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卢沟桥事变”始末(四)

(日本媒体对侵华战争的宣传攻势)

1937年7月8日天快亮时,北平天下大雨,宛平城外铁路桥附近的中国守军与日军一个大队五百余人展开激烈枪战,之后又是挥刀近身肉搏,十五分钟后八十余名守军全部战死,铁路桥失陷,日军则在此等待援军的到来。

7月8日下午6点,在九辆坦克掩护下小鬼子军队开始进攻宛平城,英勇的中国守军用步枪和手榴弹等轻武器将日寇反复进攻的坦克部队击退,之后国军第二十九军准备召集敢死队夜袭鬼子,他们誓要夺回铁路桥。夜色中,手持大刀的敢死队员用绳子从宛平城墙上顺下悄然来到城外,当天就将桥头堡夺回,同时回龙庙也被我军夺回。

事变爆发后,日本的主流媒体《朝日新闻》在第一时间增派五十余名记者和五架专用飞机前往中国,他们及时向日本国内传回新闻报道和图片,动用如此大采访规模的《朝日新闻》颠倒黑白的向日本国内捏造道:“为了避免必要的损失,就要进行必要的抵抗。为了前进,我们不得不攻破一些房屋……”

日本的大部分媒体在战争开始后“义不容辞”的成为了日寇进攻中国的美化工具和舆论帮凶,在他们歪曲的宣传中,战争的责任全在中国,并将日本装扮成和平使者的形象,更有甚者一些战地记者也被编上了军衔配发了枪械。日本的各阶层国民根本了解不到战争的真实情况,日本的宣传机构变态的将儿童观看动画片也加入大量的杀戮内容,丑化中国扭曲事实欺骗下一代。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方面守卫平津的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发表讲话:“感谢各界同仁激励,我们军费充足,不用大家的捐款我们也要誓死保卫平津……”而在7月8日上午,在庐山组织召开会议的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接到了事变经过的报告,他大为讶异并怀疑日寇制造事变幕后的企图,同时在思考着下一步中国方面的应对策略。在蒋介石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一、倭寇已在卢沟桥挑衅,彼将乘我准备未完之时使我屈服乎;二、与宋哲元为难乎,使华北独立乎;三、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固守宛平,就地抵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也通电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蒋介石庐山讲话的新闻报道)

1937年7月17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江西庐山发表了《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即著名的“庐山讲话”,蒋介石悲愤且激昂地讲:“……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可想见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从这次事变的经过,知道人家处心积虑的谋我之亟,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极人世悲惨之境地。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三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卢沟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