可以保持多久?什么时候会发生转折?
即使唐朝把目标公司研究得头头是道,天衣无缝,由于自己认知能力没有达到如此高水平,没有足够信心对单只股票建立决定性仓位,所以我的仓位配比与唐朝仍然不同。
在公司选择上遵循日常生活可以接触到其产品和服务的标的股票,我认为是重要得原则之一,彼得林奇是认可这个原则的,唐朝持有的6只个股也符合这个原则。
即使如此,我们对公司的认识永远都有空白,永远都有没看到的地方,所以我认为需要对未知保留一份敬畏,这也是自己指数投资和股票投资都做的原因。在合适时机,根据指数、个股估值差异进行比较还可以搬砖,提高资产组合收益率。
最后感谢唐朝的高水平分享。有水平的投资者是不多的,有水平又愿意分享就是珍稀的,要分享又有互联网平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运气。感谢互联网,感谢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