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修行人不要轻易加入一个闲聊的圈子,浪费时间中不知道自己会出多少口是心非的妄语,也不要轻易和不熟悉的人一聊许久,当以旁观者角度看,会发现为了参与进话题,毫无意义的话更多。他说,僧人不是担心佛教学术化,而是担心僧人不学无术化。而我认为,佛教过于学术化,就如同面对一桌美食,研究菜盘、研究菜谱、研究制作,却就是不肯尝上一口。威尔·鲍温《不抱怨的世界》中说: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所有的看不惯和不如意,在想到将要散伙的不久,这些事情都会过去,看不惯和不如意便都能坦然消化接受。结人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喂流浪动物,时间久了,它们会对自己放下防备之心,或者亲近。而结人缘却需要时间精力心思,面对有可能早已被贴上无形的诸如好人坏人的标签之后,还有一番来自对方的猜忌质疑——你这么做,有什么目的?一位师父虽讲法条理清晰,但总觉样貌看起来太过年轻,是否有实修功夫心存质疑。直到有一次请教师父问题,顺便真心赞叹师父弘法,因为是真心话,说完竟有点小尴尬。师父想对此说点什么,却不想忽然打钟,不得不开始为大众讲法。内心一边思索方才和师父聊天的内容,一边匆匆返回座位。而台上,师父已经开始,而且和十分钟之前所讲内容无缝衔接。内心感叹,这何尝不是一种功夫,明明我还未回来,他已经放下了,甚至是面对别人真心的赞叹。因为孙立人夫人学佛,无意中读到关于孙立人的一段文字,感触颇深。1956年,孙立人结束了28年的军旅生活,由“轰轰烈烈”的岁月转入“尘封冰冻”时期,从此过着与世隔绝的幽禁生活。孙立人被幽禁在1320平方米的宅邸。宅邸门禁森严,有人日夜看守监视。幽禁时期,没有生活来源,经济非常拮据。孙立人不但有自己的孩子需要教育,还有收养的义子需要上学,每逢子女开学,孙立人面对高昂的学费一愁莫展,又请不起家庭教师,于是他亲自教孩子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孙立人当年在安徽上千的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时最好的清华大学,后来又留学美国,教孩子们学习对他来说并不难。孙立人有一条原则,一定要将孩子培养成才,对子女们要求非常严格,从小就要求孩子们注意言行举止及待人处世,教育孩子“德、智、体、群”四育并重,对孩子们的成绩并不要求名列前茅,但是要求在中等以上,对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多加干涉。因为自己的缘故,常教育孩子不要太在意的别人的眼光,只要自己强大,一样可以出人头地。孙立人的第一个孩子,女儿孙中平出生时,孙立人已经52岁。孙立人的长女,孙中平于新竹清华大学的核子工程系毕业,后又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材料工程学硕士。毕业后,如愿的进入了IBM全球八所研究中心中,最顶尖的纽约研究中心任研究员,并在其中任职了长达22年的时间,为IBM科技事业群的总经理。可以说孙中平除了天赋之外,有股不服输的个性,而这种个性,便是来自父亲孙立人的言传身教。孙立人的第二个孩子是男孩孙安平,于1954年出生,也在孙立人的教导下,对学习非常的上心,并于1973年考入中原理工学院物理系,而由于父亲对于清华的推崇,因此之后又去了清华大学的物理研究所进修,最终于1979年时获得了清华大学的物理学硕士,在毕业后任职于美国硅谷。孙立人的第三个孩子男孩孙天平,于1956年出生,在孙天平出生时,孙立人早已被软禁了。而有了前面的兄姐作为榜样,孙天平在毕业于辅仁大学数学系之后,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荣获电子计算机工程以及清华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且在毕业之后去了一家上海公司担任了区域总监。孙立人最小的女儿于1958年出生,取名孙太平,有了父亲的期望,因此孙太平长大之后努力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化学系,后赴美留学,获得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后任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孙立人常以子女们的成就为荣,他曾对好友说:老子没有立业,儿女有出息就好了。除四位子女外,孙将军还有义子7人,都是当年部队里收养的年幼的孩子,有的是烈士遗孤,或是无家可归者。在孙立人的教养培育下,都个个品学兼优,学有成就,其中尤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终身教授揭钧与天文学家李严为最。历史政治是非功过暂且不提,能以一己之力,教育子女各个如此优秀,能在自己被幽禁的逆境中,沉下心,教育影响下一代,令人敬佩,也很值得学习。缘若未具,有亦同无,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不学不知,非不成佛,如金刚三昧经云。地藏菩萨言,尊者,知有非实,如阳焰水,知实非无,如火性生,如是观者,是人智耶。法界性实无差别,且心之一法,微妙幽玄。见有浅深,智分优劣,须凭广学以至法原。外书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但坚志节,常闻未闻。熏修而观力转深。磨鍊而行门益净,常起难遭之想。道业恒新,长怀庆幸之心,终无退转。所以华严经云,菩萨日夜,唯愿闻法,喜法乐法,依法随法,解法顺法。到法住法行法。菩萨如是勤求佛法。所有珍财。皆无悋惜。不见有物难得可重。但于能说佛法之人。生难遭想。是故菩萨于内外财。为求佛法。悉能舍施。无有恭敬而不能行。无有憍慢而不能舍。无有承事而不能作。无有勤苦而不能受。若闻一句未曾闻法。生大欢喜。胜得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若得一偈未曾闻法。能净菩萨行。胜得帝释梵王位。住无量百千劫。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
第三十二,分享:
—文 中 部 分 图 片 仅 作 公 益 分 享 侵 权 联 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