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找了,石斛兰入门从这里开始!
石斛兰简介:
石斛(hú)兰(学名: Dendrobium nobile),兰科植物之一,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我国大部分分布于西南、华南、台湾等地。石斛兰的主要品种有金钗石斛、美花石斛、鼓槌石斛等。
部分可入药,名为石斛,对人体有驱解虚热,益精强阴等疗效。随着花卉产业的兴起,石斛兰也成为了一种观赏植物。石斛兰的栽培方式一般为盆栽。由于石斛兰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被誉为父亲之花。石斛兰的植株由肉茎构成,粗如中指,叶如竹叶花葶从叶腋抽出,每葶有花七八朵,每花6瓣,四面散开,花瓣边均为紫色,瓣心为白色。
茎:石斛兰附生于树干上或树洞中,花色十分多样化,但以白色及红紫色为主,抗寒性佳,是最耐寒的洋兰。观察石斛兰的茎,会发现它的茎有点「长棒状」,象是一根棍子,属于假球茎。茎具有根茎、直立、匍伏或具假球茎等生育形式。
叶:叶片从一片到多片皆有。
花:花亮丽,花瓣通常较窄,唇瓣完整或三裂,与蕊柱基部相连。
果:石斛兰是兰科中的大族,它有一千多种原生种,有着各式各样的植物体和花型。分布在亚洲大部份的地区,是一种生性强健的附生性兰花。
特征:茎具有根茎、直立、匍伏或具假球茎等生育形式,叶片从一片到多片皆有,花亮丽,花瓣通常较窄,唇瓣完整或三裂,与蕊柱基部相连。假球茎呈圆筒型,丛生,高达 60~70 公分,肉质实心,基部由灰色基鞘所包被,其上茎节明显,上梢部的茎节处着数对船形叶片,叶长 10~20 公分。花梗则由顶部叶腋出抽出,长可达 60 公分,每枝花梗可开花 4~18 朵。
生长习性
常生长于海拔480~1700米的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生长适温18~30℃,生长期以16~21℃更为合适,休眠期16~18℃,晚间温度为10~13℃,温差保持在10~15℃最佳。白天温度超过30℃对石斛生长影响不大,冬季温度不低于10℃。幼苗在10℃以下容易受冻。
石斛忌干燥、怕积水,特别在新芽开始萌发至新根形成时需充足水分。但过于潮湿,如遇低温,很容易引起腐烂。天晴干热时,除浇水外,要往地面多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常绿石斛类在冬季可保持充足水分,但落叶类石斛可适当干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石斛野生林中,但栽培上还是比较喜光,夏秋以遮光50%、冬春以遮光30%为宜。光照过强茎部会膨大、呈黄色,叶片黄绿色。但日照充足,秋季开花好,开花数量多。基质宜用排水好、透气的碎蕨根、水苔、木炭屑、碎瓦片、珍珠岩等,以碎蕨根和水苔为主。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和太平洋岛屿。我国约63种石斛属植物,供作药用的石斛属植物39种。国产石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从纬度而言,大多数种类都集中在北纬15°30′~25°12′之间,向北种类逐渐减少,最北界不超过北纬34°24′。从垂直看,海拔100~3000米的高度都有分布。石斛属植物是以热带东南亚中心向着亚热带性气候条件发展的类群,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贵州、台湾为国产本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石斛兰
产浙江(雁荡山)台湾、安徽、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广西西部至东北部(百色、平南、兴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长宁、峨眉山、乐山)、贵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习水、罗甸、兴义、三都)、云南东南部至西北部(富民、石屏、沧源、勐腊、勐海、思茅、怒江河谷、贡山一带)、西藏东南部(墨脱)。
全球计有1500种。除个别种外,皆属附生兰类。1980年以前,我国仅发现了57种石斛属植物,后来调查发现并定名的19种石斛属植物丰富了我国石斛的种质资源库,现共有76种。我国石斛的种类仅占全世界的5%左右,但在历史上,其药用开发和利用走在世界前列,是重要的常用中药材。
从全球来看,石斛主要分布在北纬15°31′至南纬25°12′之间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但在我国则主要分布于北纬30°以南地区,北纬30~35°之间也有少量的分布。我国有76种石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