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楷创作中的格调

赵家琦/文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自古以来,小楷的发展历程始终遵循着魏晋法度,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期、隋唐的繁荣期和宋元至今的变化期,而魏晋时期则是完成汉字字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

著名书家傅山有言:“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i]]楷书作为在汉隶的基础上蜕变而来的一种书体,自古以来未曾脱离篆隶之法,我们了解到楷书的历史由来之后,就可明白“知篆隶之变”于楷书创作中的重要性。傅山所提及的“俗格”,也就是指格调的雅俗,格调就是不同书家或不同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在小楷创作中格调的高低是与书家的内功以及一些外在形式息息相关的,若欲达到格高韵远的创作水准,我们就要先从理论中去掌握,而后方能正确指导实践创作。

一、格调之内功锤炼

通常,我们在赏析一幅大字作品的时候,会最先对整体有一个初步观赏,透过宏观整体之后才会去细品局部。而在欣赏小楷作品的时候,我们常常是先进行近距离赏析,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局部的微小之处,因此在小楷作品创作中,内功精细化的打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首先,在用笔技巧上,它讲究极致的精到,凝重洗炼、干净利落的用笔能体现出其自身格调的严谨和简远。书写时,小楷的点画要富有质感,转折果决清晰,横竖撇捺洒脱明净,钩挑畅快而富有动感,下笔如有神,浪漫多姿却不轻浮,沉稳深厚而不臃肿,少笔简练而不简单,多画丰富而不重复。孙过庭在《书谱》当中就曾主张:“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细微之处精心布排,使其位置恰到好处,粗细变化适中,字因点画而立,既能一字将成,也可一点即毁,不论笔画的多寡,都要能够严谨以对。

其次,在结体上要务严,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既要做到法度严谨,师古人之有,又要能师古人之心而非迹;既要追求严整之像,又要脱平淡无趣;既要能造一字之至精,又要顾其俯仰向背。在小楷创作中,结字用笔既严且精,品格自是不落入俗格。

再次,在布局上不仅要追求萧散自然之气,毕竟良工之巧就在于无斧凿之痕;亦要笔底深秀,自然中有气韵,有书卷气。谋篇布局高古雅致,一张一弛,一呼一吸,不断地蓄势、发力,极尽错落、穿插、避让、收放之能,虽是小字,却无处不现高级,无处不是趣味。

最后,内容的斟酌可以增强严谨和考究的格调,真正的书家则一定不是惟技是求的,他们学为所用,畅抒心中的志向,从中体现出其综合的学识素养。自古以来的著名书家都是十分重视书写内容的,所谓“文以载道”,也就是“先文而后墨”,既然书法必须以文字为载体,我们在进行创作时就不能只看用笔、线条等艺术元素,要将“文墨相兼”真正去落到实处,方现品格。

二、格调之外力借鉴

“书法形式即内容”,书法内容和书法形式必须完整统一。陈振濂曾经提到过:“展览时代的书法,是观赏为主的书法,是视觉艺术创作,是审美与形式的表现。”[[ii]]说的就是我们当代的书法,是个性审美以及当代审美取向、审美标准、审美精神的一次综合美的展示。我们要想在创作中体现出格调的高级,既需要加强内功的锤炼,也要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仅能够继承传统经典,也要与现代形式感结合,活跃创作思维,在视觉效果上兼顾作品的欣赏性和现代感。

基于此,小楷创作中不论做什么样的材质和形式,都要进行仔细研究考量,如诗词歌赋可使用扇面,优美的散文往往采用册页,而墨和纸张、印泥的颜色不超过三种,注重选用突出作品优势的颜色搭配,拼接兼顾内容,这些都是需要经过反复地实验。同时,我们也看到小楷作品中常常出现大量的留白,这种留白不是随意乱留,它不仅讲究对比,还注意疏密和虚实变化,从而既留得巧妙,又留得不动声色,毫无做作之感,顺其自然,恰到好处。

第十届国展获奖书家周剑初这样说:“率意书写,注重形式。”“正文采用白宣素笺书写,显得素朴天然;以红色菊条将十二桢小品联接成六尺斗方,既紧凑又不失热烈;上下粘接黑色宣纸为底,既使主体突出,更显沉着稳重,黑底适宜位置加盖印章,沉闷中可显活波。”可见,富有格调的小楷作品都是需要作者潜心耕耘打造,而非信手即成的。

三、格调的“化境”——内外兼修

书法创作的格调不仅体现在用墨技法的高低,更是人格品行和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现。古人论书有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iii]]技法上的内功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可以通过经久的习作锤炼打磨得来,而内在的综合素养需要靠自身在品行和文化修养上,日积月累全面地进行塑造。中国文化讲求积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个“老”不仅是一个时间积累,同样,究其根源,也是指一个人内外修养,是否能达到老辣、老到、老而弥坚的境界。

历代书法发展,经历了不断充实丰富的过程,优秀作品之所以永远熠熠生辉,源于它所焕发的光芒是自内而外的。黄庭坚说:“士大夫下笔,须使有数卷书气象,始无俗态。不然,一楷书吏耳。”在这里,黄山谷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书家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学养、胸怀,而这是需要经过数十年乃至一生的修行,在笔墨技法上不断地学习古人精髓,在文学、哲思、审美、道德、性情等方面不断地完善和涵养自己,才能达到的至高境界。

回看我们自身,身为当代的读书人,要有勇气和担当用手中之笔,谱写时代巨变,记录伟大历史,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鸿鹄之志,“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要有“装身与千古圣贤之列”的魄力与胆识,正确把握时代的脉搏,站在先贤宽厚的肩膀上“写”出历史的精彩!


[[i]] 曹恩东.明末书风嬗变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ii]] 陈振濂.走向“阅读书法”——三十年当代“观赏书法”史的发展转型[J].中国书法,2011(06):79-82.

[[iii]] 支俊华.育书法艺术之美 悟书法精神之道——刍议小学书法教育的站位与行动[J].江苏教育,2019(05):65-68.

(原载于《书法导报》)

(0)

相关推荐

  • 兰亭奖金奖:崔寒柏

    兰亭奖金奖崔寒柏 作者:长安居 天津书家崔寒柏先生在本次"兰亭奖"评奖中荣登"一甲"之列后,遂成为当代书坛广泛瞩目.热议的对象.如果说,如莫言相同文学创作水准, ...

  • 书画创作的“古意”与“新意”

    书画艺术的创作,有的人求"古意",有的人求"新意",有的人既求古意也求新意.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呢? 所谓古意,指一种气息.格调.意境."古&quo ...

  • 清朝书坛传奇人物傅山,一笔一画写字,让大家感受古拙朴实之美

    作为清朝书坛当中的一位传奇人物,傅山不仅在隶书方面成就颇丰,而且由他创作的楷书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展现出了别具匠心的审美意蕴.由他创作的书法作品,也与他的人生气节紧密联系,对后世书法界 ...

  • 诗词爱好者请收藏:浅谈诗词创作中的谋篇布局

    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会着重讲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就是写作结构,什么总分式,什么并列式,什么对照式,如果是叙事类作文,还要讲什么顺序,倒叙,插叙-- 写作文前,我们都是预设好了结构,然后进行写作的.诗词 ...

  • 【诗话文章】残荷|浅谈诗词创作中拟古的现象

    纵有山深吾不卧,云如郊岛太清寒 --浅谈诗词创作中拟古的现象 今天和<重庆诗词>的编辑网聊,她知我素来关注诗词,并好写些评论性的文字,遂问我能否谈谈关于今人拟古的看法.想到这个话题颇有意思 ...

  • 浅谈硬笔书法创作中的一些问题

    浅谈当前硬笔书法创作中的一些问题\郭庆平 中国书法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汉字的诞生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书法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它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一门独放异彩的艺术瑰宝,具有很高的实用 ...

  •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

    近年来,在楹联创作中,特别是在各类大赛中,抄袭之风有所抬头.如: 2009年"中山市南头镇第六届楹联大赛"中征嵌字联"南头--:小镇--."就有山东姜某获奖的& ...

  • 浅谈诗词创作中的典故运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要完全读懂诗词,首先要识得作者用典故的含意. ...

  • 浅谈诗词创作中的“造语”

    诗词创作中的"造语"是指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宋 周密 <齐东野语·用事偶同>:"其用事造语,若出一辙,而不以为嫌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 ...

  • 陈海良| 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三)——字形放大中的变法

    书写之法是字形不断放大的核心,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 首先是笔法.笔法变异在大字创作中往往决定着其它方法的跟进.在晋唐时期,书写的笔法一般是铺毫.圆转.方折.顿挫.提按等组合,中间伴随少量的绞 ...

  • 浅谈为什么西方油画中塑造的丰腴女人形象看上去却是那么美?

    丰腴,直白地讲,就是有些胖或者微胖的意思. 喜欢油画艺术的朋友不难发现,西方油画中表现女性题材的作品非常多,其中有不少表现的是丰腴的女性形象,以至很多人认为西方人是以胖为美的. 现实中,通常人们多不以 ...

  • 浅谈语言材料中逻辑推理的“还原”

    浅谈语言材料中逻辑推理的"还原" 邓旺林 不少语言材料尤其是说理性语言材料中包含着逻辑推理,而这些逻辑推理大都不像逻辑学教材所概括的那样单纯.完整和规范,难以让人一目了然.因而将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