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子读史 适逢端午说子胥

适逢端午说子胥

憨子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唐宋以来官宣端午祭奠屈原,但江浙民间却是祭祀伍员。屈原因官宣的缘故似乎尽人皆知,伍员伍子胥却少有人知。但与屈原相比较,伍子胥才是真正的悲剧人物。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生于公元前559年,死于公元前484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悲情人物,也是朝野评价截然对立的矛盾人物。

伍子胥与圣人孔子((前551―前479年))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那就是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时代。既然礼崩乐坏,那么各种奇葩的事情出现也就见怪不怪,只是,可怜了那些真正坚持传统礼乐忠义的人。

一.无忌本无忌,老爸纳儿媳

伍子胥的父亲名叫伍奢,哥哥名叫伍尚。这父子三人都是循规蹈矩又有才华的好干部,如果遇到好的领导,有个好的制度,让他们治国平天下应该没有问题。但问题是他们偏偏生活在最高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的楚国,还遇见的是不按礼乐出牌的领导楚平王。

楚平王的儿子名字叫建,按照当时的规矩被立为太子,故称太子建。楚平王给太子建安排了两个老师,一个是主教(太傅)伍奢,另一个是助教(少傅)费无忌。伍奢一心一意的认真教育辅佐太子,可人家费无忌可是另外的心思:这太子建名义上是太子,可继位要等到猴年马月,何况,要不要这个太子就是王上的一句话。所以费无忌就一门心思找机会巴结楚平王。

你还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人家费无忌的机会还真就来了。

那个时候兴的是政治婚姻,这楚平王就想为太子建订了个秦国宗室女为妻。他派费无忌带上豪礼去秦国求亲。当时的秦国还不够强大,为中原列国瞧不起,能与敢向周王室问鼎的楚国结亲自然也是乐得屁颠屁颠的。于是,秦哀公就决定把大女儿孟嬴嫁过去。这个孟嬴得了秦山渭水的滋养,出脱得极为美貌,据说是绝世之色。可这绝世之色与你费无忌何干?可这是你的想法,在费无忌的眼里这就是个绝美的机会。是的,对小人而言,世间的事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能想到,一定能做到,因为小人做事从来没有道德底线嘛。

话说这费无忌一看到孟嬴的绝世之美,立即计上心来。他让娶亲队伍慢慢翻越秦岭,他则快马加鞭赶回楚国首都郢,面见楚平王汇报:

“尊敬的王啊,这回迎娶的秦女孟嬴可真是漂亮啊!”

“有多漂亮?”好色的楚平王立刻来了兴趣。

“小臣走南闯北,见过的美女海了去了,可是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能像孟嬴这样漂亮的女人。”于是,费无忌添油加醋的夸赞孟嬴的美丽,说得楚平王荷尔蒙大涨起来。

“唉,寡人枉自为王,怎么就得不到这样绝世大美女呢?真是虚度人生了。”楚平王悲伤的叹息。

“这有什么,这孟嬴虽说是给太子订的媳妇,但还没有和太子成婚,王上要是喜欢,就自己娶了呗。”

不亏名字叫费无忌,人家一点忌讳都没有,让老爸娶了儿子的媳妇,这样的话也说得出来?

“这……”楚平王还是有点忌讳的。

“王上,你是我们楚国的最具权威的王啊,什么王法制度还不都是你说了算,你要娶孟嬴,看谁刚说个不字。”

“可怎么对太子交代呢?”楚王原来担心的是这个。

是的,大老远沸沸扬扬的说是给儿子娶媳妇,婚棚搭起来,新房布置了,客人也到了,媳妇娶到家里,说儿子的婚不结了,跟老爸结婚。客人就算不说什么吃了饭嘴一抹走了,可儿子怎么办呢?

咳!别愁,老费有办法:

“我的王啊,这还不简单,把孟嬴给你接到宫中,在秦国的陪嫁丫头中找个长得像样的给太子不就完了嘛。”

楚平王大喜,“就照你说的办”。

就这样,儿子的媳妇变成了老爸的小妾,媳妇的丫头变成了儿子的媳妇。至于礼乐嘛,只要快活了,谁还管这些?

婚礼结束后,费无忌建议楚平王,派太子到离京城很远的成父去戍边,太子就算知道了也没有啥不好看的。

“嗨,这老费可真是个一心为我的人啊!”于是,太子被打发到成父守卫边疆,楚平王正式立孟嬴为夫人,第二年,孟嬴生了个儿子,取名叫轸。

(《史记》原文: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於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於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二.忠孝无子胥,“叛国”可唏嘘

本来嘛,楚平王纳了本该是儿子媳妇的孟嬴,楚国臣民没有人敢说什么,儿子也不好说什么,谁叫王上权大如天,言出法随呢?但历来的现实是,小人做了亏心事后总是胆战心惊,怕遭报应,于是即使被害人想息事宁人,这小人还会再生事端,非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费无忌担心自己的献美之事太子建已经知道,总担心太子建将来继承王位后会收拾自己,所以时时都在寻找陷害太子建的机会。而楚平王呢,一个棺材瓤子娶了个豆蔻年华的绝世美女,总是想办法讨对方欢心,为此答应孟嬴立孟嬴生的儿子轸为太子。这就给了费无忌的机会。费无忌趁机对楚平王说:

“伟大的王啊,你要立轸为接班人,太子建肯定不愿意,他会有谋叛之心啊!”

“那怎么办呢?”楚平王也担心这个。

“王啊,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师,为太子出谋划策。你不如先招伍奢进京,然后派兵去抓太子,这样王的忧患就可以解除了。”费无忌这样献策。

“好主意!”

楚平王说干就干,立即招伍奢进京。伍奢来了之后,楚平王问他:

“太子建有反心,你知道吗?”

伍奢回答:“王啊,你怎么能听小人的谗言,怀疑自己的亲骨肉呢?王于心何忍呀!”

听伍奢这样指责自己,楚平王大怒,就下令把伍奢下狱,然后秘密命人立即杀了太子建。太子建知道消息后连夜携妻子逃奔宋国。于是,楚平王正式宣布改立轸为太子,提升费无忌为太师,主管朝政。

但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小人担心的事情多着呢,他们从来就是害人害到底的。费无忌对楚平王说:

“王啊,建跑了,你抓了伍奢,伍奢有两个儿子还在外地做官,都是非常厉害的角色。如果他们跑去投奔建,那就会成为楚国的大患呀!”

“那怎么办?”楚平王心想就是这个理。

“王啊,你可以下旨招他们回京,同时让伍奢写信叫他们回来,就说如果他们回来就免去他们父亲的谋反罪。等他们回来后一并杀掉,永绝后患。”

楚平王大喜并依计而行。伍奢知道楚平王是欺骗自己,叹息一声后对来人说:

“我的两个儿子我知道,长子伍尚为人忠厚诚孝,收到我的信必然会即刻回来。小儿子伍员伍子胥志存高远,智慧过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他能预知未来,岂肯上当受骗?”

事情果然如伍奢所料。伍子胥对哥哥说:

“这是欺骗我们,如果我们回去,一定会全家都死。”

伍尚说:“君臣之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况且父子之爱,恩从中来,能见父亲一面,就算是死了,我也甘心。”

见哥哥不听自己的,伍子胥仰天长叹说:

“回去和父亲一起死,能有什么好处?如果哥哥硬要回去,我们兄弟从此就永别了。”

“我的才能,远不及弟。我一定要回去为父尽孝,你要走就自己逃走,从此我们弟兄就不复相见了。”

伍尚坚持己见,兄弟俩就此含泪告别。

伍尚回到京地,父子两人果然都被杀害。伍奢知道伍子胥逃走,临死前叹息说:“楚国从此不会安宁了!”。

(《史记》原文:无忌言於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卼,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後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乡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三.伍员“叛国”去,民心向子胥

按照后世理学家的观念,这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国王可以胡作非为,臣民只能绝对服从,不得有半点怨言,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这个意思。还有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臣民就是“子”、是“狗”,王上和王上代表的国是“母”,是“家”,臣民无论如何都只能爱,只能忠于,不能有怨,不能自己去谋生路。据此,这伍子胥不听楚平王的诏令,不顾父亲的召唤而逃离楚国,这就是叛国叛家,是叛臣逆子,楚国人人应该得而诛之。但历史却不是这样,而是伍子胥一路逃跑,一路得到楚国下层臣民的帮助。民心偏就在 “叛臣”一边。

《史记》里记载了一个典型事例。伍子胥逃到昭关,昭关的守将要抓他。伍子胥在前面孤身逃跑,官兵在后面紧追不舍。伍子胥逃到江边,江上一个打鱼人看到他的危机,立刻不顾自己安危驾船渡他过江,帮他摆脱追兵。过江之后伍子胥解下佩剑送给渔夫表示感谢说:

“我在逃亡中没有什么钱财答谢。我这把剑价值百金,就送给你做酬劳。”

渔夫看他这样,很不高兴,说道:

“楚国抓捕你的通缉令明确写着,抓住伍子胥的人奖赏粟米五万石,还升任到朝廷做官。我救你,难道就是为得你这仅仅价值百金的剑吗?你快走吧。”说完后就驾船而去。

(《史记》原文: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在晋代人写的《吴越春秋》等古代野史里,更是记载了大量普通百姓帮助伍子胥逃跑而甘愿为伍子胥牺牲的故事。

例如流传很广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故事。故事说伍子胥过昭关时,关门上贴着他的画影图像,官兵又盘查的非常严,根本无法过去,这时有个叫东皋公的人把他拉回自己家里,说:

“我看你的相貌与关门上画的图像相似,你就是伍子胥。现在到处都在搜捕你,你出去很危险,就先在我家住下。”

说毕就好茶好饭的招待伍子胥住了下来。

伍子胥哪里能安心住呀?一夜忧愁竟然须发皆白。第二天,东皋公带了他的朋友皇甫纳来见伍子胥,看到他须发皆白后大喜,告诉子胥今天可以安全过关了。

原来这皇甫纳与伍子胥长得很像,他就和皇甫纳商量由皇甫纳假扮伍子胥掩护伍子胥过关。伍子胥认为这样皇甫纳就很危险了。但皇甫纳说你就不要管了。于是皇甫纳穿着伍子胥的衣服前面走,白头发的伍子胥后面跟着。到了关前,士兵们以为皇甫纳就是伍子胥,于是就把他抓了起来。关中军民听说抓了伍子胥,纷纷拥挤着去看,伍子胥趁着混乱安全的通过了昭关。

再例如这样一个故事,说伍子胥逃到某个地方,饥饿难忍又身无分文,就讨饭吃。在濑水旁看到一个大妈漂洗衣服,旁边放一瓦盆,盆中有饭,就对大妈说:“大妈,我在穷途,腹中饥饿,你能给我一碗饭吃吗?”

大妈认得他是伍子胥,就把全部吃的献给她,伍子胥吃毕之后他对妇人表示感谢,又说:

“蒙夫人活命之恩,我会铭记肺腑。但我给你说实话,我其实是负罪逃跑的人,如果有人问起,你千万别说你见过我。”

大妈说:“我已经守寡三十多年,从来不与人闲话,你放心走吧。”

伍子胥再次拜谢之后离开,刚走几步,忽听噗通一声,回头一看,大妈已经跳江自尽了。伍子胥非常悲伤,哭泣一阵后咬破指头用血在石板上写了二十字的祭文后逃走。

总之,伍子胥是得到了许多普通臣民的帮助才一路逃亡到吴国的。楚国人民没有人认为他是叛国的逃犯,没有人把他作为叛臣逆子看待。人民与统治者是两个不同阶层的人,对“叛国”概念有不同的看法。

是的,是有根本不同的看法。正如马克思分析英国占领印度前的莫卧儿王朝时说的:

对国家没有任何权利的莫卧儿人是这样想的:你说我是国家的主人,但我对国家一点权利都没有。就像一件皮袍,你说它是我的,可是在寒冷的冬天我需要它的时候我不能用,它被披在别人的身上,我有这皮袍和没有这皮袍有什么区别呢?

是的,国家就是这皮袍,当老百姓对他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爱这个国家的。

这就是伍子胥能够得到普通民众保护的原因。

四.伍员掘墓鞭尸,子曰“情有可原”

伍子胥受尽各种艰难,在很多好心民众的帮助下最终逃到吴国。这吴国地处今江苏苏州一带,原是个弹丸小国。但吴王阖庐慧眼识人,重用伍子胥,很快使国家强盛起来,竟然能够与北方的大国晋、齐和楚争竞高低了。

卧榻之侧,岂容敌人酣睡,一山之大,岂容二虎并存。对吴国的强大,楚国自然极不愿意,两国的战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阖庐上位的第三年,伍子胥第一次帅兵伐楚就大败楚军,夺去了楚国的舒城,活捉了之前投降楚国两个吴国将领。

第四年,吴国第二次伐楚,夺取了楚国的六与灊两座城池。

第六年,楚昭王(楚平王死后。他与孟嬴生的儿子轸继承王位,为楚昭王)派楚公子囊瓦率领大军伐吴,吴国派伍员迎击。双方在豫章这个地方大战一场,楚军大败,吴国又夺取了楚国的居巢。

第九年,吴王阖庐派伍子胥与孙武率军伐楚,五战五胜,一直打到楚国的都城郢。己卯楚昭王出逃,庚辰吴军攻破郢都,吴王阖庐亲到郢都视察劳军。

伍子胥没有找到楚昭王,就去寻找楚平王墓。根据晋代人所著《吴越春秋》记载,楚平王自知作恶多端,怕死后遭人报复,就将自己的墓修到低处,引水为湖掩盖墓地。但恶人自有恶报,经人指点伍子胥让士兵断了进湖水源,淘干湖水,挖开楚平王的墓葬。楚平王的尸体因为用水银敛过,还没有腐烂。伍子胥将尸体拖出,用钢鞭狠狠的抽打,大约打了三百多下,直打得血肉模糊,骨骼粉碎,而后令士兵弃至于野,任鸟雀狐鼠取食。

伍子胥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申包胥,当吴军进攻郢的时候逃到山里,听说伍子胥对楚王掘墓鞭尸,就派人转达他的指责:

“你要为父兄报仇,这能理解,但你也太过分了。我听说,权势大的人可以逆天,但天一定能破人。你曾经是平王的臣下,有君臣之义,奈何今天发狠到羞辱他的尸体,你这岂不是极端的违背天道吗?”

伍子胥显然也知道自己做的有些过分,他让来人转告申包胥:

“请你为我谢谢申包胥,他的斥责我知道了,但我是日暮途远,忠孝不能两全,父兄之仇揪心,所以我忍不住就要逆天道而做此事了。”

(《史记》原文: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其实,伍子胥掘墓鞭尸的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申包胥只是其中之一。其后又四年,孔子担任了鲁国的宰相,他听说了这件事情,这样评论:“子胥虽然做得过分,但情有可原。”

孔子说的很有道理。

六.忠臣死后民怀念,年年端午祭子胥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专制时代无法摆脱的基本规律。如果那朝皇帝国王用对了人,那个朝代自然就会发展强大起来,那个朝代用错了人,国家很快就会衰落,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盛世,但每一个盛世时间都不长久的原因。繁盛起来的吴国,在阖庐死后也就很快的衰落下来。

按照《史记》的记载,吴王阖闾在一次与越国的战争中不幸受伤,回到苏州城后伤重不治而死。儿子夫差继位。“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人家夫差才不愿意受老父亲的影响约束,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律”也不愿意用父亲时期的大臣,他安排伯嚭担任太宰的职务,让居功至伟的伍子胥靠边站。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君子也有小人,只是在当代民主制度下,小人难以得逞,而在专制制度下,权利集中于皇帝(王)手中,皇帝英明,就会亲君子远小人,小人有权也不敢乱来;皇帝昏庸甚至稍微不清醒,就会让小人得势且趁势作恶。阖庐在位时,重用伍子胥、孙武这样的贤臣,伯嚭这样的小人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自然显示不出来他的卑劣。当夫差掌权时,伯嚭变成了太宰嚭,伍子胥这样的贤臣靠边站了,其小人的嘴脸就开始暴露出来。

夫差上位的第二年,伍子胥率军大举伐越,越国大败。眼看着就要亡国。越王勾践派大臣文种携带大量金银财宝贿赂太宰嚭。太宰嚭得了钱财就与人消灾,就劝说夫差与越国讲和撤兵。伍子胥不同意,劝说夫差道:“越国是吴国的心腹大患,越王为人坚毅有志,今天不能趁机灭了越国,将来王上一定会后悔的。”可是,夫差听信太宰嚭的,允许越国求和。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西施入吴魅惑夫差,勾践卧薪尝胆等故事。

(《史记》原文:二年後伐越,败越於夫湫。越王勾践乃以馀兵五千人栖於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後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又过了五年,齐国发生内乱,夫差要兴兵攻打齐国。子胥劝谏说“勾践食不重味,对部下吊死问疾,说明他随时准备反扑。此人不死,终究是吴国的大患,王上不先灭了越国而去伐齐,这不很荒唐吗?”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坚持伐齐并取得胜利,这就使他更加自负,更加疏远伍子胥了。

又过了四年,夫差准备再次伐齐,越王勾践为了迷惑夫差就率众助战,又多次贿赂太宰嚭,太宰嚭就一再为越王说好话,夫差就越发信任勾践。伍子胥再次劝谏吴王,说明越国是心腹大患吴国大举伐齐,越国乘机攻打吴国,那时后悔都晚了。但夫差根本听不进去,又嫌他絮叨,就派他出使齐国。

伍子胥看出来吴国迟早会遭到越国的暗算,对自己的儿子说:“我屡次劝谏王上,王上总是不听,我预料吴国将会被越国灭亡。你守在吴国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到他国去吧。”

“既然你已经知道吴国必亡,你就跟我一起走啊!” 儿子说。

“我受先王恩惠,我就要忠人之事,我还要尽我的力量挽救吴国。”

伍子胥没有听儿子的建议,而是趁着出使齐国的机会,将儿子托付给齐国的朋友鲍牧,然后自己回到吴国复命。

(《史记》原文: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於齐鲍牧,而还报吴。)

伍子胥将儿子留在了齐国,而夫差正在准备攻打齐国,这不明显给自己招祸吗?太宰嚭乘机对夫差说:

“伍子胥为人刚烈残暴,不知感恩,猜忌多疑,他对大王怨恨日深,恐怕会危害大王啊!

前次大王伐齐,子胥认为不应该,大王不听他的而取得了大胜,他就怨恨大王。现在大王又要伐齐,子胥还是强硬的反对,他必定会盼望吴军大败来证明他说的是对的。

现在大王要以举国之兵伐齐,伍子胥不肯跟你一同出发,大王不可不提防他谋反。

据我了解,伍子胥出使齐国的时候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这就是为谋反解除后顾之忧啊。

伍子胥作为一个臣子,在朝廷不得意,但在下面却有诸侯依赖,自以为是先朝的功臣,今不见用就怨气满腹,这可不是好事情呀!愿大王早早图谋。”

这一番话,你还不能说没有道理,尤其是伍子胥将儿子留在齐国显然是授人以柄,所以不由夫差不信。即使太宰嚭不说,夫差也有疑心。于是就派人送给伍子胥一把属镂之剑,要伍子胥自裁。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伍子胥不死也不成了。他仰天长叹:

“奸臣伯嚭祸害国家,王上不知好歹反要杀我。我帮助他的父亲称霸,这不说了,就说当年他还不是太子,诸位公子都来争位,是我以死为他争取。他刚登上王位的时候,要分吴国的土地报答我我都不要。现在竟然听奸臣话要杀他的长辈,这还有天理吗?”

对使者说完之后,他又告诉自己的部下:

“我死后请给我的墓上栽植梓树,让它长大称材。请把我的眼睛剜出来挂在姑苏城的东门上,我要看着越国人灭亡吴国。”

叮嘱完这些之后,伍子胥自刭死。使者回去把伍子胥的话汇报给吴王夫差,夫差大怒,就下令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袋子里投到江中任其沉浮。

(《史记》原文:“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於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

很显然,伍子胥是怀着满腹的委屈和不满自杀的。虽然夫差认为伍子胥谋反,但吴国人民却认为伍子胥的忠心耿耿,都非常同情并且怀念伍子胥,大家自发的为伍子胥在江边立祠祭祀,并把他被投江的地方改名为胥山。据说,伍子胥的尸体是在五月五日这一天被抛入江中的,吴国人就在这一天到江边祭祀他,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就有了端午节日。

(《史记》原文:吴人怜之,为立祠於江上,因命曰胥山。)

民间还有传说,伍子胥忠心耿耿而被杀,除了人民同情外,上天也很怜悯,就封他为涛神,明末张煌言抗清失败,绝命诗最后两句就是:“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他是将自己与伍子胥同列。

伍子胥被害后的第三年,越王勾践率军攻打吴国,吴国大败,吴太子被杀,后九年,吴国灭亡,此时夫差才后悔不听伍子胥的,但已经悔之晚矣,遂被勾践诛杀。至于那个太宰嚭呢?勾践并不因为他对越有功而封赏他,相反是毫不留情的杀了他。这也算是小人罪有应得。天不护恶。

(《史记》原文:其後二年,吴王召鲁卫之君会之橐皋。其明年,因北大会诸侯於黄池,以令周室。越王勾践袭杀吴太子,破吴兵。吴王闻之,乃归,使使厚币与越平。後九年,越王勾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而诛太宰嚭,以不忠於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己比周也。)

太史公这样评价伍子胥:当初如果伍子胥随着他父亲一同死了,这就和蝼蚁没有什么区别,抛弃小义而雪大耻,英名垂于后世,真是悲壮啊!当年伍子胥窘困于江上,乞食与道路,却须臾不曾忘记报仇,也因此能够隐忍艰难,这非大丈夫是不可能做到的。

(《史记》原文:太史公曰: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民间以伍子胥为涛神,每年的端午祭祀,太史公如是赞赏伍子胥,看来太史公真能与民同忧啊!

2021/6/14端午匆匆

刘彦强简介:

刘彦强,陕西咸阳人,中学高级教师,网络昵称憨子。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50余篇,主编出版有《青少年心理教育读物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等书,有多篇杂谈散文以及诗词见于多种刊物。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世纪西路段家路安谷苑小区

邮编:712000

(0)

相关推荐

  • 伍子胥为什么要对楚平王鞭尸三百?伍子胥一夜白头是史实还是传说?

    伍子胥为什么要对楚平王鞭尸三百?原因很简单,因为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要为父兄报仇. 这桩历史公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在一篇历史散文中论及过.文章的名字大概是<历史的暗角>,这篇文章是 ...

  • 憨子读史 弄獐学渣如何能连任宰相

    弄獐学渣如何能连任宰相 刘彦强 唐玄宗在位期间,先后共任命过27位宰相,其中李林甫为相18年另7个月.其余的宰相在职时间最长的是牛仙客,5年9个月.被白居易极力歌颂的千古名相宋璟,还有姚崇,任职也就是 ...

  • 憨子读史 英主怎样变为蠢猪

    英主怎样变为蠢猪                   刘彦强 你说他是英主,好像没有错.作为大唐的红丝带,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由老爷.爷爷.婆婆,还有不怎么争气的爸爸手里接过大唐的权柄,领导着大唐走上开元 ...

  • 临江仙.越俗端午祭子胥

    伍员怒目姑苏路, 忍看越甲吞吴. 昔年攻楚也糊涂, 泄尸鞭挞礼宜乎? 休恨馋言无凭据, 汨罗江畔唏嘘. 端阳越俗赋神予, 屈原曹女并归途. (注:越俗端午祭祀的是钱江潮神伍子胥,汉时剡溪有孝女曹娥投江 ...

  • 诗人样本||金牌诗人:欧阳健子《倾听端午的民风》(组诗)

    作家档案 欧阳健子:男,笔名阳子,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歌回归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三十多年中断断续续写作,发表诗歌等千余首(篇),获奖和入选书籍数十次,著有诗集<家园>. 诗观:诗歌是人 ...

  • 【华都美刊之声】 卢子英:端午(外九首)

    作者简介 卢子英(常用名,卢改红):河北省无极县人.195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休干部.著有诗集<爱的呼唤>.<春潮涌动>.現为无极县作家协会会员.无极县诗词协会会员.石 ...

  • 端午读屈子+端午屈子歌

    果雪儿国学教育频道 端午读屈子 作者:果雪儿幼狮公益智库诗教部 天真老师:拟赵翼<论诗> 屈子诗篇万口传, 端午之日更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一篇离骚冠千年. 果雪儿注释: 屈原的诗篇被 ...

  • 【诗词】程广云|端午屈子祭

    端午屈子祭 文/程广云 偶读王蒙<颂屈原文>,有感而发. 时维庚子,序属端午. 哀民多艰,瘟疫反复. 四海溃决,天下尘土. 楚地云游,伤今悼古. 秭归故里,风流人物. 汨罗江畔,六方招募. ...

  • 详细~端午棕子

    棕子的用料圆糯米 2000g 五花肉 750g蜜枣 300g 小米 100g高粱米 100g 棉线或稻杆 适量老抽 2勺 生抽 3勺盐 适量 白糖(调味用) 1小勺料酒1 1勺 老抽1 1勺生抽1 2 ...

  • “子悠发疯,英子跳海”:什么时候父母的爱,成为了压垮孩子的“稻草”?

    精读妈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延续到孩子身上,而是让孩子能够有权做主自己的人生,思考未来怎么过活. 作者:素宁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热播剧<小舍得>随着剧情的推进,子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