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 兴隆沟遗址调查及石器打制实验——于昊申

  兴隆沟遗址调查及石器打制实验  

于昊申,内蒙古大学

兴隆洼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因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年代距今约8200-7200年。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的年代属于兴隆洼文化中期,距今约8000-7500年,是兴隆洼文化保存较好的一处大型聚落。

2001年—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对兴隆沟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丰富的实物遗存,种类有石器、陶器、玉器、骨器、蚌器、复合工具、人头盖骨牌饰、动物骨骼和植物遗存等。其中,石器出土数量最多,分大型石器和细石器两类,有打制、磨制、琢制和压削四种制作方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隆沟遗址

2021年3月,为了解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石器的石料来源及制作方法,我跟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的老师前往兴隆沟遗址进行调查。遗址上为农耕地,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我们去的时候正值春天,遗址内尚未耕种,地表上成排分布的灰圏清晰可见,每一个灰圏都代表着一个半地穴房址。地表分布遗物极少,仅见动物骨骼及细小陶片,可能与使用收割机收割农作物有关。

遗址内成排分布的“灰圏“

房址灰圏遗迹(引自《玉器起源探索—兴隆洼文化玉器研究及图录》)

我们在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西区西侧的山体上发现了大量板岩,经比对与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出土板岩石器的原料一致,丰富的石料资源为兴隆沟先民制作石铲、石斧、砍砸器及磨石等石器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其他石器的原料来源目前尚未确定,但从石器的丰富程度上看,距离应该不会太远。

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板岩石料产地

亚腰石铲和石刀是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的典型石器,所用石料均以板岩为主。我同内蒙一队的老师对从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采集到的板岩石料进行了石铲和石刀的打制实验。选取一件平面近三角形的板岩作为石铲坯料,用石锤作为加工工具进行打制。

首先,在坯料左侧近中部进行多次敲打,形成亚腰,然后顺时针对顶端进行打制,使其呈圆弧顶,其次将另一侧中部打制呈与左侧对称的内凹弧形,再次,修整身部,使两侧呈圆弧状,最后,对刃部进行多次纵向打制,使其由厚变薄,形成较薄外弧钝刃。这样一件亚腰石铲就制作完成了,整个打制的过程大概花费了10分钟的时间。

石铲打制实验(引自《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石器研究》)

然后进行石刀的打制实验,石刀选料为一件四边形板岩,背部平直,两面中部略厚,两侧为自然斜直面,刃部经多次打制变薄,在一面中部起一道横脊,刃部经磨制形成斜直刃,较锋利。打制这件石刀需要的时间相对短些,仅需要2-3分钟即可制作完成,说明兴隆沟先民在挑选合适的石料后,打制部分石质生产工具的效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快的。

石刀打制实验(引自《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石器研究》)

通过此次调查和对石器的打制实验,使我收获颇丰,也有了些感悟。首先,是科学的调查和发掘能够最大限度的揭示和保存历史信息,让我们通过残存的遗迹、遗物去最大程度的了解和还原历史的真实场景。

其次,在没有打制石器之前,我认为史前先民在没有先进工具的条件下打制一件石器应该是比较费时的,但是通过石铲和石刀的打制实验,拉近了我与史前先民的距离,使我直观的感受到古人的勤劳与智慧。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的先民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已经掌握了石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根据对石制品工具用途和使用功能的实际需要,有意识地选择特定的石料制作某种工具。

最后,希望自己和学习考古、文博的同学们能够在考古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作者

于昊申,内蒙古大学中国史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方向研究生,曾参与兴隆沟遗址发掘报告的整理和编写工作,内蒙古巴林右旗脑特盖红山文化遗址的调查与整理工作,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遗址和河北雄安新区南阳遗址的发掘。

(0)

相关推荐

  • 最美大汶口

    一東2020-12-15 09:19:18 最美大汶口 概况 大汶口镇位于泰山南麓,汶河北岸,北与满庄镇为邻,西与马庄镇接壤,东与房村镇.南与宁阳县隔河相望.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7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10中国新石器时代经济(中)

    中国新石器时代经济(中) (1)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是继承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展而来的,农业生产比早期有了很大发展,各氏族部落以种植粟.黍为主,有些氏族也种植水稻,同时掌握了白菜. ...

  • 中国简史(1)夏

    夏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朝代. 根据文献记载和古代传说, 随着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组 织的逐渐解体, 聚居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两岸的夏部族, 通过与周围地区其他部族联 盟的形式, 首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 ...

  • 文物中的内蒙古 | 瘟疫笼罩下的5000年前人类废墟——哈民遗址与庙子沟遗址(音频版)

    撰稿/王阔海 审核/张文平 供稿: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责任编辑:牛菲菲

  • 郑州汪沟遗址仰韶文化居民的创伤研究

    中国考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2小时前 [内容提要]骨折是古代人类遗骸中最常见的创伤类型,通过对群体骨折发生率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探索古代居民的生存压力和适应性变化.采用显微镜和X光成像技术,参照现代临 ...

  • 杂志精选|| 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庙子沟遗址

    ◐◑◒◓◔◕ &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庙子沟遗址 ◎文 图 / 王红博 陈胜前 过去的人们在遗址上不只是生活.抛弃物品.建筑房舍,他们还与周边的景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景观考古学就要研究遗址周围的情 ...

  • 1976年,火烧沟遗址出土一陶鼎,专家说有点丑,其实价值连城

    1976年,火烧沟遗址出土一陶鼎,专家说有点丑,其实价值连城 文 | 韦爵爷 随着考古专家的不断研究和探索,越来越多稀奇古怪的玩意被发现,比如上世纪70年代的甘肃就发现一个陶鼎,这个陶鼎上面有三个动物 ...

  • 庙底沟遗址出土仰韶文化彩陶的科学研究

    庙底沟遗址出土仰韶文化彩陶的科学研究 赵灵委1, 2, 陈海龙3, 赵虹霞1, 董俊卿1, 李青会1*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 上海 20180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光 ...

  • 第四百二十三篇  敖汉旗北城子、兴隆沟之红山文化遗址

    从1998年5月27日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合作,对八十年代敖汉旗文物普查中发现的70余处兴隆洼文化遗址进行详查.考察后,他们带回了比被评为"八五"期间 ...

  • 第四百三十五篇  (转帖)兴隆洼遗址植物遗存

    X 兴隆洼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对赤峰市8000年来 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收获与思考 [该文主要内容曾以"内蒙古自治区市距今8000-2400年环境考古学的初步研究"为题于1996年发表在周 ...

  • 乡村振兴征文 ‖ 栗树沟的春天(陈同枫)

    栗树沟的春天 陈同枫 到坡头镇栗树沟村,没遇见栗树.随处可见紫色的桐花,在一个个小喇叭中吹响春天的时光,透过一树一树的繁花,看山峦被春风染绿.芬芳馥郁了整个乡村. 村子建于浅山岭环抱着的一个盆地.晨间 ...

  • 湖南宁远县舂陵侯城遗址调查与勘探

    为更好地做好舂陵侯城遗址的保护规划,2019年10月-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远县文物局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勘探,简要介绍如下. 01遗址概况 1遗址位置 舂陵侯城遗址位于宁远县东北约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