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本堂:怎样煎煮中药你知道吗?
当今中医中药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但对中药饮片的煎煮方法许多人本鹏了更好地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效果,有必要重申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一是煎煮器皿的选择。历代医家早有论述,如梁代陶弘景云“温汤勿用铁器明代李时珍亦云“煎药忌用铜铁器,宜银器瓦罐”。这是因为铁、铜、铝、不锈钢等金属器皿,可以与药物发生反应,不仅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瓦陶器皿具有受热均匀,不与药物发生反应的特点,是不二的选择。
二是中药饮片煎煮前的处理方法。为了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充分渗透、扩散和溶出,在煎煮汤药前要对饮片进行浸泡。一般在室温条件下,浸泡用水量以水面没过饮片2~3cm为宜。浸泡的时间可根据药材性质和季节而定,一般而言,花和全草等质地疏松类药材的浸泡时间为20~30分钟,根茎、种子及果实等结构紧密类药材的浸泡时间为60分钟,夏天气温高则浸泡时间可缩短,冬天气温低则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需要灵活运用。
三是煎煮的火候、时间、次数、药量的把握。需要根据药物性能与病情而定。一般而言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解表药、芳香类中药宜武火迅速煮沸,再用业维持5分钟即可,补益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文火煎30~60公钟。
有些中药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归纳起来有腻、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兑服等。先煎者,主要是看效成分难溶于水的矿物、介壳类中药,需要打碎煎,先者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这类药物有磁石、代赭石、生铁落、龟板、鳖甲等。对于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也需要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它药,以降低其毒性。
对贵重药如人参、西洋参等应另煎,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应烊化,对液体中药如竹沥、黄酒、姜汁等宜兑服,种子类、带绒毛及粉质或颗粒细小而不易过滤的药物,则需布包煎。一般煎煮次数多为两次,而质地致密或滋润的补益剂煎煮次数可适当增多。煎取药量,一般成人药量每次以200~300ml为宜,儿童则为50~150ml。以上是笼统而言,具体运用尚需要依据病情而定。
由于中药饮片的煎煮方法直接影响汤剂的疗效,因而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煮方法早已十分重视,李时珍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如剂多水少,则药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徐灵胎之《医学源流论》亦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大部分汤剂后,都详尽地交代了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借鉴先贤所言,对于发挥传统中医药的疗效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