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因果
越有钱的人越热衷于慈善

老僧先是举例提到民间“财神爷”范蠡:
相传范蠡祖上三代人在太湖经商,到了他这一辈时,不说富可敌国,也是坐拥亿万家产。在他掌管家族企业时,他没有像祖父那般扩张产业,而是竭尽全力接济百姓,经常开仓放粮,造福百姓。
有一年,范蠡家乡闹饥荒,家乡老百姓食不果腹,范蠡家却粮食充沛,丝毫不受饥荒影响。
原来,曾经被他施恩过的人们,得知范蠡家乡闹饥荒,都想回报范蠡昔日恩情,有钱的都会掏钱,没钱的也会赠送粮食,这么一来范蠡家的产业没有因为闹饥荒受到影响,反而更加富足。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慈善事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很多富人、明星都开始行动起来,创立慈善基金,主动救济、捐款给某些受灾群众或贫困家庭。
为什么越是有钱的人,越热爱做慈善、行布施?
老僧说:
“行善布施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付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更是一种投资,行善布施之后,真正受益的还是自己。”
老僧所言其实不难理解,从佛家角度来讲,人们通过行善布施,收获无上功德福缘,还求得一份内心安宁。

从现实角度来分析,善举可以收获大众的认可和称颂,与社会结下善因,与老百姓结下善缘,这些才是可贵的“资产”。
有朝一日转变成善果,就能回馈到自己或子孙。这也是越有钱的人越喜欢布施,越布施越能得到财富的缘由。
02
布施,就是储蓄财富

有人问:布施既然是对外付出,是舍非得,那何来储蓄财富一说?
其实所谓的储蓄财富,不仅仅只是单纯储存物质方面的财富,财富有很多种,还包括内心的财富以及智慧的财富,而这些财富源于何处呢?用佛家话来讲,皆源于一个人的福报。
想累积财富,不让财产流失,就要懂得惜福培福。因为财富就是福运的附庸品,福满,财富如影随形,福断,钱财散尽。

那我们该如何存福积福呢?老僧指出,佛门六度中,布施位列第一,是最能积攒福善报的大乘法门,多行布施者,后福无穷。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人若能发本心去行布施,不悭吝财富,一言一行都能利益众生,利益社会,为善则得善果,福运不断也。
一个布施者,能够自如的行善举,不计较得失,顾全大局,对世间万物的理解比普通人透彻,这样的布施者智慧、觉悟,运筹帷幄间,容易积累财富、德行。
03
越没钱,越要学会布施

有人认为布施是有钱人的事,没钱的人做什么布施。
这话合乎常情,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若自己本身就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又有什么资格去救济别人于水火呢。
然而老僧反倒认为,一个人越穷越要布施,运气不好越要布施,唯有多行布施,才能造就善缘,从而改变命运。

老僧说,“做布施最重要的是发本心,若能一念向善,那么即便不去施舍财物,也算为自己积累功德。倘若带有目的性的去布施,那么即便布施再多财物,也只能算是积福德,而不算积福缘。”
布施从来不拘泥于形式,佛门布施有三,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教人谋生,为人解惑是布施;安慰他人,鼓励他人是布施;待人温和、尊重理解也是布施。
不管贫穷或富有,有能力还是没能力,首先要有布施的意识,能为人做举手之劳的事情。有意识布施,心量就会扩大,心量扩大后,人的思想境界就能提升。

看人看事的眼睛和心境也会不同,因为心态转变,即使福运不至,也能使心灵获得快乐满足。
再者世事无常,有朝一日,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有幸成为自己的贵人,助自己破浪前行,扭转当下的颓势。
所以说有钱要布施,没钱更要布施,帮人就是帮己,给别人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布施之后得到的善缘,才是自己发财的“因”,能够认清其中禅意,才能改变自身命运。

总而言之,发财梦绝不能靠拜神求佛实现,布施是发财的因,布施越多,结下的善缘就越广,财富日积月累,越来越多,不知大家认为老僧所言有无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