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三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订误三则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订误三则

张宝三

张宝三,台湾省云林县人,1956年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台湾佛光大学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96.8-1997.7)、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2001.6-2001.9)、芝加哥大学(2002.8-2003.7,2009.8-2011.2)等校访问学人,美国傅尔布莱特基金会奖助资深学者(2009.8-2010.5)。现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著有:《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书志·经部》(2020)、《东亚〈诗经〉学研究》(2019)、《五经正义研究》(2010)、《东亚〈诗经〉学论集》(2009)、《唐代经学及日本近代京都学派中国学研究论集》(1998);编有:《台湾大学图书馆藏珍本东亚文献目录——中国古籍篇》(2013)、《台湾大学图书馆藏珍本东亚文献目录——日本汉籍篇》(2008)、《台湾大学图书馆藏珍本东亚文献目录——日文台湾资料篇》(2005)等书。

摘  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为目前中国最具权威之古籍善本书目,对于了解现今所存善本古籍概貌及鉴别、整理善本古籍皆有极高之参考价值。惟因其书所著录之善本古籍数量繁多,编辑委员得以实地复核原书者,仅占少数,故难免有疏误之处。本文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所著录“《毛诗名物图说》九卷,稿本”、“《周礼註疏》十八卷,明末张采刻本”、“《阎红螺说礼》三十三卷,明崇祯九年阎氏二分明月菴刻本”等三书中之问题提出讨论,勘订其误,或有助于其书之更臻完善。三处之误,盖皆由于未细审原书内容所致,由此益显示细审原书内容对书目编辑之重要性,值得重视。

关键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 订误  书目编辑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为目前中国最具权威之古籍善本书目,其书之编辑,历经许多专家及专业人员之努力,始克完成,贡献卓著。冀淑英先生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中尝云:“由于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参与单位的大力协作,参加工作同志的积极努力,在编委会的领导下,这项工作从1978年3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在南京召开编辑会议,到1995年3月《书目》全部完成。《书目》的出版将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珍贵的典籍,将在古为今用,为四化服务,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了解古籍善本庋藏概貌和流传情况,对今后鉴别和整理古籍善本,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1]冀先生所述极为确当。惟因其书所著录之古籍善本数量繁多,编辑委员得以实地复核原书者,仅占少数,故难免偶有疏误之处[2]。其书出版后,读者尝有正误、指瑕之作,如张群、苏立峰撰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史部正误》[3],崔晓新撰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指瑕十二则》[4]。此等商榷之文,盖皆旨在责备求全,以期精益求精,本无损于白璧之莹也。本文拟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所著录之三书,提出讨论,勘订其误,或亦有助于其书之更臻完善。以下依序论之。
一、《毛诗名物图说》九卷,稿本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于《诗类》著录“《毛诗名物图说》九卷,清徐鼎撰,稿本”一种[5],载“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收藏[6]。案:今国家图书馆所藏此稿本实有十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题为“九卷”,盖据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本之卷数题之而误也。
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本,首有徐鼎《毛诗名物图说序》,中云:“比年来,家居教授,从游者众,赖诸子相与赞成。时余在中丞幕府,忝居讲席,与同学究经义,出示斯编,则见卷首有归愚沈师手书'名物一书,传世之学’数语,即首肯曰:'先生何不寿诸梨枣,以公同好?’嗣又为坊间请梓,因分为九卷,标之曰《名物图说》。其他礼、乐、冠、裳、车、旂诸图,后续梓行。先之鸟、兽、虫、鱼、艸、木者,犹《诗》之始《国风》而终《雅》、《颂》也。”[7]《序》末署“时乾隆辛卯子月朔,吴中徐鼎序清德堂之西斋。”据此知《毛诗名物图说》初刻于乾隆三十六年(辛卯)[8],其本内容为九卷,然徐鼎《序》又云:“其他礼、乐、冠、裳、车、旂诸图,后续梓行。”足见初刻时尚有其他相关内容之稿本待刊也。
今考国家图书馆所藏《毛诗名物图说》稿本,当为未成书前之稿本,书中颇有空白待补及删改之痕迹[9]。又此稿本有残缺之现象,尤以首尾较为严重。书首目录虽有删改及残缺,其分卷及卷目仍可考知。内容为:卷一:鸟,卷二:兽,卷三:草,卷四:木,卷五:虫,卷六:鱼,卷七:礼器、乐器,卷八:杂器、兵器,卷九:冠服、衣裳、佩用,卷十:车制、元戎图、小戎图、灵台图、辟雍图、皐门应门图、泮宫图、定星图、七月流火图、大东总星图、公刘相阴阳图、豳公七月风化图、十五国风地理图。比对乾隆刻本九卷之卷目则为:卷一:鸟,卷二:兽,卷三:虫,卷四:鱼,卷五:草上,卷六:草中,卷七:草下,卷八:木上,卷九:木下。可知刻本之内容实仅含稿本中之卷一至卷六部分,其中刻本《草》又分为上、中、下三卷,《木》又分为上、下二卷,故为九卷。且稿本各卷之次序为鸟、兽、草、木、虫、鱼,刻本之顺序则为鸟、兽、虫、鱼、草、木,亦有改动也。
综上所述,则《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著录“《毛诗名物图说》九卷,清徐鼎撰,稿本”,“九卷”实有误,当改为“十卷”也。

二、《周礼註疏》十八卷,明末张采刻本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于《礼类·周礼》著录“《周礼註疏》十八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等疏,明末张采刻本”一种[10],载中山大学图书馆收藏[11]。案:此书卷端虽题“周礼註疏卷一”,内容、体例皆异于《十三经注疏》中之《周礼注疏》,《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著录为“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等疏”,未符其实。
此书书首有明张采《周礼合解序》,《序》中云:“余拟合郑《註》、贾《疏》,严定趣舍,其后儒譔述,虽意见纷纭,亦岂尽无裨益?则以次辑缀,彙为全编,而岁月因仍,忽复不果。所以然者,从来用《周礼》乱天下者,无过王安石,彼尝著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熙宁中,设经义局,自为《周官义》十余万言,而杨中立先生亦有《周礼辨疑》一卷,以攻安石。此二书者,邪正治否,判若苍素,得此以供采录,则紫阳先生所谓'《周礼》广大精密’,不可遂云无与心性事也。迺家乏藏书,此二书杳无从索借,则又耻为经生章句,聊尔姑置。适贾人以友人所纂《周礼註疏》相示,余既卒业,而叹曰:嗟夫!《周礼》为诸儒襞裂,几令人不复见古本节目,今是书也行,康成之学,将还旧观。且其于诸儒移置者,仍为标指,以著讹谬,则益令正经显白。但于汉唐註疏外,有参攷众家,厘益整散者,则不得直名《註疏》,因题曰《周礼合解》,亟劝广布,使通经之子,知古本所繇,更约略易习,功及来俊矣。”[12]据此《序》云:“适贾人以友人所纂《周礼註疏》相示,余既卒业,而叹曰”、“因题曰《周礼合解》,亟劝广布”,则似此书乃佚名者所纂,而张采乃为之校订,故卷端题“娄东张采受先订定”。惟张采《序》谓书名当改题为《周礼合解》,然此书卷端题“周礼註疏卷一”,仍未改也。《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此书,题“《周礼注疏合解》十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13]入《经部‧礼类·存目一》。考《两淮盐政李呈送书目》中载“《周礼注疏合解》十八卷,明张采,五本”[14],《四库全书总目》所题书名与《呈送书目》同。今国内诸馆此《周礼註疏》藏本无书名页,考日本兵库县“青山历史村”[15]藏有此书一部,首有书名页,分三栏,右题“张受先先生手辑”,中题“周礼註疏∕合解”,左题“金阊杨敬泉、陆德儒梓”,中栏有书贾四行告白,末云“恳  先生辑定,公海内焉”。[16]据此知日本“青山历史村”藏本乃明末金阊杨敬泉、陆德儒刻本[17],其本书名页题作“周礼註疏∕合解”、“张受先先生手辑”,《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云:“《周礼注疏合解》十八卷",提要起首又云:“明张采撰”。然则《四库全书总目》所据本盖同于日本“青山历史村”藏本。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云:“采字受先,太仓人,崇祯戊辰进士。……《明史·文苑传》附见《张溥传》中。采与溥为复社领袖,在当日声望动天下,然此书疎浅特甚,岂亦托名耶?”[18]《总目》此疑所谓张采撰者,乃书贾托名,其说不知确否?考张采《知畏堂文存》卷二收有《周礼合解序》一文,其内容与《周礼註疏》书前所附《周礼合解序》文字略有不同,如书首《序》“适贾人以友人所纂《周礼註疏》相示,余既卒业,而叹曰”,《文存》作“适贾人持友人所纂《周礼註疏》,既卒业,叹曰”。[19]又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一二八《周礼九》著录“张氏采《周礼合解》十八卷,存。”[20]并录张采《序》,知朱彝尊尝见此书,惟其书名题为《周礼合解》。另《明史》卷九六《志》第七二《艺文一》亦著录“张采《周礼合解》十八卷”[21],题名与《经义考》同。
张采所订定此《周礼註疏》本,各卷经文下列“註”与“疏”,或更有“释”若“集註”者,然其“註”非东汉郑玄《注》原文,“疏”亦非唐贾公彦《疏》文。如卷一“天官冢宰第一”起首经文“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下,首列“註”文云:“此言周王之建立邦国也。王者,君天下之称。建,立也。国,王者所都也。辨方,考日景以别四方。正位,审面势以正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之位也。(下略)”[22]“註”下有“释”[23],“释”下有“疏”,“疏”文云:“建国者,于百物阜安之处,乃建王国,王国则洛邑王城是也。辨方位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规之交处,即东西正也。又于两交之间,中屈之指槷,又知南北正也。(下略)”[24]考东汉郑玄《周礼注》,于经文“惟王建国”下注云:“建,立也。周公居摄而作六典之职,谓之'周礼’。营邑于土中。七年,致政成王,以此礼授之,使居雒邑治天下。……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25]又于“辨方正位”下注云:“辨,别也。郑司农云:'别四方,正君臣之位,君南面、臣北面之属。’玄谓:(下略)”[26]另唐贾公彦《周礼疏》疏经文“惟王建国” 云:“自此以下至'以为民极’五句,六官之首,同此序者,以其建国设官,为民不异故也。王者临统无边,故首称'惟王’,明事皆统之于王。王既位矣,当择吉士,以建国为先,故次言'建国’。(下略)”[27]又疏经文“辨方正位” 云:“谓建国之时。辨,别也。先须视日景以别东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别也。'正位’者,谓四方既有分别,又于中正宫室朝廷之位,使得正也。”[28]对照郑《注》与贾《疏》,知张采订定本《周礼註疏》中所载“註”、“疏”,非即郑玄《注》与贾公彦《疏》文也。
综上所述,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著录“《周礼註疏》十八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等疏,明末张采刻本”,其标“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等疏”,非也。又张采《周礼合解序》既云:“适贾人以友人所纂《周礼註疏》相示,……因题曰《周礼合解》,亟劝广布”,则此本当为坊刻,非“张采刻本”,《书目》所题,亦非宜也。据日本“青山历史村”藏本书名页所载,知有明末金阊杨敬泉、陆德儒刻本[29]。

三、《阎红螺说礼》三十三卷,明崇祯九年阎氏二分明月菴刻本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于《礼类·三礼总义》著录“《阎红螺说礼》三十三卷,明阎有章撰,明崇祯九年阎氏二分明月菴刻本。”一种[30],载南京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31]。案:阎有章此书乃说解《礼记》之作,主在补元陈澔《礼记集说》之不足,当入《礼类‧礼记》中,《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入《三礼总义》,误也。考书首明许遂《阎红螺说礼序》中云:“乃今之善说《礼》者,为阎红螺氏。红螺家世显曲台,声称籍甚,文章气谊,宇内所宗。……其书令人心目俱了,而大率补陈澔氏,非摭前人者类,益以便后进之习读,可不谓精乎?”[32]此谓阎氏之书“大率补陈澔氏”,指出此书之主要内容。又阎有章于书首《说礼自叙》中云:“先王父断指此书(笔者案:'此书’指《礼记》),确为圣经,非《仪礼》《周礼》可同,识者韪之。至陈註载在令甲,犹礼例之有会典,吾侪第当采摭以尊经,岂可掊击以背註?……先王父曾述舞勺时,了无师承,日取陈註点定,思已过半,其年棘试,四题无讹。家大人踵事增华,于陈註所未剖析者,即笔一、二语白文之上,余阴识于中。纸窻编辑,删註率祖,解经从父,前者树果,后者享实,摘噉之际,舌腑为快。”[33]又书首《说礼姓氏》首二行载:“祖阎士选立吾甫授删∕父阎汝梅和阳甫授解”[34],可知阎有章撰作此书,尝承袭其祖、父之成果。
此书共三十三卷,计卷一《曲礼上》,卷二《曲礼下》,卷三《王制》,卷四《月令》,卷五《文王世子》,卷六《礼运》,卷七《礼器》,卷八《郊特牲》,卷九《内则》,卷十《玉藻》,卷一一《大传》,卷一二《少仪》,卷一三《学记》,卷一四《乐记》,卷一五《祭法》,卷一六《祭义》,卷一七《祭统》,卷一八《经解》,卷一九《哀公问》,卷二十《仲尼燕居》,卷二一《孔子闲居》,卷二二《坊记》,卷二三《表记》,卷二四《缁衣》,卷二五《深衣》,卷二六《投壶》,卷二七《儒行》,卷二八《冠义》,卷二九《婚义》,卷三〇《乡饮酒》,卷三一《射义》,卷三二《燕义》,卷三三《聘义》。据书首《阎红螺说礼目录》所载,阎氏将此书中三十三卷分为《元集》《亨集》《利集》《贞集》四集,《元集》卷一至四,《亨集》卷五至十,《利集》卷一一至一七,《贞集》卷一八至三三。《目录》于《贞集》之后又列有“嗣刻”,计包括:《檀弓上》《檀弓下》《曾子问》《明堂位》《丧服小记》《杂记上》《杂记下》《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等篇,此为《阎红螺说礼》尚未刻入之篇,待未来续刻者也。由篇目观之,亦可知此书为说解《礼记》之作。
此书说解《礼记》,各卷皆顶格先列《礼记》经文。经文之末,小字双行加音注。其下换行低一格作解,不列郑玄《注》,亦不列陈澔《集说》之文。然其说主在补《礼记》陈澔《集说》之不足,故书中不背其义。《说礼凡例》末则云:“谈经诸名家有专宗徐註者,有独疏己意者,不知《礼记》陈註与《四书》朱《註》等,今朱经如日中天,此註岂容汶汶?且遵王之制,窃附为下不倍之义。”[35]由此益可明此书之性质。
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一四六《礼记九》著录“阎氏有章《说礼》三十二卷,存。”[36]朱氏《经义考》将《阎红螺说礼》著录于《礼记》类,是也。惟其所载卷数作“三十二卷”,异于诸家藏本之三十三卷[37],未详其故。另《明史》卷九六《志》第七二《艺文一》于《经部‧礼类‧礼记》中著录:“阎有章《说礼》三十一卷。”[38]其卷数作“三十一卷”,又有异也。
以上对《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所著录三种书之问题提出讨论,勘正其误,其中第一种“《毛诗名物图说》稿本”,误“十卷”为“九卷”;第二种“《周礼註疏》十八卷”,误以为乃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等疏;第三种“《阎红螺说礼》三十三卷”当列于《礼类‧礼记》而误入《礼类‧三礼总义》。综观此三处之误,盖皆由于未细审书中之内容所致,由本文之讨论,益可显示细审原书内容对书目编辑之重要性,值得重视。

[1]冀淑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北京图书馆馆刊》1996年第2期,页79。此文后亦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丛部》书末,文字略有不同,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761。
[2]冀淑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文末云:“惟著录之书数量甚大,实地得见原书者,仅占少数,限于水平,难免有不妥和错误失漏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同上注,页83。
[3]文刊《图书馆建设》2004年第6期,2004年7月。
[4]文刊《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年第2期(总180期),2011年7月。
[5]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157。
[6]编号:一五〇七。
[7]〔清〕徐鼎《毛诗名物图说序》页1,《毛诗名物图说》,《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62册,影印湖北图书馆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8]此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本,除湖北图书馆收藏外,另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苏州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等多馆亦有收藏。书名页分三栏,右题“吴中徐实夫辑”,中题“毛诗名物图说”,左题“辛卯冬镌”。可知为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刻本。《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载其馆藏本书名页亦题“辛卯冬镌”,惟《书志》末云:“按此书初印本封面左下方镌有'遗经书屋藏板,近文斋刷行’十一字。此本(笔者案:指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本)为稍后印本,封面系重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页12)其说可参。
[9]如稿本卷三《草》“瓠”“瓜瓞”,卷四《木》“蒲”“柳”“栩”“条”“枌”“枣”“樗”“杨柳”“柞”“棫”“楛”“栵”“檿”等条,皆有图无说,此待补者也。又如卷三《草》“荑”“苇”“竹”“稌”等条,皆书“删”字;“薇”“葭”“竹”“蕳”等条,文字有明显增删痕迹,此删改之例也。见〔清〕徐鼎:《毛诗名物图说》,《诗经要籍集成》第27册,影印国家图书馆藏三余斋稿本,学苑出版社,2002年。
[10]《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页170。
[11]编号:一六六一。
[12]〔明〕张采《周礼合解序》页1-3,《周礼註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第84册,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末刻本,齐鲁书社,1997年。
[13]〔清〕永瑢、纪昀等编《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三,影印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页9。
[14]〔清〕李质颖《两淮盐政李呈送书目》,《四库(各省)采进书目》,收入《书目类编》《公藏类》13,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页66。
[15]“青山历史村”位于日本兵库县筱山市,原为江户时代筱山藩主青山家之别邸,今建立为历史展览馆,展示与青山家有关之文物。
[16]〔明〕张采订《周礼註疏》书名页,〔明〕金阊杨敬泉、陆德儒刻本,日本“青山历史村”藏。参网页:新日本古典籍総合データベース。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209435
[17]今国家图书馆藏有明刻本〔魏〕王肃注《孔子家语》一种(善本书号:A02675),其本有书名页,分三栏,右题“陈眉公先生重订”,中题“孔子家语”,左题“古关杨敬泉梓”,此书名页亦见刊刻者为“杨敬泉”。
[18]〔清〕永瑢、纪昀等编《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三,页9。
[19]〔明〕张采《知畏堂文存》卷二,《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81册,北京出版社,影印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1978年,页1。
[20]〔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一二八,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78年,页5。
[2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页2358。
[22]〔明〕张采订定《周礼註疏》卷一,页2。
[23]“释”文云:“惟王建国者,王者临统无边,故首称'惟王’,明皆统于王。王既位矣,当择吉士,以建国为先,故次言'建国’。辨方位者,视日影以别东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别也。正位者,谓四方既有分别,又于中位使得正也。(下略)”见张采订定《周礼註疏》卷一,页2。
[24]〔明〕张采订定《周礼註疏》卷一,页2。
[25]〔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等疏《周礼注疏》卷一,页1,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清嘉庆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学刻本,1955年。
[26]〔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等疏《周礼注疏》卷一,页3。
[27]〔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等疏《周礼注疏》卷一,页1。
[28]〔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等疏《周礼注疏》卷一,页3。
[29]今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所藏本张采订定《周礼註疏》,虽题曰“明末刻本”,然其本有补刻之痕迹,如书中版心多为单黑鱼尾,然卷七页37至卷末,卷八全卷,卷一四全卷,卷一五页1-12等则皆为单线鱼尾,此等歧异处当为补刻之版,然则国家图书馆藏本当系补刻印本也。
[30]《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页212。
[31]编号:二一七六。
[32]〔明〕许遂《阎红螺说礼序》页3-5,《阎红螺说礼》,明崇祯九年刻本,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藏。
[33]〔明〕阎有章《说礼自叙》页3-5,《阎红螺说礼》书首。
[34]《阎红螺说礼·说礼姓氏》页1。
[35]《阎红螺说礼·说礼凡例》页1。
[36]〔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一四六,页3-4。
[37]南京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等馆所藏本皆作“三十三卷”。
[38]〔清〕张廷玉等撰《明史》页2360。案:《明史·艺文一》于“阎有章《说礼》三十一卷。”下,自注云:“已上《礼记》”,由此知其乃将《阎红螺说礼》列入《礼类·礼记》中。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21年第2期,此据作者word文件,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张宝三老师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