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同志二三事
作者:彭景山
来源:新志荐文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ExMDcvMjIzOTMwMzc5XzFfMjAyMTA2MTEwNzI2NTU0NzM=.jpg)
一条毛巾
一九四二年春,正是我们新四军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粉碎敌伪层层封锁,度过难关,坚持与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时期。
一天早上,我们三师八旅侦察队准备出发。我背着一块门板去还给张爱萍旅长住的那家老乡,一进大门就看见身材魁梧的张旅长,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正一只脚搭在堂屋的门坎上打绑腿。
“送门板吗?小鬼!”
“是的,首长。”我放下门板敬了礼,答道。这时,张旅长的警卫员王明和同志正在一旁收拾首长的东西:
“首长,这条毛巾太破了,换一换吧!”
“拿给我看看。”
“看,烂得不能用了,我拿到供给部去换条新的吧!”
张旅长拿着毛巾看了看说:“不,我看还能用。”又语重心长地说,“小鬼,现在我们部队供应很困难,为了坚持抗战,我们要厉行节约,艰苦朴素啊。就说这条毛巾吧,还能对付着用,为什么要换新的呢!”
外面吹起了集合号,我送还门板就走了。当时我认为那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过了几个月,王明和同志到我们连当排长,并把旅长的毛巾拿给我们看,我才真正受到了教育。
原来这是一条公家发的普通的租纱毛巾,叠成了双层,打开一看,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窟窿眼。要不是王明和同志说,谁也不会想到这是张旅长用过的洗脸毛巾。王明和同志告诉我们,这条毛巾张旅长已用了一年多了。为了延长毛巾的使用寿命,他每次洗脸,先用双手棒水擦脸,然后把毛巾登成四五层擦干脸上的水,洗完之后,总要把毛巾放在水里揉一揉。所以,张旅长的毛巾虽然破,但至今还是那么松软、洁白。王排长还告诉我们:他临下连队前,给张旅长换了一条新毛巾,特地向张旅长要来了这条破毛巾作纪念。他说每当看到了这条毛巾,他就想起张旅长那艰苦扑素的作风。
背粮
一九四四年春天,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广阔田野上,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农忙景象。当时我在三师八旅警卫一连任司号员。部队住在盐阜区一带。
四月初的一天上午,我们八旅在春耕大忙季节召开了拥政爱民月誓师大会。会上旅首长要求部队在战斗间隙,支援乡亲们春耕,同时规定,在春耕大忙季节,凡在五十里以内的打米场,军粮由部队自己背,不要再让乡亲们肩挑、车推地给我们送。
张爱萍同志虽然是副师长兼旅长,却带头执行拥政爱民的规定,常常亲自带领我们旅部直属队的指战员,到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去背粮。
有一次我们从驻地大李庄到四十里外的杨寨镇夫背粮,张旅长和其他几位旅首长也去了。到了杨寨镇的打米场一看,要背的粮食很多,而面袋子不够用,大家急得团团转。这时张旅长看到了这种情况,就把自己外面穿的一条夹裤脱下来装米,把他自己带的面袋子交给别人。在旅长的启发下,不少同志都脱下了夹裤装米。
在往回走的路上,张旅长的肩上背着两条裤腿扎的米袋,走在队伍的前面。望着旅长那高大的背影,我耳边又响起了在拥政爱民月誓师大会上,张旅长讲的话:“同志们,人民军队要爱人民,依靠人民,就要减轻人民的负担……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想着想着一种敬佩的心情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张旅长真是拥政爱民的带头人!
他在队伍里
一九四四年,担任盐阜军区司令员的张爱萍同志,在一个仲夏的黄昏,带着警卫员,来到了住在阜东县县大队城北的一个连队检查工作。到了那里,天已经拉下了黑幕。他告诉陪同来的县大队的领导同志,不要打扰连队的指战员,不要惊动乡亲们,也不要暴露身份。就这样,他在一位老乡家里借了块门板,搭在堂屋里过夜。睡前,他以一个普通干部的身份和这家的房东亲热地谈了起来,聊家常之余,张司令员问老乡:
“部队住在乡亲们家影响怎么样啊?”
“我说同志啊,要说影响,唉!还能没有。这些兵,真叫我们老百姓没办法。他们每次打完仗回到村里,总是帮乡亲们干这干那,扫院子啦,到池塘挑水呀,什么活都干。同志啊,你要不信,明天你看一看就清楚了。”
这一夜,张司令员亲自查哨,到班里看同志们睡得怎么样。这一切都没有惊动大家,谁也不知道司令员来了。
第二天拂晓,张司令员比战士起得还早。他亲自把门板给老乡上好。战士们起床了,他来到操场,悄悄地跟在连队的后面跑步。天色发亮的时候,连长才发现张司令员在队伍里。战士们看到司令员来了,真是高兴极了。
当时张司令员在操场上,给连队战士讲了话,要求同志们要象爱护眼晴一样,爱护子弟兵同老百姓的关系,养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的好习惯……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张爱萍同志的这几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艰苦奋斗、勤俭朴素、遵守群众纪律是我们的党风之一,也是我们的国风、民风,这个好作风,应当传之子孙,使之世世代代,发扬光大。
朱才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