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这是我阅读《西方哲学史》(学术版)时摘抄记录下来的笔记整理,大部分文字摘录的是原文,并注有页码,有时也有我个人评述,可作为阅读这部哲学史巨著的导引纲要。
在早期古希腊哲学专题的最后部分,我们来看看“原子论”的缔造者: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留基伯(Leucippus)其实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不过,学术版还是对他的思想作了简要介绍。据说他建立了原子论,在理论方向上是和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一致的。他们都打碎、改造了埃利亚学派的不动变的唯一的存在,寻找探索物质结构的途径,去认识物质内部不变的本原,从而解决了一与多的矛盾,沟通了自然本原和现象世界。留基伯原子论的主要思想可以被总结为:“事物的总数是无限的,它们互相转化,全体包含了虚空和充实。原子落进虚空并相互结合,形成许多世界,当它们体积增大运动时就产生各种星体,太阳循着更大的圆周绕月亮运动,大地稳定的停留着做绕中心的旋涡运动,它的形状像一面鼓。” 基本元素原子与虚空的结合和分离,造成无数世界的形成与消亡。(第343页)原子论的真正缔造者当属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他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认为宇宙的本原就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充实的存在,虚空是为原子提供运动场所的非存在。这种崭新的自然模型和科学的物质结构假说,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都有深远的意义。亚里士多德记述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的主张:“(万物的)元素是充实和虚空,前者被叫做存在,后者是非存在,存在是充实的坚固的,非存在则是虚空的。(因而他们说存在并不比非存在更为实在,因为充实并不比虚空更为实在)”(第343页)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注意:是“原子和虚空”,而并非只是原子。原子(atomos,atom)是最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微粒,它又是坚实的充满的内部没有空隙的东西。而虚空(kenos,empty)并不是指空气,当时希腊人已经知道气体也是存在物,虚空是完全空虚无物的空间,它只为原子提供运动的场所。(第343页)第一,巴门尼德的存在是唯一有限的整体,所以不可分,原子是将巴门尼德的存在打碎成为无限多的微小的存在,是一和多的统一(不过,这种说法我认为也可争论)。原子不可再分割下去。第二,四元素说和种子说都是不同元素粒子本原异质的多元论,而原子都是同质的,无性质不同,但在形状大小和排列上有差异,因此使它们组成的事物有质的多样性。由于原子的形状大小多种多样,因而造成各种不同的性质。原子组合成事物时,它们的次序及排列组合的方式和趋向不同,就使事物的几何结构形式及其量的规定性也有不同,便造成千千万万性质不同的事物。(显然这是吸收了毕泰戈拉学派的观点)第三,原子内部充实,没有虚空,所以其内部永无动变,但每个原子作为整体又是能动的,永恒运动,在虚空中结合和分离,造成自然界具体事物的生成和消亡。亚里士多德批评原子论者没有说明世界运动的原因,但本书认为物质原子本身就是能动的动因,根本不需要从原子以外去寻求动因。(第347页)赫拉克利特的存在和非存在的对立统一,在原子论者那里发展成原子和虚空在运动中的对立统一。这里要注意,德谟克利特的虚空是运动的场所,具有容器那样的性质。亚里士多德评价说:“主张虚空存在的理论就包括位置(空间)的存在,因为人可以将虚空定义为抽掉物体以后的位置(空间)”。显然这一思想与近代牛顿绝对空间的概念很相近。(第349页)他认为无数的自由原子在广阔无垠的虚空中向不同方向看起来是凌乱的运动(就像现代物理学的气体分子运动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原子在互相撞击的作用下,自然的形成一种旋涡运动,其中有两条具有必然性的物理法则起着作用。第1条法则是同类相聚。第2条法则是,原子及其结合物在旋涡运动中造成轻重有别的运动方向。他描述人类所处的世界是这样生成的,各种无限数目的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互相作用就形成一种旋涡运动,在彼此冲撞中同类相聚,并造成轻重有别的不同运动方向。轻的物体被抛向外层虚空,其余较重的物体就陷入漩涡中心。因为运动的合力紧密的结合成最初的一团球形,它像一层壳逐渐的厚固,就形成处于漩涡中心的大地。(第355~356页)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并且到处存在,“一切事物都分有灵魂”,甚至“在石头中也有一种灵魂。”(第361页)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思想。比如他认为存在无数个大小不同的世界。他说:“在有些世界中,既无太阳也无月亮;在另一些世界中,太阳和月亮比我们这个世界中的太阳和月亮更大;而另一些世界中不只有一个太阳和月亮。有些世界正处在鼎盛时期,另一些世界在衰落之中。这里的世界产生了那里的世界毁灭了,它们是因彼此冲撞而毁灭的,某些世界没有动物,植物,也没有水。”(第356页)王维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