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追忆古代英雄,乃是他豪放词绝响,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与之媲美

《念奴娇·赤壁怀古》素来有“宋词第一名篇”之称。这首词论豪放气象,雄冠词坛一千年,仅有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与之媲美。若论文坛地位,尤在后者之上。

(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念奴娇·赤壁怀古》自宋代以后,影响力一直稳步上升,最终被抬高到了“天下第一名词”的地位。不过自此词后,苏词在后续作品中豪情难再,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旷达。

即使是《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些气吞山河的描写,也只是借古抒怀。因此这一首词,当算是苏词的豪放绝响。

其实,苏轼也有真“豪放”的时候,那就是他在密州就职的那段时光。当时的他胸中曾有徒手缚虎、征战沙场的万丈豪情。可惜这样的豪情,后来都被“乌台诗案”的雨打风吹去了。

但是无论如何,《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是以神来之笔,把三国的那一段历史描写得如奔马惊雷,起伏激荡,拥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乃是古今之绝唱!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的某一天,他和儿子苏过出门散步。

走到知州衙门百步之外的一处赤色山崖,苏轼想起当地人曾经说过,这里曾是周瑜火烧赤壁的地方。尽管他心中不信,但是回想起三国那段历史,写下了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真假对于苏轼来说不要紧,关键是他想要借此抒发心中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气势磅礴。自南唐后主李煜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写愁情之后,大约苏轼是第一个用江水起兴,来写豪情之人。

再后来,这句词被明代大才子杨慎化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香江才子黄沾替《上海滩》作词,起首仍用“浪奔,浪流”喻意波澜壮阔的历史。

苏轼在词中言明,眼前的赤壁,不一定是真的赤壁,他自己写的是想象中历史上的赤壁。那赤壁是怎样的呢?那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说明赤壁崖边怪石嶙峋,峰岩高耸突出。

因为岩石造型奇特,江水拍到石上才会发出奔马雷鸣似的巨响。浪花一层层地推向岸边,就像堆起了雪花。试想一下,以这样一个奇特的地点作为古战场背景,是多么地惊心动魄啊。

江山美如画,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就在这幅画作中穿行。其中有一位青年将领,名字叫周瑜。在那个时候,他刚刚娶了东吴著名的美女小乔做妻室。

他英俊潇洒,且智慧绝伦。手里拿着一柄羽扇,戴着儒生的头巾。谈话之间,就让强敌曹操的战船化为灰烬。这个足智多谋的青年周瑜,就是苏轼曾经的理想化身。

文人上战场,拼的不是蛮力而是智计。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话略过了鏖战的整个过程,突出了东吴取胜的容易,同时也显现了周瑜高超的军事谋略。

豪放吗?真豪放!但词作写到这里,情绪来了一个拐弯。苏轼说他只是在做“故国神游”,做一场历史的幻梦罢了。

想当周瑜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只不过是在自作多情。不信请——他顶上的头发,都因忧愁而变白。千秋功业只不过成就了别人的历史。

“人生就是大梦一场”,还是敬一杯酒给江上的明月吧。为什么要敬江月呢?因为明月代表的正是他的理想。于是敬明月一杯,告慰自己的理想。

苏轼人生中最豪迈的岁月,是在“乌台诗案”之前。当初他在密州为官的时候,北宋与西夏发生了一场战争。再加上他有意要革新词坛绮糜的风气,所以他特意创作了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奠基之作。词作以“老夫聊发少年狂”起句,然后以“西北望,射天狼”收尾。当中描写的那位“亲射虎”,能上沙场的太守,正是苏轼自己。

后来苏轼被贬到了黄州,与六亲断绝往来,朋友也不敢走动。他一度寄居在寺庙里,昼伏夜出。后来家人都到了身边慢慢习惯了,放开手脚,开荒耕种过活。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前后,苏轼生了一场大病,一两个月都没有出门。那个时候,到处都传说他已经和曾巩一起病死。

落魄到了这种地步,朋友们还是不敢去探望他,任凭这个假消息以讹传讹,最后传到了宋神宗那里。

为此,宋神宗还颇为惋惜地说道:“才难,才难”。后来,有一个叫范镇的朋友派了下人前去打听消息,才发现他没有死。

说起来,宋神宗也是一个奇葩。你既然觉得他是个人才,为什么又不用他,还把他贬到穷乡僻壤呢?看样子,宋朝的皇权受台谏文臣的影响太大了,很多事情连皇帝都做不了主。

因此,苏轼对宋朝朝政十分失望。他心知自己没有机会实现政治抱负,所以才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末尾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叹。

当时,他还能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说明在他的心中,理想还没完全被磨灭。可惜,也没有剩下多少了。

作为一直被政治打压的对象,苏轼抚今追昔,只能在船上遥敬江月一杯酒,再也无法像在密州时期一样,把自己写进词作,塑造成一位英雄。

苏轼是一个智商绝顶的聪明人,他早已经看穿世事,知道那不过是“大梦一场”。

只是从小苦读经书,在儒家用世思想的影响下,他始终不肯放弃仕途。后来心灰意懒,却又受白居易“中隐”思想的影响,打算一直留在朝中,做一个旱涝保收的逍遥小官。

《念奴娇·赤壁怀古》算得上是苏词的豪放词绝响,自《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后,他的词中不再有舍身报国的壮志豪情;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他的词中也不再有三国时代,风云争霸的英雄。

苏轼后来的佳词,多半是在写一种隐士的疏狂。所以,难怪后世有许多的词评人认为他的“豪放”,不及辛弃疾。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假如没有“乌台诗案”的话,不知道苏轼能否写出比《念奴娇·赤壁怀古》更加豪放的作品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