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TP诱导的小鼠模型构建技术原理

MPTP诱导的小鼠模型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神经毒素诱导模型。利用神经毒素可以建立与人类PD类似并且部分反映人类PD病理特征的动物模型,可以为PD治疗药物筛选以及机制研究提供良好途径,在PD诱导模型中,常用的神经毒素包括MPTP、6-OHDA、百草枯、鱼藤酮等药物。

而MPTP诱导的小鼠模型建模周期短(1-2周),操作简单,可以直接采用腹腔注射或者皮下注射,并且神经元缺失明显以及行为学检测异常显著,是目前最为常用的PD动物模型之一。

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有高度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后可在神经胶质细胞单胺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它的有效成分MPP+。MPP+被多巴胺转运体摄取到多巴胺能神经元线粒体内后,可抑制线粒体复合物I的活性,会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MPTP的毒性作用存在种属差异,小鼠较为敏感,而大鼠有一定耐受性,因此常用MPTP诱导的小鼠模型。

MPTP诱导的小鼠模型分为多巴胺神经元急性损伤模型和慢性损伤模型。急性损伤模型会出现快且严重的神经元损伤,并且有明显的行为学异常,但是无α-synuclein聚集MPP+ [4]。不过慢性损伤模型虽有α-synuclein聚集,但神经元损伤以及行为学异常不显著。[5]

Figure 1. Immunostaining of tyrosine hydroxylase (TH)–positive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pc) and terminals in the striatum.[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