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清明亲不归,秋后备寿衣”,啥意思

老话说“清明亲不归,秋后备寿衣”,啥意思

清明为啥叫清明?老话说:“清明亲不归,秋后备寿衣”,啥意思?

清明节即将到来,清明是祭祖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耕社会,远在他乡的游子都会在清明之前赶回家祭拜先人,这也是孝文化的一种体现。老话说:“清明亲不归,秋后备寿衣”,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这段话也说出了“清明”这个词语的来历,意思就是万物皆显,气清景明,谓之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当太阳“黄经”到达15度时,就是清明。清明在春分之后,也就代表着春季已经进入了后半段,进入了下降的阶段。

从立春开始,阴尽阳生,水尽木生。春季为木,代表着少阳,从立春之后,阳气生发,冬季的水尽了,木开始上升。到了春分时,木达到最旺并开始减弱,在木减弱的同时,火就出生了,到了立夏时,木就尽了,火就开始越来越旺。

因为立春前一天是水尽的日子,所以就被称为“水绝日”,同样春分是木从上升转为下降的转折点,所以春分前一天就被称为“木离日”,一年之中有四个离日和绝日。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天为“绝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就为“离日”。

春分时,木到达最旺并开始减弱,但是木减弱的同时火开始出现,也就是说所有的“离日”都代表着新一种五行的初生,比如夏至火开始减弱,金就出现了,秋分金开始减弱,也就意味着水出现了,所以“离日”也代表着另一种五行的新生。而春分代表着木的离开和火的出现,也就是火的初生。

古人认为,一切事物都要遵循天道,也就是要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既然春分代表着火的新生,那也就是人的新生。因此皇帝也会在这个时期以施恩为名,大赦天下。也就是赦免一些不太重要的犯人,给予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

其实古代的皇帝经常大赦天下,比如换年号时、新帝登基以及立太子皇后时都会赦免,遇到天灾等情况时,也会大赦天下。有时候一年之中会有多次赦免,比如刘邦在位12年,就大赦天下九次,汉元帝在位15年,就大赦了10次。

一般情况下,皇帝在感到自己的统治不太稳定时,就会频繁赦天下。而春季就是最主要的赦免日期,因为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代表着生、长、病、死四种自然规律。因此被赦免的人,要么是立春之前被赦免,要么是在春分之前。

也就是说大赦天下时,如果清明之前亲人还没有归来,就意味着没有希望了,如果没有被赦免,那就说明是十恶不赦之人,也就会在秋后被问斩。因为立秋代表着阳气尽了,阴气上升,所以会在秋后某一天的午时三刻进行监斩,因为午时三刻,阳气最盛。

所以就有了“清明亲不归,秋后备寿衣”的说法,也是一种不祥的预兆。所以古人都会在清明之前回乡祭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