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贪、骄、损,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险点?
作者:刘宏宇
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也都有心理的“暗区”。
跟所有事情一样,只有愿意并且能够看到、认识到“负面”,才有修补和改进的可能。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同步变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甚至是关注到之前容易被忽视尤其容易被我们这个民族忽视的“心理”及其健康,心理上的“弱项”或说“暗区”,也就有了被发现、被关照、被疏导和改变的机会。
理论上,不存在心理完全健康的人;正如机体的绝对健康也是不可能的。人吃五谷杂粮,必生病灶。同理,人生活在群体的社会中,心理方面也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既不影响他人也对自己没有明显损害,或许并不见得非要去特别关注;有的问题会对自身或他人以及自身和他人造成损害,就属于“暗区”了。
可以概念性地说,任何人,只要心智健全,内心就多多少少会有“暗区”;所涉方面,向外辐射的方式、程度、结果,千差万别,有的“暗区”虽危险但还不至于造成严重客观性损害,更关乎本体身心健康及其保持与增进,但有的“暗区”就具有“社会意义”的损害属性,可称为心理的“雷区”,一旦陷入,随时可能“踩雷”,造成难以修复的严重负面后果甚至是“恶果”。
其中最危险的“雷区”,笔者认为,有三个,分别是:贪婪或说“超越式占有”、骄傲或说“非理性自信”、破损或说“破坏与伤害”;简单提炼,也可以叫:贪、骄、损。
相比诸如“嫉妒”、“仇恨”、“幸灾乐祸”、“唯恐天下不乱”、“过度避害”、“损人利己”这些也属“暗区”的心理现象,上述三个“雷区”,危险性更高,也更“本源”,有如色彩中的“三基色”(红黄蓝),是众多另外“暗区”的“最基本”、“原料库”。
所以,意识到心理“暗区”时,高度建议先追溯并力求解决其可能涉及的这三方面,第一时间从“雷区”里安全退出,是为最终解决问题的首要。
(一)心理三大最危险“雷区”之“贪”
用“贪”字概括“超越式占有”,所指很简单,就是人心理上普遍存在的“贪婪”心态。三大“雷区”,踏入这个的人最多;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个雷区存在于每个人心中,陷入其中,是波及全体的“通病”。
投资、炒股、打麻将(不论是否“纯娱乐性”)、“财富游戏”、折扣购买、免费待遇……以及千变万化的大小赌局,都是贪欲陷阱,都是“标设”了“超越式占有”的“局”!
古今中外,所有智者、哲人、大德、经典,无不教人“戒贪”、“节欲”。真不是什么高深大道理,横说竖讲,都其实是很简单的意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付出与获得间的平衡定律……可就是有那么那么多的人会罔顾,会认为自己是特例,而终究“陷落”其中,什么悲惨结局都有。
读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都知道,老太婆最后要做“海上霸王”,让满足了她之前一切非分之想的、神通广大且满怀报偿之心的金鱼,也做她的奴仆,结果变回一无所有;肯定有不少人都孩子气地想过,老太婆要是不提最后那个要求就好了。
这想法若出自孩子,情有可原,但要是出自成人,就说明,他还陷落在“贪”的“雷区”里;他并不知道,若自己是老太婆,根本不会“适可而止”;他也不知道,老太婆在提出“非分之想”也就是产生“超越式占有”欲念的那一刻起,就陷入了“贪”的“雷区”而不可能止住;他更不知道,不管有没有最后要求,老太婆之前的所有被满足的非分之想,都不是“应该”得到的,都是“超越式占有”!
下赌场,第一把甚至前N把,通常会赢,所赢得的,就已经是“超越式占有”了。这种情形下,会因为既得的“超越式占有”而被激起继续、更多、不断扩大新的“超越式占有”欲念的人数,相比“到此为止”的人数,可能是数千乃至上万比一;不仅“到此为止”还能把先前“赢得”的都“吐出来”,笑说一句“玩玩而已”,潇洒退出者,恐怕更会稀有到有如凤毛麟角!
如是,可能有人会说,怕输就不去赌嘛!没错,不下场,不轻易投资,不随波逐流,都是“规避”贪欲雷区的可行之法,但勿忘两点:
一是避开“雷区”,不等于“雷区”就不存在或被“排除”。
二是除了财务和可物质化识别的其他事务,还有主观的思想、情感,也可能陷入雷区。
绝大多数人,在属于主观范畴的思想、情感等方面,也存在“超越式占有”的“贪念”。相比客观的那些方面,主观贪欲的危险性不仅在于更会损害心理健康,还在于很难被甄辨。
比如:对于“赞誉”的渴求、进一步渴求、无休止的渴求和索取,会导致偏执、理性缺陷;深陷其中者,对“症状”很难察觉,更几乎不可能完全“自觉”地察觉;倒是更容易滑向反面,陷入严重甚至不可逆的偏执,及至丧失基本理性,坠入常言说的“丧心病狂”!
再比如:对于“爱”的过度希求,嫉妒、因妒生恨、偏执的移情和报复心,等等,都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爱”的“贪婪”或说“超越式占有”欲。关于此,很可参照莎翁名剧《李尔王》里小女儿说给父亲李尔王的话:我对您的爱,一分也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
(二)心理三大最危险“雷区”之“骄”
这里所说的“骄”,就是指其本来的意思,指向心理中“非理性自信”的“雷区”;至于什么为谁谁谁或者祖国“骄傲”这类文学化的反向形容,暂不涉及。
自负、自大、超级自负、盲目自大……都属于“非理性自信”。关于此,我们的老祖先,早有“谦受益、满招损”的训诫。为什么强调“谦”?因为那是需要修行才能具备的品质。而相对应地,“满”或说“骄”,却更趋近“人心”的本质。也就是说,大抵,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原生”着“骄”的秉性。
古有“骄兵必败”之说以及对其透彻验证的数不胜数的实例,说起来都是故事,知道的人多了去了,不再聒噪。说点儿眼前的、身边的,比如:发了财的人。
我们中的大多数,还都该属于工薪阶层或普通收入阶层;但不争的事实是,就在我们身边,也耳闻目睹甚至触手可及一些“有钱人”,有钱到什么程度,各异,总归是比大多数的我们都更有钱,其中有些,真还不见得能有钱到哪儿去,而却满满一付“我有钱”的自负。
实例:
大约十年前,笔者因为一部电视剧的剧本创作需要而受邀赴故事发生地“采风”,同行的制片方代表,带了个“身边女”——不是“小蜜”概念的,有点儿岁数了,就是可以被认为通常都已经应该“知性”的年岁,也谈不到有什么让身边“大佬”娇宠的“本钱”;本来以为也是工作人员,可一路走下来,没见其对于相关工作有半点儿帮助,却足足见识了此女什么都想买的“骄”。
不是那种逮什么买什么的“奢”,而是动不动就问人家“我能买吗”!所问的,都是稍有常识就可知是“非卖品”的那些,也就是但凡有点儿礼貌的成年人都不至于问出“我能买吗”的那些。她肯定也知道“不能买”、“不是用来卖的”,可就是禁不住要去问,口头禅似的、频频地、不管对方颜色地问“我能买吗”……
这就是典型的落入“骄”的“雷区”的表现——用“买”来标榜关于“有钱”的高昂自信,到了失去理智、不顾自己和“恩主”颜面的程度,拿旁人(包括被问“我能买吗”的对方)报以的戏谑式的鄙夷、鄙夷般的戏谑,当成推崇、艳羡,活脱脱的小丑一枚!
似这样,时间长了、现眼多了,就是陷入“雷区”不可自拔了——她会沉浸在自己编织的、脱离正常理性和公共客观认知的自负假想中,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遭到轻看、蔑视,不知哪天的哪一脚,就崴泥了!
当然,崴不崴泥,崴在哪天、哪一脚,本质来讲,大抵也还只是她自己的事。可如果类似这样的非理性自信,涂染到某些“要劲儿”地方,比如对现实状态、处境的认识,就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判定、决策、传播;再要是传播到一定范围,形成群体性的“通病”,怎么没怎么着呢张口闭口就“厉害了某某某”……好像“喊喊总没啥大关系”,而其实,喊多了、喊响了、喊久了,就信了!而一旦“信”、群体地“信”,距离清醒,就遥不可及了。
那种遥不可及,无疑,是危险的,也是愚蠢的。借用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话提醒自愿沉浸于非理性自信中的人们——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三)心理三大最危险“雷区”之“损”
这里说的“损”,包含两个方面:破坏,和,伤害。后者主要指的是针对人和“有感生命体”(例如动物),前者则指代其他宽泛的一切,包括秩序和公共认知。
之所以在本文最前将“贪”、“骄”、“损”这三大心里“雷区”说成是众多心里“暗区”的“最基本”、“原料库”,其中一个重要原由,就是这三种心理趋向都近乎是“原生”的。损,或说破坏和伤害,跟超越式占有(贪)和非理性自信(骄)一样,也存在于几乎所有人的内心,不同只在于,这种存在,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以及,因人而异的对于人的心理及由心理驱使的言行的影响力。
比如:两个无知的小孩子,同时发现美丽的野花,都出于喜欢和好奇,采下一朵;之后,一个可能会把采下来的花撕碾成碎片、碎渣,另一个可能不仅毁掉了花,还把被采了花的株草连根拔起。这例子中,采花,是出于喜爱或者好奇,但也是内心深藏的与生俱来的“破坏欲”的“隐性”体现;损害、蹂躏采下的花,甚至“连根拔掉”,就是“破坏欲”的“显性”表现了,不同人,程度不同,哪怕只是无知的小孩子。
看看那些被丢得乱七八糟的共享单车。
有否见识过吃剩下的残破、器皿被远远高高丢开而垃圾箱近在咫尺?
平白无故拿硬物划汽车。
专程跑去超市捏方便面、开饮料瓶。
狠狠逮追打甚至虐杀并无伤害危险的流浪猫狗。
饭馆吃完饭把痰、口水、漱口水吐到没吃完的饭菜里。
把玻璃制品摔碎在道路中央。
往前面陌生行人的衣服兜里丢烟头、果核、鼻涕纸。
明明可以正常行驶却非要闯红灯、压实线、高鸣喇叭惊悚地超越贴着“实习”、“女司机”标记的车辆。明明可以正常取放的快件却一定要摔砸。只要有机会就给差评、逃单……
这些损人不利己的情况,可谓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说“发泄”,说“解压”,说什么都可以,但归根结底,都是内心的“破坏欲”、“伤害欲”在作用!
往大里推,甚至都可以得出概念性的印象——参与“革命”的,相比参与“建设”的,人数上更占多数,“激情”也会更高涨。为什么?因为“革命”相比“建设”,更具“破坏性”,或者说更“包容”破坏和伤害。国际关系发生变化,“修补”和“维护”的声音,远不如“对抗”、“打”、“大打”的气势,这种现象的心理因由,跟去超市捏方便面拧饮料瓶,如出一辙!跟哪怕只是有一丁点儿的临时的权力(例如“临时工”们,又例如时效不超过一小时的“小组负责人”,再例如中小学的“值日生”)就迫不及待要耍威风、整治人,异曲同工!
相比“贪”、“骄”尤其是“贪”,“损”这个心理“雷区”危害程度最大,危害也最为直接。不过好在,正因为危害直接且严重,这个“雷区”更容易被感知、被警惕,也因而更有从社会公共层面予以限制乃至克制的机会。所谓“文明”和“自觉”,很大程度上,便是这样的机会的理性、持续、公正、普遍运用的结果。有约束才有遵从,有环境才有具象,有“路不拾遗”地“自谨”,才会有“夜不闭户”的“公信”。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毛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