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残联妙对续编:(8)画上荷花和尚画

明代时四川有一座古寺,寺里有一个和尚非常喜欢画画,这个和尚尤其钟爱荷花,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傲红尘而不骄。有一天和尚画了一幅画,非常精美,画的荷花就像真的一样。就连蜜蜂蝴蝶都趴在上面闻香味。

和尚非常珍爱这幅画,只是为这个画没有名人题字而苦恼。这一天,恰逢江南才子唐伯虎来到寺庙。看到这幅画之后,唐伯虎赞赏不绝,后来和尚请唐伯虎题字,唐伯虎一时不知道该题什么字,便在上面写下了一句:“画上荷花和尚画”,写完后,欣然止笔。

很简单的上句,就是介绍画上面的荷花是一个和尚画的。可是试着倒着读一下,就会发现正着读和倒着读,读出来的是同样一句话,读音回句。这也就是回文皆音联的妙用,不管是从前读还是从后读,听着都是这句话,但前后“画”字词性不同,其他还没有重字。这样,下联就十分难对了,必须也要用到回文谐音的形式。唐伯虎临走时言明,能对出此联者必定高人。此后这个上联就一直挂在了那里,这一挂就是数百年,其间无数文人雅士来领略这幅画,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出下联。

经过 两百多年后时, 清大才子李调元做官多年,回乡探亲游玩途经此庙,见此联,闻唐寅传世之句十分惊喜,左看右看,最后终于对出了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久久不忍离去。此联一出传为佳对。但也有联家看出了词法上不甚很工,原句“上”是方位词,而对句“临”是动词,临近,即便做副词也不与“上”同类词。历代楹联爱好者对不出下联难就难在“上”这个字。

乾隆年间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河北献县人,清代文学家)、少年时被誉为神童,也曾对出过一联:“书廊诗草侍郎书”。不过,用名词“廊”对的方位词“上”,突显不工,成句后也无法修正,他著过四库全书,但凡有一字,也绝不会用个名词敷衍。

一直以来,唐伯虎的“画上荷花和尚画”被大众誉为史上第三难对的古联残对。严格地说古代根本就没有人对出过词法合格的对句,几乎成了绝对,真是令古今文人遗憾。云外书生少年时看的联书上句,偶尔也琢磨琢磨,但不至于是绝对。对句虽特难,但词法合格的也不止一句,现拟对如下:

明·唐 寅 上句: 画上荷花和尚画,

云外书生对  1:书里著录助理书。(上”对'里"方位词,荷花对著录,名词,和尚对助理名词)                                                                      (“著录”二字还可用著述,著名,著作,著论等名词替字)

云外书生对  2:书间泰语太监书。(上”对“间 ,荷花对泰语。泰语;泰国和泰族包括中国傣族                                                                    (大部分均属一个语系,都是拼音式符号记录语言)

云外书生对 3:题间赋句副监题。(题;题跋或古代考题。赋句,联句,副监,副监考副监察官)

云外书生对  4:书里精华经理书。(精典,精品,京曲,京戏等均可替字。)

云外书生对  5:包里煎饺监理包。( “包里精肉经理包”略去)

书生对句2,3为该句标准平仄例。其他机关对允许尾正内宽(这是常识)。

云外书生续编古今残联妙句,意在关注民族文化,拓展汉语言文字艺术兴趣,给现代和以后的楹联爱好者一点启迪,知识学无止境,智慧源于创新。望有缘看到此文的网友们热心雅正,不吝留墨,于此愿合著千秋经典。

—————   云外书生编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