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医保支付方管理更“简单”、医院管理更“复杂”

现在有了“预付+病种”作为管理工具,医院管理部门可以进行更细化的管理,其模式也从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更加“复杂”了。

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将在2021年全面推行,这是一种基于“预付+病种”的全新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必将对医改产生重大影响,因为这种支付方式不仅对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有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将会导致医保支付方和医疗服务提供方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改变。

一、政策实施的目的

医疗保险政策支付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增长,促进分级诊疗,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使用医保基金,减轻参保人的疾病的自负部分经济负担。

医保支付方通过一些指标对支付效率和行为规范性进行评价。从一些试点城市的医疗机构结算数据的比较研究中,分析参保人住院次均医疗总费用,可评估政策的实施是否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分析平均住院天数、偏差病历数、收治病种情况等可评估床位周转情况及是否对分级诊疗产生积极影响,分析参保人自付部分费用的变化来评估是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经济负担。

二、医保支付方管理更“简单”了

“预付+病种”的医保支付方式使医保支付方的管理相对简单了,管理方式从过程管理变为了结果管理。

一是因为诊疗行为的定价权变了。

医保支付方式按照对医疗服务供给方的行为控制为标准,可以分为预付制和后付制。后付制的典型代表是按项目付费,而预付制就是DRG以及总控下的按病种分值付费。

在后付制年代,诊疗的定价权在医生,一个患者诊疗过程的收费标准是根据医生的“一支笔”计算的,医保支付的科学性、对治疗行为的合理性判断上明显不足。

医保总额控制下的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方法则标志着预付制时代来临。“预付+病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定价权从医生转移到了医保支付方。

某个病种的支付标准以前是按照项目叠加起来的,预付制度下,某个病种的支付标准则是均次费用,对医生诊疗过程不给予过多干预,将过程控制转为了结果控制。

另一方面则是支付对象变化了。以前是单个患者的每个项目,现在是相同病种的一类患者。按项目支付,要针对每一个患者的每个项目,这种支付方式的科学性评价难度可想而知。

以病种为支付单元,支付的对象明显减少了,因为病种其实是把患者汇总并聚类。相对于大型医院10万个出院病人,1万个病种的管理还是要相对简单的多。尽管病种分组始终存在争议,也将是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焦点。

虽然相同的疾病往往需要获得不同的治疗导致病种的分类和测算上难度非常大,这也是争议的焦点,但是以病种为支付对象却为支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从以上两个原因看,尽管相比后付制,“预付+病种”也有缺陷,但根据医保政策最终目的,医保支付的管理模式从过程管理转为结果管理,管理成本其实是降低了,费用控制也就相对合理了,更容易接近政策所倡导的方向。

三、医院管理更“复杂”了

“预付+病种”的医保支付方式使医院的管理更复杂了,管理方式从结果管理变为了过程管理。

首先是医院管理部门的管理对象发生变化了。在按项目付费时代,医院内部管理部门缺乏医保支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工具,所以只能给临床科室下总额控制指标,对治疗的合理性并没有很好的管理办法。而DRG和DIP则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对病种费用合理性的标准。

但问题随之而来,在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具备更多的管理知识和更高的管理能力。我们了解到,很多医院的做法是,简单的将国家的考核指标,全部照搬到科室,医保扣医院考核分,少支付,医院也就按比例少支付,也少考核。

比如,国家根据住院次均医疗总费用、平均住院天数进行考核和支付,医院管理部门也把两个指标照搬到对科室的考核指标中,医生通常会通过收治简单病种来稀释住院均次,降低平均住院日。在预付+病种的管理模式下,则需要基于病种进行管理,要将均次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指标分解到每个支付病种,管理的精细度和难度更高了。

其次是对管理的内容和性质需要更加清楚。管理部门不仅需要知道均次费用与支付标准比较的结果,更需要了解超在哪里,超过的原因是什么。在项目为支付单元的时代,医院管理部门是不需要了解这些的。

比如费用超支,要分清费用是超在什么地方,药品,耗材费用超支,与检验检查费超支,其性质不完全一样。因为药品费、耗材费和诊疗费,检验检查费不同,药品耗材是以进价销售,没有“利润”空间的,而诊疗费和检验检查费,基本都是“利润”空间。所以,药品耗材是外部的成本,若超过标准,是难以弥补成本的,而诊疗费则是内部的成本,则是虚拟的亏空。

药品和耗材要严格控制,诊疗费、检验检查费超支,只是压缩了利润空间而已。所以,医院要根据费用类别的超支情况进行考核。当然,如果费用低于标准,也要看低在哪个方面?再进行相应管理。

在按项目付费制度下,医院管理部门对科室是简单粗暴的,是绝对的结果管理,现在有了“预付+病种”作为管理工具,医院管理部门可以进行更细化的管理,其模式也从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更加“复杂”了。

(0)

相关推荐

  • DRG\DIP对医院绩效管理“五大”挑战和冲击

    医药云端工作室: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来源:秦永方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经济研究 文:秦永方 随着30个试点城市推行DRG医保支付在即, DIP医保支付"即将出笼","双雄逐鹿&q ...

  • DRG/DIP对医院收入影响很大?

    最近十年乃至十五年,我们都在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但是我们对医院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却忽视了.对于医疗服务的工作量的标化显得尤为重要.岗位和角色之间的分歧导致在医疗口产生了矛盾:是会看病是看病多?是死亡率低 ...

  • 穿过DRG的DIP:控费方式的花式升级还是中式妥协?

    一.横空出世的DIP概念梳理: 1.     来源:广州(2018).淮安(2003).厦门(2016)等地市已先后探索住院费用按病种分值付费工作,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DIP分值付费-医保付费方式. ...

  • DRG付费与DIP分值付费有何区别?

    最新最热的医药健康新闻政策 来源:鹊朝 2019年6月5日,国家医保局为了贯彻落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任务,开始推进DRG试点工作.在推进DRG试点近一年后,开始着手进行DIP分值付费推广,DRG与DIP ...

  • 用支付方式改革撬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倒逼医院运营模式转型的重要杠杆.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再次强调: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之一.医院运营模 ...

  • ​DRG与DIP医保改革试点收官在即,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效几何

    精品导读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DRG和DIP两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 文/周春雪(整理)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

  • 专访东软望海CEO段成卉:中国将创造全世界最复杂的DRG体系

    10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的通知(医保办发﹝2019﹞36号),其中包括<国家医疗保障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和< ...

  • 从DRG到DIP,精细化管理触发点在哪儿?

    国家医保局启动新一轮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不久前颁发了<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方案>,首批试点覆盖了71个城市.意味着针对住院费用的复合支付方式,基于大数据按病种付费方式(简 ...

  • DIP下,为什么说医院要学会“抓重点”?

    自DRG引入"产品"的思维去看待"医疗服务"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医疗服务也是可以被打包成"套餐"产品的.DIP&DRG双向试点下,当医 ...

  • DIP与DRG:相同与差异

    最新最热的医药健康新闻政策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应亚珍 DRG和DIP,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今热议焦点.到底两者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本文对DRG和DIP两种支付方式进行 ...

  • 耗材零加成 按病种付费 DRGs=看病不贵??

    2019年对医改的深化进程强势推进,高度集约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手段强势推动着耗材零加成.按病种付费和DRGs付费高速前进,然而,问题来了:此番改革,真能有效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么? ...

  • 上海这家医院,把DIP用得出神入化!

    这家医院便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今年,新的医保支付方式,即DRG(按疾病相关诊断分组)和DIP(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注定仍是医疗领域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 2020年11月,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7个 ...

  • 基于DRG付费体系的收费分类对照

    DRG是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的缩写.DRG收付费是按诊断和治疗方式,将疾病细分不同的组,每一个组都有一个统一的收费价格.医疗机构按相应DRG组的收费标 ...

  • 【DRG多广角】DRG适合三甲医院,DIP在二三线城市更有优势

    DRG与DIP都是针对短期住院的前瞻性支付方式,让医院在确定价格/预算下决定诊疗方案.很多医院刚刚开始了解DRG,现在又增加了DIP,这两种支付方式如何影响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是医保.医院.医生和患者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