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中音曹群|怎么就“属皮球”了

解释一下题目。"属皮球"是一篇报道曹群文章中的原话,此文刊登在1990年前一年2月28日《人民日报》上。1986年10月曹群在英格兰第三届大格里姆斯比国际歌唱家比赛中获一等奖,1987年首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上明确曹群为“我院八三届毕业生”。曹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留在英国发展,网上有报道本世纪回国干过一阵子教学。本公众号整理曹群先生的资料纯以留存资料为目的。行文中略谈些观察心得。

曹群,1956年生人,出生地北京。家里没人从艺,但有两项天赋,第一模仿能力好,为日后现趸现卖唱外语歌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个就是嗓子和音乐感觉都好。中学音乐老师看到他的素养对他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或许由于样板戏里的“花脸”唱段他模仿得很是回事儿,中学生时代他属于“艺术特长生”(那时候没有这个词儿,但是确实有别于没特长的孩子)。中学毕业后曹群这届学生仍需“上山下乡”,如何脱离这个安排,特长就发挥了作用。1973年曹群参军去了铁道兵宣传队,在文工团的歌剧、话剧里曹群跑龙套还打字幕幻灯,活儿干得挺杂,这也是小文艺团体的常态。年底,一位在湖北艺术学院工作的远亲到了北京,见曹群能唱上几句,并能吹几段小号,便将他介绍给旧相识沈湘先生。沈湘先生问曹群,到底是想学小号呢还是想学声乐呢,曹群选择了声乐,这样沈先生把曹群介绍给了男中音魏启贤。

陈老总带兵逞英豪(合唱,曹群领唱)

铁道兵政治部文工团演唱并伴奏,杨春林指挥

1977年中国唱片社发行的录音

曹群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部文工团出道的。1977年出版的薄膜唱片中有曹群领唱的一曲合唱。这时候他正跟着魏启贤先生学。听这首“陈老总”,感觉他声音稳定松弛拥有较好低音,音场也比较阔。但毕竟从业时间短,他还不能像老一辈部队文工团歌者那么有特色。1981年曹去武汉音乐学院进修,在那里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一个职业歌者应该掌握的知识。教过他声乐的老师有曹岑、蒋箴予、杨金岚。下面这段话,是曹群对人聊起在武汉学习的情况,我之所以保留了第一自然段,是让大家领略北京男生的“贫”嘴。

网上能搜到曹群在武汉毕业时举办音乐会的“节目单”,手工蜡板油印,这种印刷术当下的小朋友们大概完全不明白了。

最后一页“第三部分 艺术歌曲和第四部分 ”的曲目实在是看不清了。尽力分辨上面节目单中的歌曲可以看出曹群东西并举的原则,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院训练学生的路数。那边曹在武汉音乐学院进修完毕,这边铁道兵文工团撤了编。1983年秋,曹群考入了北京歌舞团成了北京市属单位的职业歌唱家。

管子上扒下来的短视频,有英语新闻还有BTV傻傻的采访

所谓“皮球”

曹群自称“属皮球”。为什么这么形容自己,笔者其实也不敢说明白其中缘由。仅仅根据手头找到的资料,试着分析分析。

不安分,爱蹦跶

我们来看一下曹进入北京市属院团的时点——1983年。文革后恢复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的专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在那时已经储备了一批“干部苗子”(叶英、刘捷等人),两校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以及进修生)在国际比赛中已然小露锋芒,像曹群这样非“科班”且不属于名校培养的美声实际并不被谁看好。根据一些旧文记录,1984--1986年曹群试图通过一些官办“选秀”寻求机会,却是蹉跎得够呛。据说,1984年他参加文化部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的国际声乐比赛选拔赛因着装被刷。1985年哈尔滨“全国首届聂耳冼星海作品比赛”被平衡掉。198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因未得过奖被挡在了选区选拔环节。不过,尽管这些比赛他没能冒头,但个人演唱会还是靠他坚韧地推动给办成了,不知有没有“大BOSS”相助。我想以曹群不够势大的师门,如果他安分呆在北京歌舞团等着论资排辈,这个独唱音乐会是断然办不成的。

整理这位北京男中音的资料时发现《人民音乐》1984年12期有一篇《听曹群的独唱音乐会》,署名“王凯平”。号主正巧和凯平先生联络他事,便请教王老撰文缘起。凯平先生答,之前并不认识这位青年同行,当时是音协的人希望他去听音乐会后写个乐评。他就去了,也写了。

上图这个节目单便是王凯平先生应邀“观摩”的那台1984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音乐会。凯平先生写的乐评字数不少,他首先提到“音乐会上,曹群演唱了外国古典艺术歌曲、歌剧选曲和中国的创作歌曲及民歌。在当前的音乐舞台上,除一部分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青年歌唱家以外,青年演员举行这样的独唱音乐会是较少见的。”凯平先生对曲单规格的评价不低。凯平先生认为,曹群的“声音类型属于抒情性,更适于唱艺术歌曲”,他评论曹群演唱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舒曼)全部十六首,“较好地把握了分寸,刻画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感情变化”。笔者这里要解说一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青年美声歌者大凡都是以唱西洋歌剧显摆技术的,在独唱音乐会上把一部德奥声乐套曲全部奉上极为罕见。在具体曲目的点评上,凯平先生提到了曹群安可的《沁园春·雪》。认为曹演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那个“雪”字的拖腔时,能够稳定地达到g2"这个高度,并通过声音展示了祖国'江山多娇’'风景如画’的壮阔画面,基本上表现出作品的气势。”作为不够职业的声乐爱好者,感到凯平先生评价曹群在高音区不光能站住而且还可以表达出意境,是比较高的评价。凯平先生自己的音域是男中音里比较宽的,如果同声部某位歌者只够窜上去一个高音,又白又糠,怕是他老人家不会点赞。凯平先生在听了曹的一组中国歌曲后认为曹“在学习西洋传统唱法为我所用方面,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

不服,就是不服

上世纪八十年代,歌者出国比赛大都是通过官方机构联系并靠财政拨款支持的。上文提到曹群在那个序列出局,他并不服气,觉得自己唱得挺好便开启了自寻机会的尝试。话说1985年5月,曹群操着自学的英语给英国驻华使馆打电话,询问第二年UK有何声乐比赛。让曹群意外的是歪果仁似乎在繁文缛节方面不怎么乳华,很职业地回应问题.......,靠录音小样曹获得了比赛组委会的邀请信。这样一个不走“正途”的邀请,注定在办理出国手续以及提供各种书证的过程中变数频出。身高1.82米体重100公斤的曹群在那阵子真的成了一个被各种审批机构踢来踢去的“球”。

1986年10月,在英国举行的第三届大格里姆斯比国际歌唱家比赛中,曹群获得一等奖和亚历克.雷德肖纪念奖。有报道称,这场比赛为时五天由十七个国家的八十七位歌唱家角逐。此次大赛,中国代表团只有曹群一人,无翻译、无钢琴伴奏、无指导老师,名副其实的“1人团”。赛前曹群一天内考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和皇家音乐研究院,并同时录取为享受最高奖学金待遇的研究生。从这样蹊跷的组队,大约能看出曹群这趟国出的趔趔趄趄。

亏得有一等奖这个荣誉,就叫它“好事多磨”吧。下图是1986年曹群得奖后回国办的音乐会节目单,主办单位10个机构署名。

有趣的是比赛前曹群就憧憬“凯旋”。下面这个手绘是曹群自己设计的节目单。他居然在比赛前就笃信自己能拿奖,只是“     等奖”处小意地空着,没敢直接写上“一”。我们还看到鼎力支持他的好哥们儿吴龙也被他早早安排到了合作钢琴的位子上。至于把沈师的模样简化成那样,嘿嘿......

西游......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中国青年美声大都选择出国发展。曹群第二次到英国后就留在那里,与多数致力于歌唱西方古典作品的中国青年歌者一样,开始他乡寻梦之旅。

在2010年度全英华人庆祝国庆晚会上,英籍华人歌唱家、英国克罗伊登学院副校长曹群教授以嘉宾身份登台,高歌一曲《长江感怀》。

图源:http://www.caaia.cn/blog/apollo/articleshow.aspx?id=2056

图片说明为网页提供

1986年北京音乐厅录音,曹群独唱、吴龙钢琴伴奏

(歌曲《情网》,姚峰词曲)

曹群独唱、北京电影乐团民族乐队 张福全指挥

曹群比较重视积累一定的中国古典作品,按照现有的录音资料来说,是比较少有的声部探索。

BTV女主播丛薇采访曹群

1998年曹群在家乡电视台晚会上献歌

撰稿、录音整理:zzbudd

编辑、排版:tonglinghua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