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长】如何解读初中生的“小团体”现象
在集体中存在“小团体”是常见现象。初中的“小团体”由不同的兴趣和目的划分,五花八门。对一个“小团体”加以区分的标志,可能是穿着同样款式的衣服,也可能是穿同样功能的鞋。一些初中生追同一个明星,这样的“小团体”被称为“明星后援团”。同一所学校往往同时存在几个支持不同明星的“后援团”。还有些同学因为脾气秉性相近而组成“小团体”,这样的“小团体”并没有特定的目的,成员仅仅从中获得了归属感,是一种被动组成的“小团体”。青春期“小团体”在发展初期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取向,“小团体”由相同年级和相同性别的同学组成。进入“小团体”发展的第二阶段,原本的男生“小团体”和女生“小团体”发生融合,产生了既有男生又有女生的规模更大的“小团体”。随着“小团体”的扩大,团体内不再区分性别,并且加入了不同年级的同学,成为了一个“组合团体”,这是“小团体”发展的第三阶段。
一般而言,维系“小团体”的是团体成员共同认可的“小团体文化”。喜欢打篮球的男孩子可能将科比奉为偶像,学习他的篮球技巧,用科比坚韧的体育精神激励自己。“小团体”成员会默契遵守“小团体规则”。这些规则并不是白纸黑字的明令条文,而是团体成员自发形成的公约。“小团体”成员有共识的“小团体准入标准”。例如一致的穿衣风格。如果团体成员都穿着卫衣,却有人特立独行穿了件休闲装,那么不符合团体标准的人就会被排除在“小团体”之外。“小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有各自的地位,也就是“小团体”中的尊卑排序。“小团体”中也有威望较高的人,在团体中被其他人簇拥,能呼风唤雨。偏离团体中心的人则处在附庸位置,听命行事。团体中的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不越雷池,以此维持着团体的稳定。核心者:不排挤、不打压、不欺侮他人,起到模范带头的正面作用核心者是其他人的表率,核心者的思想行为影响着团体的走向。有一个内心阳光、学习勤奋、礼貌宽容的核心者,“小团体”才能和谐健康。拥护者:自尊、自信,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必压抑自己迎合他人为了融入团体,拥护者甘当绿叶。拥护者未必没有才能,但其在团体中的地位决定拥护者需要对其他人宽容以待,包容接纳。有些孩子为了留在“小团体”中,学会了阿谀奉承,但其内心却厌恶自己的行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做真实的自己,自由表达想法,因为讨好的话语并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良好稳固的人际关系。跨团者在不同“小团体”间游走,往往从别人身上去寻找自己的价值,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游离者个人能量偏低,不被重视。对这类孩子,重要的是培养自信心,鼓励孩子主动去结交朋友。家长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办一些主题聚会,邀请孩子的同学来参加,为孩子创造更多和其他同学相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