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张潮的《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话:“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意思就是严于律己要严酷些,处世待人要和煦些。真正的智者,必定是透彻地读懂了、并且身体力行了这句话。他们都会近乎严苛地要求自己,以求“心底无私天地宽”;但是不会苛求他人,总是宽容厚道。
《中庸》有言:“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自己先端正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先把精力放在要求别人上面,这样就没有怨恨。
“正己”是指一个人有很强的反省能力,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对内自我修炼;“不求于人”是一个人对其他人没有控制欲,对外不去苛责。
在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自己没有做到最好,却去要求别人做到最好,这是最可悲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父母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自己却每天抱着手机玩个不停。当孩子提出你为什么可以玩?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玩?的问题时,却只能大怒的而说一句,因为我不用学习可以玩儿,你要学习,你就是不能玩。把一切的责任推责于孩子,却从不想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在学校中,有的同学要求别人不要说话,自己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会引起别人的特别不满。
凡事都要求自己先做好,以身作则,那自然能够感化他人,而且人家心服口服,不会有怨言。历史上,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的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来都是先正己,再化人。曾国藩在京城做翰林的时候回家探亲没有盘缠,于是向自己的朋友借路费,让自己的家人一定要记好这一笔帐,从家返回后马上归还所借之钱,一刻也不敢耽误。曾国藩严于律己的修身思想在这件小事上得到了完整地体现。
所以,人这一生想要让别人一句闲话也说不出,就是要先从心底里修炼,巩固自己的修养。其次就是要放下对别人的要求,因为一旦对别人有要求,心理上不自觉地就会抬高自己,傲慢视人了。
《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每个人都会犯错,一个人犯了错,能够反躬自省,努力改正,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们不犯错误,而是因为他懂得时刻反省自己。中国有句老话: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们常常会把责任归咎于他人,为自己犯的错误开脱,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常常因此而起。所以懂得自省,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反省自己,不苛责他人,是修养自己的法门,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懂得自省的人,待人宽厚,与人为善,自然会收获更多的善意。不推诿责任,时刻反省自己,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教养。
一个人勇于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不丢脸,能自省才能自明。只有躬身自省,才能不被蒙蔽,看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己。
《论语》中有一段话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用现代比较通俗的话来说,这实际上就是从敬业精神、人脉关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一个人,哪怕是一个资质普通的人,如果每天能从这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并加以改进,必能取得惊人的成就。
自省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自己,更准确的修正自己。相反如果不懂自省,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只能一直沉沦,终至无可救药。
自省,才能不断进步。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真正有修养的人,从不会苛责他人。他们不怨天,不尤人,躬身自省,不断改正自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不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不断进步,超越自我。自省,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善于自省,才能少摔很多跟头,少走很多弯路。
鲁迅先生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
愿你我都有这样的自觉,每日三省吾身,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