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

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
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

入选时间:2004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iv)(v)
地理位置:N41 19 00.0 E125 24 30.0(五女山城)
     N41 08 19.4 E126 10 34.3(国内城)
     N41 09 51.2 E126 06 55.9(丸都山城)
     N41 11 10.1 E126 16 31.8(冉牟墓和环纹墓)
     N41 15 44.5 E126 20 16.7(长川1、2、4号墓)
遗产编号:1135 


简介:

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详情如下:

王城: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
  王陵:麻线0626号墓、千秋墓、西大墓、麻线2100号墓、麻线2378号墓、七星山0211号墓、七星山0871号墓、太王陵及好太王碑、临江墓、禹山2110号墓、禹山0992号墓、将军坟及1号陪葬墓。共计14处。
  贵族墓:角抵墓、舞踊墓、马槽墓、王字墓、环纹墓、冉牟墓、散莲花墓、长川2号墓、长川4号墓、长川1号墓、禹山3319号墓、五盔坟1号墓、五盔坟2号墓、五盔坟3号墓、五盔坟4号墓、五盔坟5号墓、四神墓、禹山2112号墓、四盔坟1号墓、四盔坟2号墓、四盔坟3号墓、四盔坟4号墓、兄墓、弟墓、折天井墓、龟甲墓。共计26座。


  高句丽政权,曾是中国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要作用。桓仁与集安是高句丽政权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在,是高句丽文化遗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高句丽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其主要的历史遗迹大量地存续于中国的吉林省和辽宁省,成为该段历史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的王城、王陵和贵族墓更弥足珍贵。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朱蒙在西汉玄菟郡辖地内建立了地方政权,号高句丽。初期都城为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五女山山城)。五女山城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五女山上,是中国古代汉唐时期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高句丽创建政权的第一个都城,是史料中记载的高句丽第一代王城“纥升骨城”的部分遗址。五女山山城建于公元前34年,它承袭了中国北方民族构筑山城的传统,但在选址布局、城墙筑法、石料加工等方面,却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山城形式,是中国东北和东北亚地区山城建筑进入划时代阶段的标志,在中国古代东北民族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后称丸都山城)。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移都平壤前的425年间,国内城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国内城地处鸭绿江中游右岸的通沟平原上。是东北亚地区中世纪时代城址中为数不多的地表保存有石筑城墙的平原城类型的都城址,保存下来的城墙依然坚实牢固而又不失美观庄严,都城风范犹存。现有石质城垣是高句丽迁都后于公元3世纪所建。国内城略呈方形,内外两壁全部以长方形石或方形石条垒砌。下部砌成阶梯形,逐层内收。每隔一定距离构筑马面,四角设有角楼,以提高防御能力。高句丽迁都后,国内城作为“别都”,列高句丽三京之一,仍不失其重要地位。唐代,国内城为安东都护府之哥勿州驻地。后为渤海西京所辖的桓州,辽代仍为桓州。

  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城北的高山上,是高句丽早、中期的著名城址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丸山城始建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于国内城时。建安三年(公元198年),高句丽第十代王山上王加固扩建尉那岩城,修筑大型宫殿,尉那岩城更名为丸都城。公元209年,山上王移都于丸都,至此,丸都山城的整体布局基本完备,成为高句丽时期唯一一处以大型宫殿址为核心规划整体布局的山城王都。公元342年,高句丽第十六代王故国原王重修丸都城并移都于此。不久,燕王慕容皝率军攻陷高句丽,焚毁丸都城宫殿而去。故国原王以为难能修复,再迁回平原城。从此,丸都城使逐步衰落下去。 
  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城外,在群山环抱的通沟平原上,现存近7000座高句丽时代墓葬,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它不仅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高句丽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是高句丽留给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宝库。古墓群中以将军坟、太王陵为代表的十几座大型高句丽王陵以及大量的王室贵族壁画墓,是高句丽建筑技艺、艺术成就所达高度的一个缩影。矗立于太王陵东侧的好太王碑,其汉字镌刻的碑文是高句丽保存至今最长的一篇文献资料。尤为重要的是,地方文化底蕴与周边特别是中国中原文化因素的有机交融在它们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现,其独特魅力早已闻名于世,是高句丽文化昭示后人的经典之作。

(好太王碑)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此遗址包括3座王城和40座墓葬的考古遗迹: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4座王陵及26座贵族墓葬。这些都属于高句丽文化,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高句丽王朝一直统治中国北部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北部,这里的文化因此而得名。五女山城是唯一部分挖掘的王城。国内城位于今天的集安市内,在高句丽迁都平壤之后,与其他王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丸都山城是高句丽王朝的都城之一,城内有许多遗迹,其中包括一座雄伟的宫殿和37座墓葬。一些墓葬的顶部设计精巧,无需支柱就可支撑宽敞的墓室,还能承载置于其上的石冢或土冢。

访问本博客的首页可快速查找你所喜欢世界遗产的图文介绍。

(0)

相关推荐