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关注青年人的心理状态
两年多没工作了,也没觉得哪里不对;每天只吃两顿饭,解决食物问题就是解决一切;每月花销控制在200块以内,没钱了,一年也就工作个一两个月;日常就是家里躺,外面躺,像闲散的猫猫狗狗一样躺,心情好的时候,还会揣着演员证,去横店扮死尸躺一躺……
人生就是躺躺躺的“好心的旅行家”,在贴吧分享的自己彻底躺平的经历,被火速传播破了圈。
“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为什么要给明明毫无意义的存在找一些亢奋呢?”,“我不需要为任何人做事。我有时会躲在某处看着那些忙碌的人发笑。”他也凭借这些颇具哲学味道的言论,被网友们奉为“躺平学大师”。
前有清华大学学生开设《摸鱼学导论》课程,后有《内卷学导论》的上线,「躺平学」俨然已经成了全社会的新课题。
对于“躺平”,并没有什么权威解释,它大体代表一种慢节奏、低欲望的生活状态。
躺平,意味着放弃竞争。并且也成为了不再参与“内卷”的另一条出路。
当一些声音或行为出现时,不要着急去下定论甚至直接批判,而是要建立沟通渠道,了解他们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是不是需要帮助和支持。
对于年长者来说,年轻人应该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但时过境迁,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境遇确实不一样了。
现在年轻人面临的竞争压力要比以往大很多,他们对自我的预期也很高。当自我期许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在一定意义上说,“内卷”催生了“躺平”。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
早晨上学之前,小孩紧皱眉头、哭闹着对妈妈喊:我不想上学了。
这时家长通常会非常严肃的教育孩子“你现在不上学,以后怎么考上好大学、怎么找到好工作?不能有这种想法!”
孩子听到这样的回答,往往会更大声地吵闹:我就是不想上学!
因为大人只注意到了话语的表面含义,却没有读懂小孩真正渴望被看见的内心感受:我真的好累啊,我好想发泄一下啊。
其实,他们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才最好,但他们也十分希望心底的负面情绪能被看见和允许。
对于年轻人来说,喊“躺平”口号也同样是一种帮助自己舒缓焦虑、应对压力的方式。
工作上的任务扑面而来时,我们常常会感觉十分担心:
我究竟能不能做好?
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到时要怎么面对领导?
带着这种焦虑的我们,无法静下心来专注在事情本身,更难把任务完成好。
可当我们丧了吧唧地想:要是彻底搞砸了,大不了我就回家躺平,当一条咸鱼也没什么不好。
这时,内心的不安反而能得到极大程度地缓解。
心理学上,也有这样一种类似的应对压力的态度,叫“防御性悲观主义”
使用这种态度的人,会忍不住在头脑里勾勒出所有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但是这种负面担忧,反而让他们专注于去思考我可以做些什么来防止糟糕后果的发生,而非彻底陷入焦虑情绪中。
在动不动就喊“我啥也不行”这种躺平姿态的背后,是大部分年轻人为了避免淘汰,采取的积极行动。
所以,别再对“年轻人动不动就喊躺平”大惊小怪了,他们只不过是在用一种非常规的心理调节方式帮助自己释放压力、找到新的出路。
当我们心底不时冒出“我真的好想躺平”的声音时,你是怎么应对的呢?
《内在动机》中提到过这样两种自我——虚假自我和真实自我,有不同自我的两类人会采取完全不一样的态度:
拥有虚假自我的人,常常说“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我应该做什么”。他们会接受外界强加的标准,期望成为能被社会认可的人。
所以他们在面对渴望躺平的声音时,很可能会粗暴地压制:我必须继续坚持,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
而拥有真实自我的人,不会被社会标准所绑架。相反,他们会去仔细倾听内心的声音:为什么我想要躺平?现在的工作,哪里出现了问题?
毕竟,没有谁希望过一种毫无价值的人生。如果这份工作能让我们感受到价值和意义,有谁会真的选择躺平啥也不干吗?
所以,当我们想要躺平放弃时,恰恰就是身体在提醒自己:你应该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了。
选择躺平的人,只是跟随自己的内心生活,却被推崇奋斗的一派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俯视贬低。
人类学家项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提到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位研究生毕业后,去麦当劳应聘。
面试官看了他的学历之后,第一句话就问:你有没有考虑你父母怎么想。
项飚认为,这句话问得很重,不是说你这个书都白读了,学费都白交了,直接是牵涉到情感问题和道德问题,好像硕士毕业去麦当劳应聘,是一种对父母辛苦付出的背叛。
可一个真正好的社会观念里,不是想奋斗的人可以奋斗,想躺平的人可以躺平吗?
为什么一个想要退出竞争的人,连基本的尊重都不配拥有?
我相信,那些想要或已经躺平的年轻人,从未真的想浑浑噩噩、庸碌无为地活一生。他们真正想要的不是躺平,而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生活。
“躺平”青年其实拥有内在的独立自主性,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选择了自我认可的生活方式。
他们更多地表达出自我满足,但外界却期待他们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这就是矛盾所在。
躺平即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年轻人对高房价、高消费、高医疗的一种无声抗议。他们选择用躺平的方式来面对喧嚣浮躁的社会,用一种无所谓、不在乎、没关系的态度去面对一切。
事实上,我们应该清楚,对于更多的年轻人来说,“躺平”只是他们的自嘲与解压,并不代表真要躺着啥也不干。更多的年轻人一面吐槽“躺平”过过嘴瘾,一面努力学习、工作、生活,毫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